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新时代文明实践“赋彩” 推动精神文明“落地生根”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22.02.11
河北新闻网讯(许丰)“这几年,村居环境变美了,文化活动也更丰富了。在乡村大舞台,我们可以看戏听曲,在农家书屋,孩子们可以看书学习,有时还会开展邻居互动活动,邻里关系更好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毛大坝村民杨景莲笑呵呵道,现在一到晚上,便能看到村民们伴随音乐跳舞的身影,很是热闹。
整洁的乡村。
精神滋养文明,毛大坝村的和谐景象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围场作为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将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弘扬塞罕坝精神、加快推进围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力探索创新工作思路,着力破解“四大”问题,扎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扎根基层、走深走实。
把牢文明实践的“定盘星”,在“强基固本”持续发力。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建立三级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确定“七条实践路径”、工作职责和102个结对帮建单位,建立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乡镇实践所37个、村(社区)实践站321个,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作为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组建以县委书记为总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下设10支常备专业志愿服务队,着力打造通祥社区红马扎志愿服务队、大八号村兵哥哥志愿服务队、半截塔村桑榆霞满天志愿服务队等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队伍28支。截至目前,全县注册志愿者人数达8万余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600余支,其中乡镇、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伍1500余支,实现每个乡镇、村(社区)至少拥有1-3支特色队伍,营造了“全城志愿”的浓厚氛围。
志愿者开展志愿活动。
用好文明实践的“金钥匙”,激发精神文明“转型赋彩”。该县整合村级综合文化中心、老年大学、科普基地、广场公园及各类展厅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精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阵地,创新推行“中心+实践基地、所、站+实践点”延伸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全县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68个、实践点1100余个,评选“十星级文明户”3210户;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及“三禁三树”主题实践活动640余场次;打造“乡风文明一条街”125条、“诚信经营示范街”8条、孝心村和道德村35个;在全县56个村实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管理制度,目前已累计兑换积分1000余分,受众200余人,兑换物品价值5000余元。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建立每月第三周为“结对帮扶志愿服务周”的工作机制,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清洁家园·爱卫有我”“幸福木兰·守望相助”“大手拉小手 结对齐步走”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1000余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万余件,切实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哈里哈三义号花会旱船。
绘就文明实践的“施工图”,打造精神文明“动力引擎”。围场组建6支“乌兰牧骑”式宣讲服务队、63支宣讲小分队、349支木兰志愿服务宣讲队、23支“8090青年宣讲团”,结合“三个三”下基层调研帮扶机制,每月定期开展创新理论“七进”活动,创新宣讲4000余场次,受众30万余人次。开展“童心向党”“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百个所、站赛文明’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月”等主题实践活动600余场次,评选“新时代道德模范”30人、“新时代最美围场人”53人、“新时代围场好人”256人、“新时代好婆婆好媳妇”410人、“新时代好少年”50名,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学习,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聚焦丰富文化生活,组织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永远跟党走”诗歌朗诵、书画摄影作品展览、“彩色周末”文化惠民活动、广场舞大赛等活动100余场次,开展送图书、送皮影、送戏曲、送电影下乡等4204场,创作了蒙古好来宝《塞罕坝上建奇观》、音乐快板《低碳我来讲》《虎年新春防疫快板》等精品佳作18个,进一步丰富了全县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