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持续发展 >> 正文

“标签”下的哥斯达黎加: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实验室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作者: 时间:2021.05.12

哥斯达黎加长期以来一直以其在环境政策方面的领导地位而闻名。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授予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市 “零碳目标”奖项,以表彰其在应对气候变化及实现碳中和方面作出的努力。有关哥斯达黎加的文献和新闻报道总是习惯性的使用“独特”、“与众不同”等形容词。与拉丁美洲其他国家相比,哥斯达黎加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就较为突出,强调其特殊性的言论逐渐演化成各式华丽的“标签”,进一步提升哥斯达黎加的国际声誉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影响力。这些“标签”将哥斯达黎加塑造成童话书中的仙境,然而真正的社会现实却嫌少被人提起。
本文将首先列举有关哥斯达黎加的三大“标签”,其次陈述“标签”下哥斯达黎加的真实面貌。在掀开华丽的袍子后,真实的哥斯达黎加更像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实验室,相关群体在这片人造伊甸园里持续拉锯着,试图找到平衡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方法。
一、哥斯达黎加的三大“标签”
(一)中美洲的瑞士
中美洲的瑞士这一“标签”源于哥斯达黎加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它似乎是少有的被历史善待的国家[1],与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相比,哥斯达黎加50多年来一直保持和平与民主,并在教育、卫生和基本基础设施的高覆盖率方面进行了巨额投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源于福利国家的建设,自1821年从西班牙独立后,建设福利国家的想法在哥斯达黎加内早早萌芽,并在之后的几十年中逐渐完善。1950年至1980年期间,哥斯达黎加失业率和就业不足率很低,正规的政府部门数量稳步增长,面向全国的社会发展方案得到实施,社会民主政府的框架随之形成[2]。到20世纪80年代初,哥斯达黎加政府已经对社会各部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雇佣了五分之一的劳动力,掌握了近四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3]。以政府为中心的社会机构网络在保护和促进公民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哥斯达黎加是少数没有军队的国家之一。1948年总计44天的内战结束后,总统何塞·菲格雷斯·费雷尔在首都圣何塞用木槌敲碎了一堵墙,象征着哥斯达黎加军事精神的终结。1949年哥斯达黎加正式废除军队,国家把从国防开支中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改善教育、医疗保健和可持续的社会安全网[4]。这使哥斯达黎加在之后的70年里一直在国际政治中保持中立态度,远离争端的同时也让国家各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指数远好于其他拉丁美洲国家。
(二)人间伊甸园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哥斯达黎加因其优异的环境保护政策被称为人间伊甸园:一个在全球想象中近乎虚构的地方,一个真正的生态乌托邦。
哥斯达黎加似乎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5]的最好案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哥斯达黎加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农业和畜牧业产品的出口。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是哥斯达黎加境内的森林砍伐率直线提升, 20世纪80年代,它的森林砍伐率是全世界最高的。但之后不到50年的时间里,哥斯达黎加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公认的环保典范。新“标签”后是哥斯达黎加在环保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在意识到惊人的森林退化速度后,政府迅速建立国家公园服务机构,该服务机构开始征收遍及该国众多生态区的代表性森林地带,并将其置于国家保护之下。同时,政府通过一些列的鼓励措施推广经济转型,大力发展基于国家公园的生态旅游业。到1993年,旅游业已取代农业成为哥斯达黎加最大的经济部门,约占哥斯达黎加外汇收入的20-2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至8%[6]。媒体和政府的共同宣传使哥斯达黎加人间伊甸园的称号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普及,而旅游业带来的收入则被重新投入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应用。自2015年以来,哥斯达黎加98.53%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7]。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哥斯达黎加制定了2021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进一步为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表率。
(三)世界最佳养老国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哥斯达黎加又多了一个新的标签,世界最佳养老国。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绝佳的自然环境使哥斯达黎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吸引了众多海外游客。同时,据哥斯达黎加中央银行数据显示[8],稳定的投资环境和自由贸易区等激励制度也吸引了大量海外直接投资和移民。每年持续增长的指数充分说明了哥斯达黎加作为投资目的地的持续性,而海外投资又多以生态旅游业和进出口业为主,即加强了境内的环境资源保护,又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建设。经济、社会、环境保护的发展在哥斯达黎加境内形成良性循环。作为一个“向外”的国家,哥斯达黎加境内到处可见成熟而友好的外籍人士社区,不论是游客还是常住者都不需要流利的西班牙语就可以轻松的融入哥斯达黎加的生活。这源于技术和旅游部门是哥斯达黎加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集群,政府对此进行了大量投资,每一个新的出口商、服务提供者、部门雇员或大学课程都会使整个部门增加深度,并使其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哥斯达黎加在建立和促进出口型技术公司、投入产品和服务供应商、相关公共机构和大学以及训练劳动力的生态系统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功。旅游部门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科技和旅游两个部门相互促进,加强英语教育,对全球社会保持高度开放的态度,使哥斯达黎加的投资和移民环境越发优异。
