可持续发展战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时间:2019.01.11
1996年,北京市大屯封闭式垃圾转运站日转运集装箱式垃圾2000至3000吨,为市日产垃圾的三分之一。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国家在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
1992年6月3~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以下简称里约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178个国家派团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里约宣言》等重要文件。根据形势需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于1992年12月成立,监督并对各国执行里约会议各项协议的落实情况做出报告。1993年2月16日,中国成为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国。
1994年3月,中国政府批准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中国21世纪议程》),确立了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和各个领域的主要目标。《中国21世纪议程》与联合国《21世纪议程》相呼应,中国成为世界上率先编制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国家,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此后,国家有关部门和很多地方政府也相应地制定了部门和地方可持续发展实施行动计划。
《中国21世纪议程》构筑了一个综合性的、长期的、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和相应的对策,要求到2000年前要达到的目标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发展的质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基础;逐步建立国际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该议程的颁布和实施,表明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已经从战略构想走向实际行动,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条重要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并明确做出了中国今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可持续发展战略首次成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中国共产党跨世纪的两大治国方略。从1997年开始,中央连续5年在“两会”期间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四川省联合大学化学系教授郑长义研制成功生物降解农膜和包装膜,为控制“白色塑料污染”做出了贡献。图为郑教授(左)在四川省新津县塑料厂。(摄于1996年2月19日)
为了保证和顺利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第一,国务院于2003年颁布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确定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二,在“十五”计划中专门编制和组织实施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在社会和经济的其他领域规划和具体实施目标中也都全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第三,中国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截至2001年底,国家制定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1部,环境保护法律6部,自然资源管理法律13部,防灾减灾法律3部。与此同时,加强了可持续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实施监督。国务院制定了人口、资源、环境、灾害方面的行政规章100余部,为法律的实施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第四,重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第五,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贯穿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有力地促进了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第六,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广泛参与国际环境合作。
200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工陈振正在检查棉田里的滴灌设备。“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是农业节水的一个重大突破。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领导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是对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继承和发展,又是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是以一种宽阔的世界眼光来认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一个考虑了人口因素、人权理念和生态约束的整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供了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