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时间:2021.01.18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后,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全面崭新的产业。文旅融合是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文化产业深度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持续推动促进文旅融合,以基层阅读、乡村旅游为衔接点和主要发展阵地,推动农家书屋融入全民旅游、全域旅游,大力打造新型文化旅游深层次阅读空间,增加消费者对旅游产业附加价值的升级转型需求,助推农家书屋的有效可持续发展。
面对乡村旅游地农家书屋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发展局限性,需要从全局出发,采用系统性思维,以延伸书屋全产业价值链条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在重视乡村性要素根植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起书屋文化产品体系,全面推动农家书屋融合发展。
1.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地农家书屋的管理体制
为了提高乡村旅游地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建议改革管理体制,将目前每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的人、财、物统一由县(区)图书馆的乡镇分馆管理,建立统一的农家书屋集成管理系统,实现统一分类编目、统一检索平台。探索对乡村旅游地新建的农家书屋实行新的管理体制,如图书资源采购由农家书屋经营者(民宿主)根据旅游者阅读需求自行负责,但由乡镇图书馆指导完成的编目馆藏数据应上传到统一的检索平台,实现图书资源在本地的通借通还和资源共享。每年年底乡镇图书馆根据年度借阅量、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等指标对乡村旅游地农家书屋进行星级评比奖励,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实现对公共文化事业的补贴。政府还可以购买超星等常用的电子资源,制作本地特色的旅游宣传资源,让乡村旅游地农家书屋的游客免费阅读下载。
2.引进社会力量,多种运行管理模式并存
建立乡村旅游地农家书屋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将农家书屋建设发展程度纳入文明城市、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指标体系,将农家书屋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文化先进县和文明村镇的重要指标。自2019年2月中宣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以来,各地精品化的农家书屋数量迅速增加,一些乡村旅游地的示范性农家书屋的硬件和服务已达到城市图书馆的水平,读者到达率和图书借阅率成倍提升。
根据农村经济情况、留守儿童老人情况,打破目前一个村只设一家农家书屋的单一管理模式,探索多种运行管理模式。一是政府购买服务,由专业公司运营农家书屋。如南昌高新区图书馆与美书馆、莲花书屋都是由同一家公司运营的纯公益图书馆,其中的图书、设备、装修均由政府投入,公司团队负责日常管理、阅读推广等工作,他们计划逐步将高新区进而南昌市的农家书屋也纳入统一的公司化运营,实现南昌人均年阅读量比全国平均水平多一本的目标。二是在乡村旅游地采用“农家书屋+民宿”“农家书屋+互联网”“农家书屋+农家乐”等管理模式,形成了“共享书屋”“桃花树下公益书屋”“远途爱心书屋”“旅游书屋”“篱苑书屋”等诸多新模式和新发展业态。如一鸣书居是河南首家“民宿+农家书屋”的结合体,一楼是农家书屋,二、三楼是对外营业的民宿。用民宿挣钱养活书屋,农家书屋就有了造血功能。三是鼓励有情怀的成功者利用自己的农村宅基地建设农家书屋,回报家乡。如出生在江西广丰五都的在京博士徐志霖以老家40平方米祖宅为基础,经过修缮、设计、装修、募书等环节,作为村里中小学生和低幼孩童的心灵家园——“明德书院”于2017年12月30日正式开馆了,此模式不断被广丰籍志同道合的成功者不断复制,到目前已发展到20多家“明德书院”。
3.加强乡村性要素的根植,深化书屋全产业链融合
加强农家书屋的乡村性要素根植至关重要,可以从乡村古建遗存、乡村原住民及乡村乡土文化等方面全方位植入乡村旅游地的乡土性要素,进而提升农家书屋的文化涵养与整体品位。在书屋室内设计方面,在满足书屋阅读功能不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与格局品调;在书屋图书陈列方面,选入乡民的文化作品、乡土事物画展等,不拘泥于科学知识类书籍;在书屋氛围营造方面,立足村域,把乡土元素植入到村域中的每个细节。
在做好书屋文化的产品开发、植入当地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名人文化、乡土元素制作图书签名、书屋模型纪念品等文创产品,通过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挖掘书屋的文化价值,最终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有机融合。
4.加强乡村旅游地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培训与指导
乡村旅游地农家书屋管理员既是书屋的管理者,也是旅游地文化产品和旅游景点的推广者,因此,管理员的工作热情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借阅热情,管理员的工作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转和景区的良性发展。管理员既要接受书屋管理培训,也要接受文化旅游的培训,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只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与辅导,才能切实加强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岗位业务技能,提升管理员接待城市游客的能力。
总之,要发挥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的互动发展优势,达到文化产业拉动旅游经济发展、旅游经济促进文化传播双赢的效果,使乡村旅游地农家书屋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