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红色校园融入关键课程搭建多样化载体滨州:红色教育融入学生血液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 时间:2021.06.08
在渤海之滨,有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却声名鹊起:全国16046家技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唯一的AAA景区学校;被誉为“不是军校的军校,不是党校的党校”。这就是滨州高级技工学校,而它的“出圈”则是源于其近年来打造的红色文化。
6月3日,记者跟随滨州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史学习教育主题采访团走进滨州高级技工学校,一入校园就被眼前的一幕所震撼:宽广的东方红校园广场上极为别致地用大理石铺装了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在地图的最南端,矗立着一尊高12.26米的毛泽东主席汉白玉雕像。雕像前边,是世界地球仪。不仅如此,校园里的10座建筑物,都以革命纪念地命名:如韶山楼、井冈山楼、遵义楼等;全校每个班级的名称,都以一位革命先烈及英雄、英模的名字命名:如雷锋班、刘胡兰班、黄继光班等;校园主要道路都以重大革命战役命名:如淮海路、渡江路等……在教学楼、体育馆,还设有毛泽东等伟人图片展厅、“平语近人”展厅、老渤海革命精神展厅、红色藏品展厅和红色文化连廊等。放眼望去,整个校园处处彰显红色元素。
“我们学校十分注重红色教育和品德教育融合,实行思政课固定日,校级领导、系部主任带头登台讲思政课。”校长王树林介绍,学校通过开展党史国史教育、英模人物教育等,真正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红色基因,把红色教育融入学生血液,融进学生头脑,为“拔节孕穗”期的学生塑造“三观”。
编写《英模名录》《红色记忆》《渤海先锋》等校本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唱红歌、谱红曲、作红画、编红舞等活动……当朴素的家国情怀深入血脉,爱国报国就成为自觉行动。在滨州高级技工学校的毕业学生中,涌现出一批英模典型。优秀毕业生韩振凯入选海军成立70周年仪仗队;参军服役的梁光德,在“反恐集训”中荣立三等功;毕业生李梦迪在杭州大火中勇救三人,荣立三等功;毕业生彭中山,舍己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被评为“东营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和“滨州好人”。
“我们在校园内打造了以‘红船精神’为主题的五史研学基地、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长征群雕研学基地、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雷锋文化博物馆及红色长廊。每周3课时‘扣子’校本课,每学期一次25000米‘奋斗长征路’远足,每年一次行万里路红色研学,在红色精神的洗礼下,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每名党员、团员、少先队员都在茁壮成长,时刻准备着!”在滨州实验学校南校区,该学校执行校长赵学军告诉记者,他们将学校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亮人生第一抹底色。
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满足学生课后在校服务需求,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缓解家长实际困难,滨州实验学校南校区还对课后服务工作进行了创新探索,推出了“课后服务ABC”:下午第三节课,教师进行作业辅导,下午第四节课,以拓展课程、特长发展为主。周末、节假日时间,学生自主选择到学校的南风书城、创客实验室、南风博物馆等参观学习。“我们的课后服务项目,是否参与、课程选择、服务时间都是学生自愿选择,不愿参加的,下午第二节课后就可回家。而且服务是公益普惠的,师资无偿、场馆无偿、课程无偿。”赵学军介绍。
据了解,今年以来,为引领广大青少年从党的百年光辉奋进历程中汲取智慧力量,勇担青春使命,滨州市教育系统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关键性”课堂,制作了中小学革命文化教学课程《飘扬的旗帜 奋斗的精神——永载革命史册的渤海区》,编印了《庆祝建党100周年青少年党史读本》,组织红色故事巡回宣讲团,走进中小学为青少年宣讲党史故事。依托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杨柳雪不忘初心党性教育基地,启动“红色传承从娃娃抓起”——滨州红色基因传承系列活动,制作红色地图、开展红色打卡学习。该市8800个团支部已开展专题学习、主题团日、入团仪式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累计参与突破3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