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为燕山带脱贫治沙掘出一剂“良药”
来源: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 作者: 时间:2012.08.08
平泉为燕山带脱贫治沙掘出一剂“良药”
——从平泉山杏产业发展透视燕山带治沙致富产业抉择
这个季节的平泉,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是四种对比鲜明的色彩:绿、红、白与黑。
绿,是指大山的脊梁上,漫山遍野的山杏树;红的便是那颗颗串串熟透了的山杏;白的是杏仁露;黑的是杏核壳活性炭。
正是这一绿一红一白一黑,为平泉人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为燕山带脱贫治沙作出了表率。
山杏产业
平泉人的必然选择
为何平泉会这么积极地发展山杏产业?平泉县委书记董正国用几个“必要性”给出了答案。
董正国告诉记者:“加快山杏产业发展是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丰富优势,挖掘经济发展潜力的需要,这是平泉发展山杏产业的基础。”平泉向来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属于典型的山区县。耕地资源稀缺,发展农村经济的潜力在山,希望在林,突破口在经济林。因此,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做好山杏产业发展文章,提高林地资源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益,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强平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践证明,加快山杏产业发展是增强平泉山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的现实选择。”董正国说。由于山杏具有经济价值高,寿命长,生产管理方便,投产后年年有收益、稳产期长等特点,而且杏仁油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绿色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空间非常大。因此,抓住有利时机,培育壮大山杏产业,是培植平泉县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加快山杏产业发展也是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董正国介绍道。山杏不但是重要经济树种,而且也是十分优良的生态树种,山杏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固碳释氧等生态功能。大力发展山杏产业,既能绿化荒山荒地,充分利用山地林地资源,促进平泉县生态脆弱区域的植被恢复,又能改善平泉县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
“此外,加快山杏产业发展还是提高林业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董正国进一步向记者阐述。林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及以发挥生态功能为主的公益性事业,在“生态立县”战略实施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发展和壮大山杏产业,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增强林业自身发展能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在2009年我们举办的首届中国山杏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专家也指出,加快山杏产业发展可缓解耕地紧张,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更重要的是,山杏适生区正好与北方山区、沙区和贫困区重叠,是我国‘三北’地区尤其是燕山山脉一带人民脱困致富的不错选择。这更坚定了我们发展山杏产业的决心。”董正国说。
积年的努力
为燕山带解贫治沙探路
都说上天对每个人、每个地方都是公平的,一点不假。平泉人少地,但平泉的山上分布着大量的野生山杏资源。平泉人祖祖辈辈都将山杏作为养家糊口的“救命杏”。
然而,一方县域经济的发展,必然受制于当地资源因素。平泉也是如此。平泉山上的野生山杏果肉是不能直接食用的。早些年,大片的山杏林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每年烂在山上的果子不计其数。
但是,平泉人始终相信,山杏产业必然大有可为。平泉积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借助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本着‘规模发展,改建并举,速成基地’的建设思路,不断扩大优质山杏林基地规模。“‘积极发展鲜果,大力发展干果,稳步发展时差果’是平泉发展山杏产业的特定思路。”董正国介绍说。
为鼓励企业发展山杏产业,筑牢山杏产业阵地,平泉县委、县政府坚持拓基地,育资源,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和《平泉县2008-2010年林(山杏)果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提出以榆树林子、台头山、七沟等野生山杏主产区乡镇为重点的优质山杏区和以退耕还林地山杏改接为主的优质扁杏区。并借助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本着“规模发展,改建并举,速成基地”的建设思路,不断扩大优质山杏林基地规模。
为进一步打造山杏产业链条,增强企业后劲和活力,平泉紧紧围绕“区域交通枢纽、特色产业强县、商贸物流中心、生态宜居城市、科学发展示范区”发展定位,突出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启动并实施了基地拓展、龙头带动、品牌建设、科技提升、文化助推五大工程,着力打造了“市场带企业、企业牵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使其迅速壮大成为全县农业主要产业之一。建成了“买‘三北’、卖‘全国’、深购远销”的国内北方最大的杏仁集散地——北五十家子交易市场,为全国山杏产业交流搭建了平台。
近年来,平泉为提高山杏产业技术含量,积极摸索山杏产业发展出路,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院校合作,研究山杏改良技术等课题。为使活性炭产品进一步升值,除将产品外销用于工业外,平泉还将活性炭产品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创意理念,综合运用传统彩绘、布贴、雕刻、剪纸等多种民间工艺,将炭颗粒制作成立体感强、色彩艳丽,具有较强实用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收藏价值的高新技术产品——活性炭装饰画、工艺品和家具净化装饰品,并注册了“华净”、“绿世界”“水立方”等品牌,使活性炭经过精深加工利润提高了100多倍。
平泉还积极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提高山杏产业组织化程度。近年来,通过政府扶持,优化服务等措施,成立了全县山杏行业协会,并先后组建了承德亚欧山杏专业合作社等8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与合作社充分发挥行业代表、行业服务、行业协调、行业管理职能,对内形成分工明确、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在经营中提高档次与水平,在协作中扩大规模;对外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构建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同时对农民广泛开展“四统一(产品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服务,大大增强了山杏产业发展动力,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得到有效发展。
此外,为加强地域合作,借鉴兄弟省份山杏发展经验,2009年平泉承办首届中国山杏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全国山杏方面专家学者齐聚承德,研讨中国山杏产业未来,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山杏产业发展。
汗水的回馈
山杏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勤劳人民的汗水浇灌。平泉山杏产业,正是在平泉人的呵护下慢慢发展起来的。
平泉人的努力没有白费,平泉人对山杏产业发展注入的血脉没有白费。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平泉山杏产业已经初步形成特色的龙型产业,并在农民增收致富中起到重要作用。2011年,全县山杏面积发展到70万亩。形成了榆树林子、台头山、平房、蒙和乌苏、杨树岭、卧龙镇六大山杏主产区,建成“买‘三北’、卖‘全国’、深购远销”的国内北方最大的杏仁集散地——北五十家子交易市场,市场杏核年吞吐量达3万吨,市场从业人员3000多人。全县建成活性炭、杏仁饮品山杏龙头企业34家,拥有50余条生产线,年加工产品达9万吨,杏仁产品供应国内杏仁饮品加工企业及出口国外。截至2011年,全县仅活性炭加工企业就有 3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年产活性炭1.1万吨,产值9000万元,果核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杏仁饮品加工企业1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年产杏仁饮品4万吨,产值1.2亿元。
除了横向发展,平泉山杏产业还向纵深方向迈进。近年来,平泉山杏产业链条不断加长。在山杏仁开发上,延伸到杏仁露、杏仁粉等系列饮品;在杏核皮深加工上,从加工净化水吸附活性炭,到载银冶炼炭等,延伸到活性炭工艺品画、活性炭床上用品、土壤改良、降脂解酒等保健品上……
一家山杏企业老板告诉记者:“现在消费者逐渐地认识到山杏产品的好处,山杏产品的销路越来越好。”
专家指出,山杏产业投资小、好管理、见效快,病虫害少、管理技术简单,农民易于掌握;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绿化美化的生态功效,政府应当推崇;同时,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得到消费者认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企业乐于发展;杏核皮、杏仁可以分别加工成活性炭、杏仁露和医药制品,整条产业链没有废弃物,是典型的循环经济,适应社会时代要求,是“三北”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不二选择。
从“望天收”到“摸着石头过河”,平泉人用积年的努力证明了山杏产业适宜于平泉。平泉山杏产业的发展壮大也为燕山带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推进燕山山脉脱贫治沙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