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教育 >> 正文

燃一团火,可以温暖许多人(时代先锋)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时间:2012.08.02

周恩义是一个有大爱、有大智慧的人。

  他懂得爱的力量,更懂得这种力量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之后,会产生出更为巨大的能量。

  就在我采访周恩义的几天前,周恩义与郭明义在一个场合见面了。同样是百姓心中的大好人,他们见了面,会对彼此说些什么?

  周恩义对郭明义说,“在微博上看到你的爱心团队一支支组建起来,真替你高兴。预祝你的爱心团队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

  郭明义则说,“如果周恩义爱心团队成立,我第一个参加!”

  很快,周恩义和郭明义促膝交谈的照片在微博上被无数次转发,网友转发的理由很简单:“都是感动人心的大好人!”“要学,就得学这样的好榜样!”

  看!这就是爱可以传递的力量!

  周恩义,原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委宣传部长,用20年的努力,点燃了一团火,温暖了许多人。这种温暖,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净化心灵、树立风尚、助推宣传思想工作开展的力量。

  付出有两种境界:一种为无奈的付出,在付出中演绎悲怆;另一种为快乐的付出,在付出中体味幸福。对于周恩义来说,他的付出,是后者

  周恩义说,好的品质,是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正能量的。

  家住渤海乡东岳村的朱景武一家,是周恩义从2000年开始帮助的困难户。如今早就脱贫致富,一家三口经营一个农资超市和一个摩托车修理部,生意红红火火。

  10年前,朱景武刚娶韩桂香进门,就做了胃穿孔抢救的大手术,刀口几十厘米长,红彤彤、硬邦邦的很瘆人。一直靠打零工养家糊口的他不能再打工,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祸不单行,大雨又冲毁了他们栖身的小房子,全家人只能在一个仓库里遮蔽风雨。周恩义听说了,到仓库来看他们。

  韩桂香回忆:听说有大干部来看我们了,我扶着老朱到门口迎接。现在我都记得,周部长第一句话就问需要啥,我说啥都缺。周部长爽快地说:“好!治贫先置窝。”他自己掏了2000块钱给我们,又联系村里的砖厂、瓦厂帮我们盖房,号召更多的人也来尽一份力。

  第二年,夫妻俩又找到周恩义,想开个农资超市,周恩义又给了他们3000块钱。那时候,村里到处都是盖房子的人家,拿着3000块本金进了货,小店的生意一下子就火了。

  有了钱,为了报答恩人,夫妻俩总想着给周恩义买点东西,可是周恩义一样也不要。几番争取不行,两口子明白了,周部长帮他们,不是图回报。像他一样帮助其他人,就是对他的回报。从此,夫妻俩坚持常年给村里的贫困户送化肥,在下雪天给家门口的陡坡路撒盐融雪,做着力所能及的好事。

  周恩义说,“帮了这两口子,看他们致富了,也想着帮助别人了,这比报答我啥,都让我高兴。”

  受周恩义帮助的人还有许多,被周恩义精神感召的人也有许多。

  兴隆台区作业社区的罗天娇就是其中之一。小天娇是个孤儿,受周恩义嘱托,社区主任和邻家阿姨成了天娇的妈妈。天娇争气,考上了高中,周恩义以家长的身份带孩子去学校报到,给孩子交了1200元的学费,学校校长受感动,免了孩子上学的全部费用。邻里街坊都被周恩义的举动感动着,他们说,“这娃命苦,遇到了周部长,才真成了‘天娇’”。

  兴隆台区有100多个社区、15个自然村,这些年,周恩义的足迹几乎遍布了每个社区、每个村庄的每一个角落。谁家有困难了,他总能及时知道,谁家需要帮助了,他总能及时赶到。

  有人说,周恩义像一团火,温暖了身边的人。有人说,周恩义像一个磁场,吸引身边人效仿他做好事。

  谁说不是呢,从周恩义到朱景武夫妇,从周恩义到社区邻里,从周恩义到中学校长……一个个无形的链条逐渐形成。链条上,爱被传递……

  人在难题面前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知难而退”,不担风险;另一种是“知难而进”,可能无功而返,也可能在付出之后收获更大的幸福。周恩义,选择了后者

  熟悉宣传思想工作的人知道,对于基层宣传部门来说,非公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是个“盲区”,很多企业家把精力放在抓经济效益上,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屑一顾。

  周恩义硬是通过努力,不但啃下了“硬骨头”,还做出了一道非公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好成效的“大餐”。

  盘锦斯比瑞涂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强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企业家。2005年,马强的事业初见起色,周恩义听说小伙子很积极上进,就上门了解情况。看到区委宣传部长找上门来,马强略有排斥,“对企业来说,本本分分,多出效益是根本,宣传部门的领导找我做啥?”

