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荒漠治理 >> 正文

“一亿棵梭梭”梭住风沙和村民 公益力量助力可持续防治荒漠化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 时间:2021.05.24

摘要:今年5月1号到4号,“一亿棵梭梭”项目的春种活动在黄河边展开,项目负责人冯芙蓉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让更多公众了解阿拉善荒漠化的问题,为致力于荒漠化付出公益的爱心,撬动当地的农牧民、草场经营者可持续地去做这件事,是我们共同的期望。”

“一亿棵梭梭”梭住风沙和村民 公益力量助力可持续防治荒漠化

梭梭林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柯宇 文梅 北京报道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苏海图嘎查的牧民马忠强今年48岁了,他经历了从牧民到卡车司机再到梭梭种植主的三重身份变化,兜兜转转,走出家乡又回到家乡。

像马忠强这样的梭梭种植主在这片荒漠上还有很多,他们勤恳地插下梭梭的苗木,为这片土地防风固沙。同时,留下来的他们也如梭梭般,阻挡着过快的城市化脚步让这里空心化的危机,甚至还带来了经济效益。

这是阿拉善SEE“一亿棵梭梭”项目实施至第七年的状况。2014年,由阿拉善SEE发起,联合阿拉善盟政府相关部门、当地牧民、合作社等,搭建了多方参与平台,共同致力于用十年的时间在阿拉善关键生态区种植一亿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恢复200万亩荒漠植被,从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遏制荒漠化蔓延趋势,借助梭梭的衍生经济价值提升牧民的生活水平。

今年5月1号到4号,“一亿棵梭梭”项目的春种活动在黄河边展开,项目负责人冯芙蓉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让更多公众了解阿拉善荒漠化的问题,为致力于荒漠化付出公益的爱心,撬动当地的农牧民、草场经营者可持续地去做这件事,是我们共同的期望。”

用梭梭“梭”住村民

从马忠强家的窗户望出去,外面是沙土色的广袤土地,很少的绿色充盈在眼前,大多是沙土色的黄土,远处是沙土色的山丘。一阵风刮来,黄色沙土卷起一切可被带走的石子、浮尘,让人分不清土地与远山、甚或天空的界限,只是一团浑黄。

自马忠强记事以来,沙尘暴肆虐的天气时有发生。风沙大的时候,远处的群山是完全看不清的,圈养的羊群也出不了圈,粗糙的颗粒物将梭梭的枝桠打磨得锃亮。

90年代,马忠强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在阿拉善盟做一名牧民,管理一万六千亩草场,养着400头左右的白绒山羊,一年的毛收入一万出头。可这满足不了一个青年的志向,马忠强转身走入城市,在路灯的照耀下去做货车司机。像马忠强这样的年轻人在那时不在少数,这片风沙频繁肆虐的土地除了有沙土不断流失,也流失着年轻的人。

2000年开始,我国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水蚀区和风蚀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根据阿拉善左旗有关退牧还林还草、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只要退牧,每名18-60岁的成年人每年能得到1.5万元的补偿金,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也能领到3000元。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回流到这片土地。

阿拉善SEE最初便是于2004年关注于荒漠化防治在月亮湖畔成立,经过十年对荒漠化防治的经验和探索,于2014年正式启动了“一亿棵梭梭”项目,致力于用十年时间在阿拉善关键生态区种植一亿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恢复200万亩荒漠植被,从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遏制荒漠化蔓延趋势,借助梭梭的衍生经济价值提升牧民的生活水平。

冯芙蓉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我们要做的是恢复这个区域的植被,把过去退化的部分恢复,而并非将‘沙漠变绿洲’。其实我们是在弥补过去欠下的账,顺天而为,尊重自然。”

马忠强从2012年开始加入了种植梭梭的队伍,一万亩梭梭的种植面积极大改善了他和全家人的生活。“3年种梭梭,再3年嫁接肉苁蓉,6年后的肉苁蓉可卖到几十元一斤的价格,目前年收入可达30万元,马忠强不仅在村里盖上了新房,还在县里买了新楼,生活不再忧愁。

2.jpg

嫁接在梭梭上的肉苁蓉

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当地累计种植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6560.17万棵,约137.75万亩。

用公益的力量做可持续改变

然而,公益力量的介入刚开始并非一帆风顺。阿拉善SEE刚进入阿拉善盟各个嘎查的时候,当地的牧民并不理解何为“公益组织”,甚至一度以为是“传销组织”。

2008年时,阿拉善SEE曾试图给当地牧民启动资金或是提供梭梭苗子,但他们发现当地并没有按照要求去种植,而是一种“种树不见树”局面,这条道路行不通。此后,阿拉善SEE又去做了入户访谈与社区调查,详细了解牧民们的需求到底是什么,面临哪些困难以及能够提供何种支持,通过不断总结与探索最终得以形成“一亿棵梭梭”项目。

但事情的走向并不完全符合预期。冯芙蓉告诉本报记者:“刚开始种植梭梭,到了秋天验收的季节,许多牧民便给我打电话希望能走后门开绿灯,然后领取补贴,我都会坚决地回绝。时间久了,村民们都认为我是难相处的人。但随着我不断地和他们讲道理,同时他们看到了一些种植梭梭后带来的效益,也就逐渐理解了,产生了意识上的变化,变得守规矩,深刻意识到这是真正为他们生存环境改善的一件好事。”

如今,村民们以项目申报的形式参与着当地荒漠植物的种植。对于这八年来荒漠植物的种植到底起了何种功效,冯芙蓉认为难以下最终结论,毕竟生态环境的改善任重而道远。

“梭梭从种下时便已开启了它的固沙作用,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防风固沙的作用在不断放大。我们的目的虽然是种植梭梭、恢复草场,但只有让当地经营使用草场的人,在意识和行为上都发生改变时,这个项目才真正达到可持续。”

《华夏时报》记者从马忠强那里获知,阿拉善盟已经许久没有出现像他儿时记忆里那般强烈的沙尘暴了,如今不仅环境在向好发展,由种植梭梭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有了显著成果,马忠强现如今一年可产13吨左右的肉苁蓉,生活有了极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