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横行马如龙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时间:2012.06.20
李松
在动物中,我最喜爱的是马。我相信很多男人都与我同感,要不然斯皮尔伯格怎么会把《战马》拍得如此感人至深,回肠百转。女人也爱马,理想夫婿被称之为白马王子,骑驴骑骡子都不行,必须得是马,而且是白马。
也许是因为我爱马,所以我以为马是所有动物中优点最多的。我爱马的优雅,四蹄翻飞,长鬃飘飘,迅如闪电,势若奔雷,如腾云驾雾,御风而行;我爱马的勇猛,不畏刀剑,冲锋闯阵,直至倒毙;我爱马的忠贞,冒死救主,死而后已,其忠勇远胜于人;我爱马的低调,平日里悄声无息,不张扬,无媚态。杜甫的《房兵曹胡马》我最是喜欢。“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自古以来,有着许许多多关于马的故事,而马的故事永远是与英雄联系在一起。西楚霸王项羽的坐骑是一匹踏雪乌骓,与项羽一起出生入死,身经百战。项羽战败垓下,“遂命小卒牵马渡江。那马咆哮跳跃,回顾霸王,恋恋不欲上船,霸王见马留连不舍,遂涕泣不能言。众军士揽辔牵马上船,那马长嘶数声,望大江波心一跃,不知所往。”关羽骑的是赤兔马,关羽的功劳有不少要记在赤兔身上。关羽温酒斩华雄,要不是因为马快,华雄来不及反应,关羽怎能一刀拿下。刘备在荆州吃刘表暗算,的卢救主,马跃檀溪,才有了后来蜀国的三分天下。李世民马上平天下,他与战马感情至深,命人将“特勒骠、青骓、飒露紫”等他心爱的6匹战马以浮雕刻于昭陵,与他相伴,永不分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昭陵六骏”,其中飒露紫身上多处插着羽箭。
古往今来,骏马配英雄,好男儿横枪跃马,驰骋疆场,如不能马到成功,高歌凯旋,也要精忠报国,马革裹尸。由此可见,成也马,败也马,生也马,死也马,大丈夫岂能无马?当然也有无马的英雄,《水浒传》中人称“马上林冲,马下武松”,说老实话,尽管武松与林冲武艺不分高下,但一个骑马,一个步行,从视觉上、气势上差得多了。
成语中也有许多马的故事。“伯乐相马”的典故世人皆知,据说此事发生在山西运城,古时运城产池盐,伯乐见到一匹拉盐车的马,尽管那匹马瘦骨嶙嶙,伯乐当即认定这是一匹千里马。由此后人生出感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白马驮经”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东汉时白马驮经给中国带来了佛教,由此洛阳白马寺被尊为佛教的祖庭。“秦琼卖马”也是一个典故,指的是英雄落难,走投无路。
据记载,我国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驯养马了,马除了用于生产和生活,还用于战争。原来并没有骑兵,马匹都是用于拉战车。春秋战国时,赵武灵王向匈奴学习骑射,中原才开始有骑兵。那时还没有马镫,骑兵两只脚悬空,做劈砍等大的动作很容易从马上掉下来,射箭更是做不来,须下马站在地上射。根据出土文物得知,马镫最早出现于公元2世纪,也就是东汉前后,也是从草原传到中原的。有了马镫之后,解放了骑兵的双手,骑兵在马上可以张弓射箭、施展兵器了。中世纪时马镫从中国传到了欧洲,造就了“骑士时代”。西方专家对马镫的发明评价极高,说物件虽小,但意义深远,可以和中国的几大发明相提并论了。
但凡书中写到宝马神骏时,都会有这么一句,“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也就是说,从北京到广州,骑马一个礼拜也到了。其实哪有这么回事,快马一天也就跑150公里,最快的马也不过200公里。传说中有汗血宝马,《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有一匹,速度惊人,有点像现在朝发夕至的高铁,最惊奇的是此马流出的汗是血水。汗血宝马确实有,产自土库曼斯坦,与阿拉伯马、英国马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名马。此马极为名贵,身价在上千万美元。此马流汗为血,实为谬传。据说汉代时,中国也曾从乌孙引进过汗血宝马,但未能流传。主要是汗血宝马并不被军中将士所看好,该马外形俊美,短程速度极快,但是负重和长途跋涉却不及蒙古马。成吉思汗率领铁骑横扫欧亚大陆,长途奔袭,重创欧洲重甲骑兵,靠的就是蒙古马。
我惊奇地发现,人类的一部发展史竟离不开马,生产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战争更是离不开。与人紧密相伴数千年,不离不弃,唯有马也!难道还有其他动物也能如此吗?无须答了。
令我叹息的是,如今人已经远离了马,也可以说放弃了马。对于现实生活,马已不再必需,不再重要。在生活中已很难再见到马,所以我格外感激斯皮尔伯格先生的电影。如今小女生们还在做着白马王子的梦,只不过已将“白马”换做了“宝马”,4个轮子总比4条腿实用,时代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