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0.12.03
4月签约,5月拿地,6月入场,7月开工,12月一期项目建成投产……
这一串时间节点,见证着一家环保产业企业落地的“加速度”。“海南开展‘禁塑’工作为我们环保包装产业带来新的机遇。成立海口裕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环保餐包配套及高端包装业务,这是裕同集团产业又一个新的增长点。”回想起4个多月前在海口云龙产业园内,裕同科技环保及高端包装产业基地建设奠基时的场景,裕同集团高级副总裁刘中庆说道。
与“禁塑”息息相关的故事,是我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的鲜明注脚。
今年6月1日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再次对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部署。半年来,我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对照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整改事项,全面梳理、举一反三,以最严的规划、最严的措施、最严的处罚、最严的问责,确保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的样板间。
一以贯之 以四个“最严”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
勒紧鞋带,戴上遮阳帽,再挎上工具包……澄迈县大丰镇盐丁村村民王应泉一换上这身装扮,身边人都知道,他又要去巡护红树林了。澄迈县红树林管理中心成立后,他主动加入红树林巡查队,每日巡查红树生长情况。
王应泉巡护的是澄迈县花场湾红树林。去年8月,澄迈县曾因红树林破坏问题成为典型案例被生态环境部在全国进行通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澄迈严格按照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的要求,完成红树湾项目内9.69亩枯死红树林和红树林保护区92亩被填埋鱼塘等区域的修复工作,遭到破坏的红树林再次恢复郁郁葱葱。
“通过无人机、装设高空摄像头,我们可以对红树林保护区域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控。”看着逐渐变好的红树林和不断加强的巡护举措,王应泉对保护好家乡这片“海上森林”多了不少底气。
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一直在路上,实现绿色发展需要迈出更有底气、更加坚定的步伐。
这样的步伐,要直面短板、动真碰硬——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已完成整改221项,完成率92.1%。今年10月前,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已完成整改20项,完成率90.9%。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已完成整改105项,完成率90.5%。
这样的步伐,要自我加压、持续改善——今年1至10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优良天数比例为99.8%,其中优级天数比例为91.9%,与“十三五”初期(2016年)相比,优级天数比例上升11.5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11微克/立方米,优于国家一级标准,与“十三五”初期相比下降38.9%。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镇内河(湖)断面达标率87.0%,同比上升 8.5%。近岸海域水质稳中向好,水质保持优级。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对海南而言,这是决心更是行动。
今年6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环保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我省第一时间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指出,要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对海南自贸港的极端重要性,把优良生态环境作为建设自贸港的重要前提,生态环保上不掉以轻心。
紧接着,我省开展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百日大督察和省领导集中督查,进一步压实市县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政治责任,并于7月2日设立10个专项督察组,进驻全省 19个市县和洋浦经济开发区,坚持一竿子插到底,绕开“指定路线”,回避“示范盆景”,真正深入到一线发现问题,让督察动真格、见实效,既督任务、督实效,又察认识、察责任。
从全面部署到系统落实,从一以贯之到迅速行动,海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在思想上高度警醒、行动上高度自觉、落实上坚决有力,以最严的规划、最严的措施、最严的处罚、最严的问责,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频频出招 持续推动一批标志性工程落地
部分传统塑料“下岗”,替代产品“就位”。12月1日,在“禁塑令”正式实施首日,不少市民朋友在商超、景区景点等地发现,往日里常见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环保的新产品。
在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稳步推进后,我省“禁塑”工作近期迎来值得铭记的时刻。“我们前期在法律法规、标准、执法体系、替代品供应等方面开展了准备工作,初步形成‘法规+标准+名录+替代产品+可追溯体系’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以推动‘禁塑’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省生态环境厅土壤和农村环境管理处负责人伍晓红介绍说。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我省持续推动“禁塑”“清洁能源汽车”“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三大标志性工程取得积极进展,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经验,使海南成为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范例,并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释放共建共享潜能。
“我们现在开的纯电动公交车,操作省力,提速也比较快,而且无污染。”从业多年的海口市45路公交车驾驶员黄世奋,驾驶过柴油公交车,对混动公交车不陌生,如今他又开上了符合新潮流的纯电动公交车。
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为海南增添了一道道移动的绿色风景。据统计,截至三季度末,全省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2420辆,累计建设充电桩(枪)17379个,车桩比2.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
出行成本节约了、难闻的机动车尾气减少了、给产业带来新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带来“一举多得”的好处,正被更多人看到。
今年9月,在海口举办的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向全世界展示了海南发展建设新成果,为我省对接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一流资源、促进海南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绝佳的对接交流平台。
“近年来,海南从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两个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计划到2030年全岛基本实现汽车清洁能源化,目标明确,未来可期。”海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执行副主席陈志鑫指出。
在落地的一批标志性工程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设,同样频频出招。
划定面积达4403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域,约占海南岛总面积的七分之一;对海南岛95%以上的原始林55%以上的天然林等生态区位最重要的区域实施严格保护;启动生态搬迁试点;建设国家公园展览馆;调查生态物种资源……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建设动作持续不断,逐步为我省摸索出一条绿水青山转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
这一片愈发闪耀的“绿色宝藏”,为野生动植物生长栖息带来吸引力——在国家公园区域内,重要保护物种种群数量稳中有升,特别是海南长臂猿家族群和个体数在试点期内有所增加,新形成第5群并添一幼崽,个体数量达到33只。
接续发力 推进绿色实践,实现绿色发展
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海南共有8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入列其中。
“国土空间分级分类管控制度”“‘多规合一’ 集成改革和应用”“塑料污染系统治理机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捆绑互促工作机制”“生态敏感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造价服从生态机制”“‘节能+环境标志’双强制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制度”“环境资源巡回审判机制”“数字化精准支撑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这一项项在列的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是海南推进绿色实践的有力见证。
以“‘多规合一’集成改革和应用”为例,海南已在全国提前迈出重要的“新一步”。
“这‘新一步’是由‘五小步’组成的。”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总规划师吴刚解释,“五小步”即海南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5个方面的创新点,涵盖规划编制创新、规划法规体系创新、规划用途管制制度创新、规划实施监督制度创新、审批制度创新。
在海南,无论是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还是经济社会发展,都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不能逾越——生态安全。
目前,我省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各类控制线,明确了各类用地指标。其中,全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9377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域8316.6平方公里;全省耕地保有量7147平方公里;林地保有量21100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面积的61.3%;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6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生态是海南的本色,绿色是海南的底色。我省不断推进绿色实践,是为了谋求长远。
从“多规合一”到国土空间保护治理能力明显提升,从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从推进清洁能源岛建设到资源高效利用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从推广装配式建筑应用到推进城市垃圾分类……一系列不断完善的制度与举措,将海南生态保护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项“长跑”运动,只有接续发力,才能不断迈出新步。站在新起点上,全省上下正奋力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海南篇章,努力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