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教育 >> 正文

青平:警惕红色教育“跑偏”“变味”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 时间:2021.09.13

       近年来,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等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一些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成为党性教育的“热门打卡地”,催生了大量红色教育培训机构。红色教育培训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也暴露出来。

     “一快一慢”,警惕红色教育陷入“低级红”。一方面,准入制度亟待健全,红色教育培训机构生长“快”。登记注册缺乏统筹,红色教育培训机构呈现“遍地开花”“野蛮生长”态势。个别地方红色教育培训产业化,以党性教育之名搞旅游开发。甚至,某红色景区在小餐馆挂上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子。另一方面,基地管理“应付了事”,整体质量提升“慢”。全国4000余家红色教育相关企业多为民办培训机构,存在随意穿着红军服、“人工制造”红色点位、红色教育“半学半游”等问题,基地建设、管理亟待把关。

“一实一虚”,警惕红色基地“盛名难副”。“硬件实、软件虚”,已成为部分红色教育基地面临的突出问题,难以支撑红色教育功能。多数红色教育基地高标准修建了纪念碑、陈列馆,配套了教学楼、会议室等,硬件设施已无可挑剔,但文化传承、理论研究、教学能力、课程开发等“软件”设施还没有及时跟上。能够从事红色教育专题培训的市级以上名师相对缺乏,难以满足培训需求。各级党校、红色教育基地中能够讲好地方党史的人不多,难以做深度的本地课程开发,红色文化成果转化不够有力。

“一涝一旱”,警惕恶性竞争“初见端倪”。知名度高、配套齐全的红色教育基地往往“人满为患”、一票难求;知名度低、地理位置偏僻的红色教育基地则是一幅“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景象,“旱涝不均”现象由此产生。一些红色资源集群性较好的区域,受行政管理体制壁垒影响,条块分割严重,协同打造难度大,资源开发“有点无线、有线无面”。缺乏联动的红色基地建设容易引发盲目攀比、恶意竞争的苗头。比如,长征路线横跨的十余个省份,都在围绕长征精神搞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但不能过分拔高所在地在长征文化中的地位,更不能以财力拼场馆、造名气,搞恶性竞争。

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红色资源系统研究,打造精品陈设,强化教育功能。要健全红色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严控资质认证,适时开展专项整顿清理;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协同、部门协作,统筹开发利用红色资源;要严格教学管理,规范着装礼仪、现场秩序,营造严肃庄重的教学氛围,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