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沃土滋养文明花,构筑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地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 时间:2019.05.14

【关键词】村嫂  精神文明

【核心事件】2014年3月8日,嵊州市下王镇成立了4支由“村嫂”命名的志愿者队伍。从此,由她们浇灌而出的文明之花,暗香浮动,溢满嵊州大地。

2014年3月8日,嵊州市下王镇成立了4支由“村嫂”命名的志愿者队伍,一群头戴红帽子、身穿红马甲的农村妇女,在小溪边拾捡垃圾,在道路边劝导文明,在舞台上表演舞蹈。从此,由她们浇灌而出的文明之花,暗香浮动,溢满嵊州大地。

通过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嵊州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有了一份沉甸甸的收获,志愿活动也在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中,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才艺村嫂建设美丽乡村

嵊州市下王镇上店村妇代会主任俞伟平是最早组织起志愿队的负责人。她说,起初想到组建妇女志愿者,是因为嵊州全市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五水共治”工作。“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些村干部在河道里捡垃圾。转而想到我们农村妇女,平时也可以发动起来,一起出力。”俞伟平认为,下王镇临水而居,择水而栖,所以做好河流治理工作对日常生活也很重要。

就这样,在俞伟平的发起下,在嵊州市妇联和下王镇政府的引导下,“村嫂”志愿服务队制定了章程,明确了每月一次的志愿服务时间,慢慢走上了正轨。从单纯重点围绕“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每月组织开展1次以上清洁家园集中活动,到组织看望空巢老人、照顾留守儿童、展示个人才艺等,一系列的活动逐渐开展,“村嫂”志愿服务队的社会价值迅速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开始,经常有人存在偏见,认为我们的志愿活动是有工资的,很多‘村嫂’都觉得很委屈。”俞伟平说,但是大家都坚持了下来。如今,村民们对“村嫂”的反响可谓好评如潮,影响也越来越大,“到今年的3月8日,‘村嫂’成立就五年了,大家越来越理解和支持,也吸引了更多的妇女踊跃加入。”

嵊州市妇联副主席王中萍介绍,全市农村留守妇女约32000人,日常基本以从事田间生产和来料加工为主要经济来源。“其实,留守妇女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她说,因势利导在妇女组织工作基础较好的下王镇试点组建“村嫂”志愿服务队伍,并在全市推广,让“村嫂”真正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现在,在嵊州,“村嫂”显然已成为一个特定的称谓。目前,在乡镇(街道)备案的村嫂志愿者服务队伍有506支,志愿者人数达14000人,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不少农村的文化礼堂里,经常能看到有村嫂在舞台上排练舞蹈、越剧、三句半等节目。另外,“村嫂”平安巡逻队、“村嫂”助推民宿创业等各类形式的活动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村嫂”志愿活动再也不是一月几次的单一的保洁活动。“村嫂”志愿服务队,带动的是村民共同建设家园的热情,谱写的是一曲新时代新农村的奉献之歌。

2016年,“嵊州村嫂”荣获年度全国一百个最美志愿服务组织奖,被评为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十大创新项目,并荣获全国妇联系统优秀巾帼志愿服务项目,成为嵊州一张崭新亮丽的金名片。

热情邻里打造暖情小区

与“村嫂”志愿服务队遥相呼应的,是“邻舍+”志愿服务队。

2018年8月,由嵊州市文明办牵头,市区组建“邻舍+”志愿服务队,致力于修复邻里关系,促进邻里守望,丰富小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添砖加瓦。

用嵊州方言来说,“邻舍+”就是“邻舍家”,如此取名更是召集感十足,小区居民一呼百应,纷纷加入志愿者行列。义务上门为邻居看病,免费维修小区内公共设施,开展消防安全实践活动。而这样的志愿活动,正在嵊州市的各个小区以多元化的创新形式发展。同时,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嵊州市文明办还向全市征集“邻舍+”志愿服务基地,在公益读书、礼仪文化、家政服务、交通安全等方面服务小区居民,为“邻舍+”志愿者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帮助“邻舍+”志愿者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不过几个月,“邻舍+”志愿服务就已风风火火,改变着一个个小区的“旧貌”,趁着这股热潮,团市委还推出“邻舍+”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为辛勤付出的志愿者提供后盾,让这场文明风暴实现良性循环。

“当然,光有队伍是不行的,我们还通过逐步建立‘有服务队伍、有服务项目、有管理制度、有活动档案、有激励机制’的‘邻舍+’志愿服务体系,来完善队伍长久的动力机制。”市文明办丁晓乐说,目前已明确了每月的20日为“邻舍+”志愿服务日,制定《“邻舍+”志愿服务队管理办法》,规范化管理;入驻“志愿汇”平台,记录志愿服务时长、保障志愿者权益;打造“爱心超市”,推出“爱心存折”,“志愿汇”志愿服务时长记录可转换为存折积分兑换奖品,对优秀志愿者予以持续激励。

目前,“邻舍+”志愿服务共有31支队伍,700多名志愿者。随着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入,响亮且接地气的志愿服务品牌“邻舍+”逐渐家喻户晓,遍及市民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

轰轰烈烈的志愿服务之下,新时代下的精神文明建设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更加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