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保法规 >> 正文

科技给执法带来哪些改变?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时间:2012.08.13

 编者按

 

    从深圳市南山区环保信息化建设贯穿执法全过程,到株洲启动移动执法系统;从对环保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到用电脑系统规范自由裁量权……各种高科技手段,对环境管理、执法、信访等正进行全方位武装。


  高科技给环保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如工作更高效、管理更精细、流程更顺畅、执法更规范等。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技术手段先进了,相关人员更得“与时俱进”,不仅要学好、用好各种高科技手段,更要提高管理和执法水平,严格审批,公正执法。只有这样,方能真正发挥科技强环保之功用。


  中国环境报记者 刘晶 通讯员 张彩云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约有3500家企业,每年环境信访量达4000多件。南山区积极落实“信息强环保”战略,不断探索信息化与多项环保业务融合的新方法、新思路,以工作便捷化、数字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


  今年6月,南山区环保信息化二期建设通过验收,行政管理、监测监控、监察执法、总量核算、排污申报等多项环保业务全部融合到一个系统,真正实现了全区“环境数据交换一张网,污染源管理一张图,环保业务办公一平台”。


  ■变化一
  □规范流程强化责任


  基层环保工作涉及审批、监督、监理、监测等多项业务,因权限不同,监管十分困难。南山区环保信息化建设将各项业务融合到一个服务平台,并强化了责任,规范了流程和权限,有效杜绝了人情业务。


  在他们的审批和执法子系统中,建立一个从下到上的业务流程,各环节的权限有严格的要求,上级对各环节的办理情况一目了然,有利于监管。


  在审批系统中,只有行政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接到申请表才能建立档案,然后传送至审核人员现场查看,再报领导审批。每一级工作人员对应相应的权限和责任,下级不能越级上报,上级也不能私自修改审核材料。


  在强化审批人员责任的同时,南山区还规范了业务流程。在执法系统中,建立从“执法人员——执法队长——分管局领导——局长”的层层审批流程,处罚自由裁量的核改也必须经过一个从下到上的过程。这样,环境监理就更加严格、规范了。


  ■变化二

    □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环保部门的各项业务虽然相互独立,但又互相参考。执法时首先要查看是否通过环评审批,排污许可证年审首先查看是否有处罚纪录。南山区的环保信息化建设将审批、监督、监理、监测等数据整合到一个系统,使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查到企业的最新资料,准确做出决定。


  南山区监管的企业有3500多家,每年的环境信访量达4000件,但仅有20多名一线执法人员。他们如何提高效率?信息化建成后,每个工作人员一进入系统就会弹出自己目前的工作任务量。


  执法人员登录系统,首界面就能看到自己管辖的片区今天有多少投诉任务要进行处理,自己承办过的业务进展到什么程度,还有多长时间到期。未完成且即将到期的业务,会有红灯提醒并有倒计时,这一方面倒逼执法人员积极主动地去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各级领导督促下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南山区环保水务局致力于打造一支准军事化的执法队伍,在资金、物力上进行倾斜,所有人员配备了手提电脑、数码相机等先进的信息化设备。


  在现场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能当场在系统中准确地查到是否进行过环保审批、以往有没有处罚纪录。这一方面防止了企业弄虚作假,另一方面为执法提供了准确依据。


  先进的信息化装备也优化了执法程序,现在,南山区环保人员可以直接用执法系统进行笔录,当场打印笔录并确认后直接传送至系统,所有现场取证可一次性完成并传送至系统,解决了一份处罚单来回跑好几次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变化三
  □绘制地图加强监管


  所有企业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既有利于企业的监管,又能及时给各项业务提供依据。南山区首先在源头上进行了梳理,建立环评审批数据库,并在整个系统中共享,这样让各业务部门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基础数据。同时也解决了纸制审批表不环保、难保存等问题。


  对于已经通过环评的企业,监督、监理部门及时落实“一企一档”制度,对所有处罚纪录及时上传系统。信息化建设将审批、监督、监理3个子系统集纳到一起,将全区内所有企业情况输入一个数据库,形成了一张巨大的污染地图。这样让监督部门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同时也为监督部门开具环境守法证明提供准确依据。


  ■变化四
  □完善预案加强应急


  环境事故应急能力是环保部门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南山区一方面加强重点部位、重点企业的监测和监管,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出动应急队伍,尽量将各种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南山区环保信息化建设对3个水质自动站、25个重要污染源和3大气自动站进行视频监控。水中的pH值、COD、氨氮、总磷、总氮、铬等7项指标,大气中的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13个指标,重要污染源的pH值、COD、重金属等6项指标都能实时检测,并对每一项指标按照国家标准设置了标准值,一旦排放超过标准值,监控中心立即报警。

 

  为提高应急能力,环保信息化建设对全区100多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卫星定位。在系统中能准确查到企业的地址、性质、主要污染物、经纬度等详细情况,确保第一时间能确定出事地点。


  同时,在这一系统中针对不同性质的环境事故,制订了4套应急预案。当监控中心监测到某水质自动站铬超标时,系统会出现红色灯报警,同时自动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应急预案中确定的人员、装备等,通过短信发送至应急人员,所有应急队员能第一时间知道事故的详细情况,并根据预案要求进行应急。


  ■变化五
  □加强后监督提升服务意识


  环保信息化建设对审批、信访中的受理、催办、统计、后监督等流程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目前,南山区环境信访主要来源于电话投诉,信息化二期对投诉电话增设了自动录音功能。


  针对投诉人一般容易情绪激动的特点,接通前主动提醒“此次通话会被录音”,一方面能够安抚投诉者的心情,另一方面能有效杜绝因为心情激动,投诉时说不清投诉地点、原因等情况。


  信访系统中的“月统计”、“处理情况统计”、“后监督”等功能,有效规范了每一单信访的处理流程。信访工作人员在系统界面中能清楚地看到处理情况,发现处理不及时的能够及时催办。“后监督”功能对于已经处理完的信访案件,能将处理情况通过短信的形式第一次时间反馈给投诉人。信访系统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从受理——处理——后监督的流程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环境信访的处理情况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肯定。


  据南山区环保水务局局长李健介绍,南山区作为全国的生态区,始终坚持科技强环保战略,目前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一步考虑将水务部分整合到一个系统中来,用科学技术不断促进环保水务局的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各部门的业务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建设宜居宜业的幸福南山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