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滋养酒城文明新生活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9.10
市民在滨江路健身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泸州,城市文明并非一朝一夕养成,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如今,在泸州的每个角落,市民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去呵护城市文明,守卫精神家园。正因为此,泸州的环境才更优美,生活才更美好。
精神之变
美丽家园共同守护
8月19日,今年入汛以来最大洪峰过境泸州,滨江路被洪水淹没,灾后清淤重建工作成为重点和难点。此时,泸州的志愿者们纷纷走上街头,协助街道、社区、消防、环卫等开展清淤工作。在长江、沱江滨江路,随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
9月8日上午,在江阳区滨江路,身着天蓝色衣服的绿化工人正忙着为景观树的绿草“梳理头发”。看着清理下来的杂草,一旁身着桔黄色衣服的环卫工人及时将垃圾收集到一起。两人合作,不一会儿就清理了一大片。
今年,长江洪峰一轮接一轮,滨江路单碗广场、耳城广场一带绿地连续5次被淹,而在“飞机坝”停车场一带,绿化带被淹没10次以上。泸州市绿化处滨江路二组班长熊启伦说,淤泥堆积很厚,如果水退了不清理,最多两三天绿化植物就会被捂死,不管工作量有多大,都只能反复清理。汛期以来,大家都累坏了,但令人欣慰的是,多数绿化植物都保住了。
熊启伦介绍,由于部分绿化植物和设施遭到毁损,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工人们将持续进行修复和维护工作。目前,滨江路局部地方已经清扫干净,恢复了往日的模样。
曾彻夜帮助清淤的志愿者徐晓萍说,泸州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大家要尽力守护。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既是文明城市的受益者,更是文明城市的建设者,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把一座城市建设得更完美,是每一个市民的事。只有齐心协力,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才能把城市建设得越来越美丽。
生活之变
便民服务更贴心
江阳区华阳街道是居民尤为集中的地方,辖区内有数十个小区。小区物业每天都会接到维修咨询电话,诸如衣柜、门窗不好开关了,家具松动了,电灯要换了,菜刀切不动菜了……最近,居民们的这些烦恼,被华阳街道组织开展的“便民服务进小区”活动所终结。
9月8日早上,维多利亚小区休闲空地上,“便民服务进小区”活动在这里临时设立了一个服务点。磨刀师傅端坐在小板凳上,一边向磨刀石浇水,一边用双手稳稳地把住菜刀,在磨刀石上来回磨着,只听见“刷刷”的声音。他不时用手试试锋口,约摸五六分钟,一把菜刀就磨好了。
维多利亚小区居民周仕芳今年73岁,与女儿一家生活在一起。听闻小区服务点可以磨刀,连忙赶来。“以前家具需要维修了,却不知道哪里能找到工人师傅,就是磨把刀,家里也没有工具,这个‘便民服务进小区’活动太方便了。”周仕芳说。
田利既是巧师傅服务公司工作人员,也是临时活动点的志愿者。据他介绍,服务点除了磨刀的师傅,还有电工、木工师傅,磨刀和家具维修都是免费的,家里需要全面检修的也可以报备,将立即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服务。这个由街道组织的活动,将在维多利亚小区服务点开展三四天,之后还将转战到其他小区。
环境之变
人行道更整洁了
以前,每天凌晨4点过,城区周边菜农陆续在江阳区丹艳路聚集,江阳区城西农贸市场外的人行道成了“菜市”。每天早晨7点,整条路段被堵得水泄不通,行人难以通行。对此,江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到现场维持秩序,同时确保在8点前将所有摊贩劝离,以保证行人安全通行。
这种方式并非长久之计,解决问题还需要“疏堵结合”。经当地政府及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多方协调,江阳区城西农贸市场打开了“农产品自产自销区”,预留了80个标准摊位提供给菜农们使用。然而,路边摊主已形成了一种习惯,即使提供了地方,也离不开城管执法人员的引导和督促。为此,江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又将上班时间提前到每天凌晨4点,引导菜农进入指定销售地点。
9月8日早晨7点,记者在丹艳路看到,道路干净整洁,往昔的路边摊早已不见,行人络绎不绝,醉美公司环卫工人张仕英来回检查,维护路面卫生。张仕英告诉记者,以前这段路菜摊多,垃圾也多,每天凌晨4点过就开始打扫卫生,要扫到早上9点。“现在没了路边菜摊,人行道整洁多了。”
附近居民潘顺兵带着孙子在社区外空地玩耍,他说,以前这里没有耍的地方,一个坝子都摆满了菜摊,现在好了,既宽敞又干净,“终于把休闲的地方还给我们了。”
川江都市报记者 杨敏 摄影报道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