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出台:以人为本 生态惠民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2.01.26
让良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将生态优势更多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近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生态惠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设良好生态基础,突出四个特色亮点
到2025年,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高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绿色底色更加靓丽。这是未来5年,广西生态建设的主要目标。
“《规划》的实施,将为‘十四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生态基础。”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规划》主要有如下四个“突出”特色和亮点:
——将生态优势更多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广西生态环境保护虽取得明显成效,但加快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任务艰巨,《规划》紧扣政策导向,将目标任务置于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去谋划,挖掘新发展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并扎实谋划一批中长期重大工程项目,确保规划重要任务落实落地。《规划》将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作为规划任务的首章,提出深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推进各地将独特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与生态产品相结合,全力打造农、林、旅游等“生态+”产业链,充分彰显生态价值,坚定不移走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人民群众幸福感高的绿色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经济强区。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筑牢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对全国生态安全特别是维护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规划》明确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质量,稳定生态质量指数(EQI),持续擦亮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保持生态环境水平全国一流,为持续巩固优化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作出广西贡献。
——严格核与辐射监管,确保安全第一。广西是全国8个有核电厂的省份之一,辐射(包括电磁辐射)技术在多个领域应用。《规划》将核与辐射安全单列一章,提出要严格贯彻落实核与辐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强化核与辐射环境风险防范,提高安全监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牢牢守住核与辐射安全底线。
——改革创新,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规划》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目标任务,明确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以完善环境治理法规制度体系、发挥环境治理机制作用、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监管能力4个方面为发力点、突破点,提出系列举措,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推动严格落实各类主体责任,持续巩固“大环保”工作格局,加快形成与治理任务、治理需求相适应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加快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提供有力的制度和能力保障。
发力污染防治攻坚,让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既是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规划》就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方面作了相应部署。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广西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利用和保护不仅事关全区人民的饮水安全和经济发展,还关系到下游的广东及香港、澳门的用水数量和质量。为守护好八桂儿女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及其环境,保障一江清水向东流,《规划》提出,要统筹兼顾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加强水环境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治理,护饮水、保好水、治差水,深入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流域联防联治和水生态保护修复,确保水环境质量优良。
在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防范、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同时,《规划》提出,以设区市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以城市及其周边河湖为重点,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要素,按照“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建设标准,积极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使人民群众直观感受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河湖之美,以及“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治理成效。
为提升公众“亲水”环境品质,《规划》还提出,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生态缓冲带等重要生态空间管控,顺应公众对美丽幸福河湖的向往,在城镇人类活动密集区,在维护河湖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建设亲水便民设施。到2025年底,共完成500条(段、个)以上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到2030年,全区河流、湖库均基本建成造福人民的美丽幸福河湖。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营造舒适和谐声环境
展望2035年,广西要总体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经济发展壮大,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环境风险降到较低水平,基本实现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规划》提出,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健全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结构调整优化,同向发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此外,长期以来,噪音污染一直是广西不少城市居民投诉较多的顽疾之一。“十三五”以来,广西在噪音污染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短板。为此,《规划》也部署了“加快设区市、县声环境功能区划调整,继续推进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噪声监测”“以道路交通、建筑施工、装修、娱乐场所、工业企业等噪声污染源监管和治理为重点,完善生态环境、公安、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部门环境噪声监督管理联动机制”等方面举措,要求各方积极主动、妥善处理噪声扰民问题,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来源:广西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