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保护 >> 正文

梵净山景区 发展与生态同保护同规划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作者: 时间:2021.03.01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

“环境变干净了,规划更合理了,景区真是大变样!”上海游客陈红容5年前到过梵净山,“那时景区云梯很陡,路又窄,还没开始爬,看着脚都发软了。”

“今年再来,万步云梯有了新的名字——梵净山健身步道。”陈红容说,“许多路段都进行了加宽、加固,休整、供给、医疗救助站点也焕然一新,还多了游客休息观光平台,增加了不少标识标牌。”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相融的“绿色之路”,梵净山景区将发展与生态同保护同规划。2018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地面积402.75平方公里,包括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印江洋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北部核心区以及东北部国家公益林三个区域,并形成一个连片整体,边界完全重合。遗产地外围还有372.39平方公里的缓冲区。

“为加强梵净山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规范资源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2019年1月1日,《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一管理、共抓保护、科学规划、永续利用的原则,明确梵净山实行分区保护管理,划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还出台了《铜仁市锦江河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律法规,进一步筑牢了梵净山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底线。

据了解,自梵净山申创5A以来,就全面启用“全网实名制分时段票务系统”和“人脸识别系统”,在全省建立了首个“双重安检”系统,提高了游客的购票效率。同时严格执行“区内游、区外住”原则,禁止游客滞留景区过夜,垃圾当日清理、当日出山。此外,还对梵净山区生态旅游区的游客最大承载量、瞬时承载量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等进行评估,为更加科学管理梵净山生态游提供了依据。

2021年春节,梵净山景区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