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突围到跨越(发展观)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时间:2012.08.07
在历史长河里,10年只是浪花一朵,转瞬即逝。但对老工业基地辽宁来说,刚刚过去的10年,很不平坦、很不平凡,在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书写了崭新篇章。
身为“共和国长子”,辽宁曾有过辉煌岁月。“一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31%,创造了新中国许多的第一。而当改革春风劲吹的时候,辽宁却面临着寒冬:体制性障碍、产业结构单一、企业破产停产、百万职工生活困难……“东北现象”像一个沼泽,陷住了辽宁这头昔日的“大象”,也将“振兴”的时代课题迫切地摆在了4000万辽宁人面前。
10年振兴路,科学发展图。十六大以来的10年,对于辽宁而言,是破茧化蝶的嬗变,是凤凰涅槃的重生,更是奋起直追的超越。
善于把握机遇,才能赢得先机。无论是牢牢抓住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兴建辽宁沿海经济带、试点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实验改革区等一系列战略机遇,还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化危为机、弯道超越,化解经济下行压力逆势而上,辽宁总是把机遇化为优势、把挑战作为跳板,不断攻坚克难、乘势而上,敢于攀登新的发展高点。
勇于改革创新,才能闯出新路。10年来,辽宁坚决不走外延式扩张的老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依靠自主创新获得新的增长驱动力。从装备制造业跃居第一大支柱产业,到一批世界级产品和企业出现,再到农产品深加工异军突起,昔日“傻大黑粗”的重工业大省,正昂首行进在新型工业化的大道上。
长于统筹兼顾,才能协调发展。10年来,通过实施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沿海经济带、突破辽西北等三大战略,辽宁将全省14市全部纳入重点发展板块,告别了沈阳、大连的“双城记”,既转身向海,又坚持做大做强腹地,形成了多点支撑、多点发力的好局面,开辟了未来发展空间的辽阔“蓝海”。
致力于改善民生,才能凝聚人心。东北振兴,既是产业的振兴,也是幸福的提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辽宁,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最有说服力:完善社保体系,退休金连涨8年,211万棚户区居民搬入新居,持续改善辽河等水系水质,加强森林绿化,大量建设文化设施……一度失落的辽宁人,自信心和自豪感普遍增强。
试看今日的辽宁,高新产业壮大起来了,城市靓丽起来了,百姓腰包鼓起来了,人们的笑容多起来了,外来投资者纷至沓来——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振兴中的辽宁又现当年勇:实力强、干劲足、人心齐、势头猛。然而,好戏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