二、“标签”下的真相:挣扎在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国家
2016年幸福星球指数将哥斯达黎加评选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9],数据及报告再次称赞了其在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却草草一笔带过哥斯达黎加境内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并且只字未提国家正在面临的政治社会动荡。相似的报道还包括环境方面,媒体和国际组织对哥斯达黎加的报道非常单一。事实上,哥斯达黎加政府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在众多国际利益的压力下,同时支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其主要策略是在地理上将两个过程分开,一方面在特定的地区如国家公园促进纯粹的环境保护,另一方面在其他地区推进集约发展。学者早在1990年就发现了类似情况,经过研究,他们认为这种双向发展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并且在1990年后逐渐制度化[10]。这种发展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扩张和保护两种势力之间的激烈斗争,每一方都认为自己受到政府的保护与支持,因此想要在对方之前尽可能的争取更多剩余土地,社会问题也因此产生。
哥斯达黎加试图在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取得平衡的历史由来已久。三大“标签”带来的繁荣背后是国家公共债务的急剧增加。1980年拉丁美洲整体遭遇债务危机,哥斯达黎加不得不通过断降低贸易条件以增加其债务偿还能力。同时期第二次石油危机和咖啡价格的急剧下跌使哥斯达黎加遭遇经济崩溃,国家无力偿还国际债务,促使哥斯达黎加在1980年成为世界上人均债务最高的国家之一[11]。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IMF)对此的应对计划是向哥斯达黎加提出三轮结构调整计划。首先要求哥斯达黎加政府大幅度削弱国家开支,同时对各个部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私有化。其次放宽国内进口关税制度,战略经济方案也转向纺织产品,菠萝,观赏植物等非传统出口商品,以提高国家竞争力。再次,通过税收减免和其他鼓励措施刺激外国直接投资,并放宽对外国人获得土地所有权的法律法规。同时减少或直接消除对玉米,大米和豆类等主要作物的支持价格。这三轮结构调整计划使哥斯达黎加被迫从国内和中美洲市场转向新的国际市场,而国际贷款在外国援助的急剧增长下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12]。1985年哥斯达黎加成为拉丁美洲第二大接受美国援助的国家,里根政府提倡的新自由主义改革鼓励工业扩张以追求经济增长,这使哥斯达黎加内森林砍伐率达到峰值[13]。
哥斯达黎加成为可持续发展实验室的经历由此开始。政府双向发展的政策造成的问题很多,单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大幅度削弱国家开支导致哥斯达黎加国家公园的服务与工作人员总数减少了五分之一,设备和维护预算在1980到1990年之间减少了80%以上[14]。同时作为结构调整的一部分,国家公园管理的资金减少导致了治理缺口,越来越多的国外非政府组织在这时期加入填补空缺。这些组织通过国际金融机构(IFIs)和私人捐赠者获得资金,逐渐形成了一种看起来比国家机构更有效率的和更加灵活的选择。表面上非国际组织和政府的分工非常明确,政府提供宏观保护方案,而国际非政府组织负责大部分的实际操作[15]。但哥斯达黎加各部门向来有着功能不明确、权限不清晰和缺乏协调等问题。在国际组织加入后,这些问题变得更加严重。非政组织的工作缺乏类似于国家行动的全面性,政府也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反馈建议,使哥斯达黎加境内的环境保护工作越发复杂。
同时,土地私有化和放宽外国人对土地的所有权使90年代哥斯达黎加境内80%以上的海滨产业被外来者购买[16]。哥斯达黎加境内多地区逐渐建立起私人环境保护区,管理权由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拥有。许多新的土地拥有者业同时也投资于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旅游产业迅速取代了哥斯达黎加国内的旅游行业。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提出的鼓励措施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哥斯达黎加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但海外投资带来的经济发展反而加剧了境内公民的收入不平等。生产玉米、大米和豆类等主要作物的农民和劳动者首先失去福利国家政策提供的价格支持保护。尽管他们在调整初期试图成立合作社,并采用更现代的技术增加产量,但此类合作社逐渐被大规模的资本主义农业所取代。而非传统出口产品,如菠萝等,种植土地多由外来投资者拥有。最终哥斯达黎加在面临国内收入不平等的同时,还需面对外来居民和本土居民之间的收入不平等。国内居民对此作出过示威游行等反抗,但政府对经济的掌控能力有限,2019年的新冠疫情则进一步加剧了哥斯达黎加的社会经济问题。
综上所述,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艰难进行是哥斯达黎加“标签”下的真相。比起人间伊甸园等过于美好的“标签”,它更像是一个大型实验室,是可持续发展的标题下所有相关计划的试验场。哥斯达黎加政府试图在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可持续生态环境中取得平衡,而后期加入进来的其他政府,非国际组织和援助机构将哥斯达黎加视为创新环境治理机制的实验场。这个国家被世界赋予独特的名号,承载着不同的期待,但它真正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环境治理的复杂性,告诉人们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断为此做出努力。
(作者:国歌,哥斯达黎加联合国和平大学研究生。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