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抛头狮”申报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 作者: 时间:2011.12.13
11日,冬日阳光暖照,77岁的抛头狮老艺人胡正德和9位舞狮者,搬出狮头、狮身和锣鼓在合肥市蜀山区南岗镇鸡鸣村的一块空地舞起来,引得众多村民前来围观。
抛头狮,起源于胡正德世代居住之地鸡鸣山下,其源头可推至1867年。这一作为传统舞蹈且成长于民间的“抛头狮”,已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成为安徽省级“非遗”项目之一。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胡正德介绍,狮头和狮身分开,这也是抛头狮有别于中国传统的“南狮”和“北狮”最独特之处,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舞狮头者上场之前举起狮头套在自己上半身,一甩一抛,狮头套上了。举套中这个向上“抛”的动作,就是“抛头狮”名字的由来。
记者在现场看到,坐、蹬、卧、滚、跪……,在大锣、海螺、大鼓等乐器的伴奏下,两只狮子在舞者的演绎下,或施礼、或疑进、或抓痒……,神态栩栩如生,令观者叫好。因为年事已高,胡正德已“退役”不在“一线”亲自表演,转而变成解说,向观众解释抛头狮的独特魅力的同时,举手投足间仍是舞狮者的动作。
胡正德介绍,抛头狮主要是靠代代相传,早年间并无文献记载。在胡正德的记忆中,在孩童时代,其大伯胡家志领头的抛头狮演出还是很受民众欢迎,大伯也会叫孩子们玩狮尾,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当然最辉煌的时期还是祖师爷辈的胡克祥领队玩狮的时代。
他说,那时候抛头狮仅在本地流行,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玩到二月初二结束。有的玩场狮,在大的场地上放32张大桌相叠,排成8层,约4米多高,引狮人把狮子引到顶处,然后双狮从顶处往下跳,甚是壮观。有的玩“收土”,即农家动工盖新房,搬家之前为庆祝吉祥。
抛头狮也有沉寂的时候,在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电视的普及、年轻人的进城打工,抛头狮这一传统民间艺术日渐式微,有近50年无人问津。祖传道具破落、后继乏人,这让胡正德很是心痛。
近年来,随着政府部门的重视以及老百姓对土生土长民间艺术的喜爱,胡正德作为领头人重拾抛头狮技艺。他说,现在有多位“80后”年轻人加入其中,抛头狮也有了常规固定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