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开发要守住生态底线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时间:2012.07.06
稀土绝对算得上是稀有资源,但在我国开采过程中,经济利益无法弥补生态损失,眼前利益远远小于长远损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守住稀土产业发展的底线。
其实不止稀土产业,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有底线,有政策层面的,也有经济层面的;有生态层面的,也有伦理层面的。不同产业侧重点不同,但都应该坚守一个最基本的底线,那就是生态底线。
生态底线一旦被突破,产业发展将得不偿失。从政策制度层面上看,对稀土开发,我国在项目环评、生态修复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规定,但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超额开采、私挖盗采猖獗,稀土产业陷入了无序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初步测算,仅赣州一地恢复性治理费用就高达380亿元,全省稀土企业全年64亿元的利润显得杯水车薪。本该成为发展助推器的稀土开发,以长远来看,反而会拖累当地发展。
生态底线一旦被突破,产业发展将不可持续。近年来,很多资源型城市因为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枯竭,最后不得不选择转型。现在看来,如果处理不好生态保护问题,稀土富集区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广东规划2020年稀土应用产业规模超1万亿元,结果这一目标提前8年实现了,稀土产业被认为正在成为广东经济新的增长点。但采矿指标和冶炼分离指标不匹配,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深加工环节存在薄弱之处,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稀土产业很难成为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生态底线一旦被突破,群众的生存条件就没了保证。公开数据显示,池浸工艺每开采1吨稀土,要破坏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每年造成1200万立方米的水土流失,这无疑给当地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同时,由于工艺复杂、特殊,稀土开采、冶炼过程中的浸出、酸沉等工序会产生大量废水,这些废水富含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严重污染水体,直接威胁群众生命安全。
可见,与产业的长远发展相比,突破生态底线,过度无序开采稀土资源,是一种短视行为;与巨大的生态修复成本相比,突破生态底线追求眼前经济收益,是一种不明智之举;与群众的健康相比,突破生态底线拉动经济增长,是一种不可持续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