  令马强更困惑的是,几年下来,周部长并没有对他提什么要求,只是时常督促他多读书,同时鼓励他利用业余时间给区里的青年创业者谈谈自身创业的经历。

  马强起初拒绝,后来禁不住周恩义几次约请,他答应下来,没想到这一答应,竟一发不可收,在给青年创业者和在校大学生讲座的过程中,马强突然发现,自己的经历竟然也可以对其他人产生励志作用。

  2008年,盘锦市评选“十大杰出青年”,马强成功当选。之后,他又获得了“辽宁省十大创业青年”的荣誉。

  有了荣誉,马强突然觉得自己身上多了一份责任,从原来的只需对自己负责,升华为也得对社会负责。

  在周恩义的引导下,马强还在公司建立了党支部、团支部、妇联、工会等组织,说来也怪,建了这些组织,公司里的年轻人变得更上进了,都把企业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自然而然的,优秀基层党支部、优秀基层团支部、盘锦市青年标兵等荣誉称号接踵而至。企业里最普通的年轻职工都获得了市级荣誉,这可不得了!员工们更有动力了!

  回忆起这么多年周恩义对他的帮助,马强说,“直到今天,我才懂得周部长的良苦用心,他用多年的时间与耐心,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思想工作对企业的巨大作用。”

  被问到为啥非要“拿下”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这座“碉堡”,周恩义想得长远:“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这些成功企业家的能量是无限的,他们在行业中的带动效应、对社会的贡献也是无限的。”

  就这样,多年来,周恩义帮助了许多有潜质、有责任感的民营企业家,帮他们体会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将他们打造成闪亮的星,在夜空中,去照亮更多的星发光发亮。

  “小我”与“大我”是两种人生态度,一种是只有自我,一种是胸怀天下。周恩义,选择了后者

  有两件事不能不提。

  第一件事,周恩义的伤腿。

  周恩义的左腿在部队执行任务时受过重伤,左膝关节韧带撕裂、半月板裂开,属于六等伤残。转业后,他从未向同事主动提起过。工作时腿疼得厉害了,就偷偷热敷一下。多年超负荷的工作,让他的腿疾越发严重。

  2007年元宵节,东北迎来了一场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风雪。正月十五一大早,周恩义冒着漫天的风雪,去检查灯展布置情况。积雪已没膝盖,寒风夹裹着雪花拍打在脸上如小刀割一样生疼,周恩义走了几个钟头,回到家,腿彻底不能动了。被送到医院,医生下了“最后通牒”,“半月板断裂,必须马上手术!”

  可执拗的周恩义没听医生的话,一直拖到几个月后的“五一”长假,再到医院时,伤势已升级为“双侧半月板和软骨结合部粉碎”,许多碎骨头都扎到了肉里。“都伤成这样了,还能走路?”医生都觉得不可思议。

  做完手术,医生告诉周恩义,这只是权宜之计,建议置换一个人工膝关节。这是一个大手术,恢复期至少要七八个月,周恩义一听就连连摆手,“那咋行!退休再说!”就这样,到现在,五六年过去了,周恩义的腿还是靠打人工润滑剂和定期抽积液对付着。

  一个人,得拥有一颗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有如此坚强的意志!

  第二件事,周恩义让官。

  2001年,区党政班子部分调整,区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出现空缺,大家公认周恩义是最合适的人选之一,周恩义却婉言谢绝了。身边朋友想不通:转业之初,让你找找人,你就不干,结果“连降3级”。如今,大好的机会,你咋还不干呢?

  周恩义的倔劲儿又上来了,“在宣传岗位干了这么久,积累的经验放弃了,我舍不得!”

  后来,他还是被任命为区委副书记。2006年,区委换届,副书记的职数从2人减到1人,当时已被任命为区委副书记的周恩义再次主动退出。理由还是那个:“就当我的宣传部长,挺好!”

  就这样,周恩义先后4次让职,一直坚守在宣传部长的岗位上。周恩义的举动让很多人感慨:很多官员是能上不能下,老周是能上也能下啊!

  就在这一上一下间,周恩义书写了一份真正的共产党员的情怀,这份情怀,如春雨般润泽着身边人:

  潘攀,宣传部“80后”的兵,产假没休够,就主动回单位上班;李微,牢记周部长“只帮忙,不添乱,光干活,不吃饭”的要求,谢绝基层单位的午饭,大中午的往单位赶,挺漂亮的大姑娘,顶着大太阳,在马路上啃面包,“谁说我们干宣传的是‘隔三差五解解馋’,我们的周部长从来不吃老百姓的饭。”李微笑着说。

  刘伟,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一次,她的孩子急病入院,她和爱人都还在加班,只有年逾八旬的婆婆陪着孩子。医生是刘伟的同学,治疗完孩子,抄起电话打给刘伟,心疼地责骂“你哪还是个妈!”

  我听完这些事儿,突然一个疑问涌上心头:基层宣传部的工作,都是这个干法吗?

  刘伟回答了我的疑问,“宣传部的工作,要想对付,一个人就能做到。”

  看我不解,她继续解释,“有人说,理论教育看不到、摸不着;新闻宣传,有就报,没有可以不报;精神文明建设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思想政治工作更是无形又无声,所以,要想偷懒很容易。”

  周恩义和同事们,为啥非得选择这样一种“自讨苦吃”的干法呢?

  周恩义笑了,刘伟笑了,连“80后”的小潘攀都笑了:

  天底下,总得有周恩义这样的“傻人”,一个“傻人”带出了一群“傻人”。这样的“傻人”多了,宣传工作才能做好!老百姓才好!国家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