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教育 >> 正文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力”

来源:山西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22.01.05

      狮脑山下、桃河两岸。阳泉,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中共创建第一城”已成为这座城市最闪亮的名片,红色已成为这座城市最鲜亮的底色。在这片热土上,200余处革命遗迹遗址遗存和红色景点星罗棋布,将红色基因融入山城儿女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

  近年来,阳泉市委党校(阳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红色领航战略”,潜心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做大做强红色文化品牌,推动建设阳泉红色教育综合体,倾力打造“全省一流、全国争先”党员干部党性锤炼新高地,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红色动力”。

  抢抓机遇、建设平台,深耕红色资源

  高高的门头上,一颗鲜艳的五角星和“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几个红色的大字,在冬日暖阳下熠熠生辉。

  “阳泉是一座红色的城市、英雄的城市……”青砖黛瓦间,工作人员的讲解将大家一同拉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近年来,阳泉市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挖掘运用和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紧跟各地组建以弘扬红色精神、加强党性教育为主旨的干部学院、开展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趋势,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于2018年6月依托阳泉市委党校成立了阳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2019年,阳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省首批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和全省四大干部学院之一,被省委宣传部确定为全省首批“双百计划”基层理论宣讲联系示范点;2021年,该学院又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省党员教育示范基地,为加快推进建设阳泉红色教育综合体、打造党员干部党性锤炼的重要基地又赢得了一块“金字招牌”。

  与此同时,阳泉市潜心挖掘本市及周边红色资源,助推阳泉红色历史资源整体性规划、抢救性挖掘、保护性建设、规范化管理、合理化利用。在此基础上,该市从全市138处已备案的红色遗迹遗址中,培植打造了50个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创造条件设立了15个教学培训基地,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对这些红色教育教学点进行业务指导、工作评估、考核奖惩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及工作制度,形成了“挖掘保护、规范管理、合理利用、严格考核、奖补促进”为一体的管理运行体系。从2019年开始,该市每年都对全市的红色教育教学点进行考核评估,并给予优秀教学点资金奖补。

  突出特色、创新模式,讲好红色故事

  “我前进,你们跟着我;我停止,你们推动我;我后退,你们枪毙我!”抗日名将范子侠面对日寇发出的铿锵之声不仅挂在墙上,更铭记在阳泉郊区旧街乡南沟村村民们的心里。碰到游客,每个村民都会自发充当导游;

  狮脑山是百团大战主战场之一。每逢假日,来自各地的游客在百团大战纪念馆和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重温党的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

  如何开发好、利用好丰富的资源?如何讲好红色故事?

  阳泉市积极破题,在深度挖掘的同时整合师资力量,让红色资源转化为可听可看、可读可感的“活教材”。以优化师资为支撑,依托省、市、县三级党校的师资力量,阳泉市委党校选聘42名党政领导干部,基层一线干部,先进典型人物,知名专家学者,红色后代及历史事件的亲历者、目击者担任兼职教师,根据需要指定授课教师,提升红色教育的感染力。同时,以强化管理为保障,将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和后勤保障密切结合,从培训方案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基地对接、教学过程展开、食宿交通安排等各个环节精心设计、强力优化、严密组织、精细管理,提升了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便捷化水平。

  在日常教学中,阳泉市委党校潜心挖掘红色资源的历史背景和丰富内涵,以现代技术为支撑,有效利用影像数据采集、VR实景重建等技术,提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综合感受,着力构建全方位、全时空、全手段的党性教育新模式,提高红色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以特色教学为亮点,综合运用课堂教学、访谈教学、研讨教学、体验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影视教学、网络教学、时空教学等多种方式,解决现场教学套路化和同质化的问题,并设计唱革命歌曲、体验抗战地道等独具特色的教学活动,加强红色教育的体验性。

  与此同时,阳泉市委党校充分发挥师资队伍优势,组织教研人员组建课题组,对全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红色资源进行深入调研,对各个阶段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形成的伟大成就、民族气节、时代精神等进行深入挖掘,提炼蕴含其中的党性教育内涵,已经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五大模块”为框架的能够适应不同受训群体的特色教学布局,成功研发了以“百团大战”“中共创建第一城”“红二十四军”“保矿运动”“近现代杰出女性石评梅”5个重点课题和“娘子关保卫战”“南庄抗战地道遗址”“大汖惨案遗迹”“抗日名将范子侠”“保矿爱国乡绅张士林”5个提升专题及20个延伸专题为框架的“5+5+20”主题课程体系。截至目前,该校共编写了100万字党员教育现场教学培训教材2套,挖掘了近200万字基本素材和100多个比较成熟的专题教案,为红色教育提供详实的史料支撑;采取“菜单式”选课、“模块式”组课的方式,打造了10条1至7天不同学制的红色教育精品线路,同时拓展了西柏坡、延安等12个外培线路,满足不同类型、层次及规模的办班需求。

  改革机制、强化管理,汇聚“红色动能”

  承办270余个培训班、22000余人次参训,学员涵盖北京、辽宁、福建等省区市……如今,阳泉市委党校已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进行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锤炼的重要基地。

  在工作中摸索,在摸索中提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近年来阳泉市委党校不断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推动相关工作提质增效。全力实施“433改革争创工程”,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见实效,三年成机制”的工作思路,启动内设机构、人事制度、后勤管理、教学工作“四项改革”,推进办学质量、市县联动、智慧校园建设“三个争先”,狠抓教学研究、科研资政、党性教育“三项创新”,干部培训、教学改革、科研资政、队伍建设、机关党建、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成效,办学治校水平实现大幅提升。同时,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教研室进行整合优化,设置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5个专题教研室和马克思主义、党史党建2个传统教研室,增设革命传统教育教研室、市情研究室,构建契合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的学科研究体系;重新整合组建培训部、信息技术部、地方工作指导部、后勤服务中心,提高工作落实执行力;推行“兼职”“兼岗”制度,打破教职工二元结构分离体系,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向一线倾斜,实现了全校一盘棋、全员齐参与工作格局;健全完善涵盖培训基本职能和完整业务流程的12大类85项工作制度,使行政工作、教学科研、培训管理、后勤保障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行,构建起布局合理、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工作体系,夯实了办学治校的体制机制基础。

  不仅如此,阳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着眼“中共创建第一城”红色历史文化,秉持“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的办学宗旨,立足本地面向全省全国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紧紧围绕红色文化教育这条主线,用红色历史讲传统,以革命精神强信念,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之基,把“补钙壮骨”作为教育之魂,针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用好“身边的红色资源”,教育“身边的党员干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接受党性锤炼、提升思想境界,办学效果受到了省(市)内外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苏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