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持续发展 >> 正文

小湾不小(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时间:2012.08.15

 无量山中,澜沧江上。

  一座高近300米、长近900米的双曲拱形大坝飞跨两岸,挽起高峡深谷,拥抱奔腾江水。高坝蓄积的巨大水能,转换成强大的电流,源源送往四面八方。

  这就是华能小湾电站,有着世界最高拱坝的水电站,比三峡大坝还要高100米;是中国装机容量第三大水电站。

  7月23日,小湾电站实现今年第一次满发满送,一天发电量就达到7078万千瓦时。截至8月8日,小湾电站累计发电412.5亿千瓦时,实现安全生产1070天。

  水电界流传一句话:“三峡最大,小湾最难”。山一般高的拱坝,强大的水压,复杂的地质环境,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运营维护,小湾电站都堪称世界水电“最难”。

  然而,小湾人不惧艰险,迎难而上,十年建设,三年运营,小湾的“最难”已变成水电工程史的“最高”、“最优”,变成小湾人心中的“最甜”、“最美”。

  两院院士潘家铮说:“水电大坝是土木工程之王,小湾大坝是王中之王。”

  十年建设, 小湾电站攻克世界水电难度之最

  水电开发,西电东送,澜沧江是骨干。澜沧江水电开发,小湾是“龙头”。

  澜沧江—湄公河是东南亚重要的跨国界河流,河谷深且狭窄,海拔落差巨大,水能资源丰富。据估算,澜沧江在中国境内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到约3200万千瓦,其中云南省境内共规划15个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528万千瓦,相当于1.4个三峡电站。

  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小湾电站总装机420万千瓦,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190亿千瓦时。

  小湾电站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发电。

  149亿立方米的水库库容,使小湾电站具备调节多年水量功能。这不仅使下游漫湾、大朝山和景洪电站的保证出力增加约110万千瓦,相当新建一座百万千瓦级调峰电站;还使科学调度下游境内外河道的水量成为可能,有助于航运、农田灌溉、拦沙。华能集团专门成立了澜沧江公司,统筹这条江的全流域水电开发建设运营。“作为澜沧江上的‘龙头’电站,小湾电站显示了水电全流域梯级开发的巨大威力。”华能集团总经理曹培玺说。

  小湾电站的贡献,也不仅仅在于印证了水电的作用。

  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建设世界首座300米级混凝土双曲拱坝,使用高水头、大容量、大变幅、高参数地下水轮发电机组,小湾电站工程克服诸多“最难”,创造出一系列世界水电的新纪录、新标准。

  世界最高的边坡开挖支护——电站枢纽区河谷深切,边坡开挖高度超过700米,在世界工程史上没有先例。加之地质地形条件复杂,一旦开挖扰动,很可能面临无休止的坍塌。再小的石子从700米的高度掉落下来,其重力加速度都使其相当于一颗重磅炸弹,工程支护要求之高可想而知。

  世界罕见的高强度混凝土浇筑——小湾大坝混凝土总量达865万方,要在狭窄区域内用4年多时间完成全部浇筑,最高年浇筑强度近260万方,同时还面临巨大的温控防裂难题。

  超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由于山高坡陡,缺少场地,施工不得不钻山进洞。小湾工程是一个超大型地下工程,在不到0.3平方公里的山体里,布置了总长17公里总计88条的地下洞室群,真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难怪生前曾同时担任三峡工程和小湾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的两院院士潘家铮说:“水电大坝是土木工程之王,小湾大坝是王中之王,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难高坝,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体现和高科技的结晶。”

  极其复杂条件下的施工险情难免。2004年初,正值合家团圆的春节期间,小湾工程左岸2号山梁出现蠕动变形重大险情。一旦山体坍塌,400万立方米的土石将在澜沧江里形成近200米高的大坝,使小湾上游江段变成一个巨大的堰塞湖。这无异于“灭顶之灾”。但如果进行工程抢险,不仅成败难以预料,施工安全等风险也很大。经过专家“会诊”科学论证,华能澜沧江公司果断拍板,不惜一切代价进行边坡锚固。此后,历时7个月,上千人的施工队伍、数百台机械设备日夜奋战,向大山里打进数千根十几米长的锚杆,终于抢在雨季来临之前排除了险情,稳住了山体。

  澜沧江流域山清水秀。小湾电站从开始建设就亮出了“绿色”主题,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通过实施多项环保工程,最大限度减少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为减少水土流失,小湾电站在工程施工中,坚持“开挖到哪里、绿化到哪里”,“弃渣到哪里、防护到哪里”。小湾电站共完成绿化156.86万平方米,施工场地整治142.51万平方米。整个小湾电站的水土保持投资达到1.9亿元,比概算投资增加了整整1亿元。

  为减少对流域内生物链扰动,小湾电站实施了水库淹没区国家Ⅱ级保护珍稀野生植物千果榄仁和红椿的移栽保护工作,把小湾电站库区涉及的永平金光寺自然保护区设为野生动物避难所,建立绿孔雀保护点和猕猴保护区。现已投运的永久营地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使永久营地的污水处理率达100%。

  小湾电站是全国13家实行环保监理的试点单位之一,工程环境保护可研设计概算/静态投资为1.03亿元,但实际环保水保投资已超过2.7亿元。 

  在十年艰苦卓绝的建设历程中,数万建设者栉风沐雨、默默奉献,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十年磨一剑。1999年开始现场筹建,2002年正式开工,2009年首台机组投产,2010年最后一台机组投运,小湾的建设者们不仅完成了世界“最难”的水电工程,还将建设工期较计划工期整整缩短了2年。小湾电站3号机组被命名为华能集团装机突破1亿千瓦标志性机组,4号机组被命名为全国水电装机突破2亿千瓦标志性机组。

  青年员工说:“不做中国的路人,不做小湾的路人!”

  坚守大山,小湾电站精神浪花飞耀

  小湾电站创造了中国水电界最高的人均生产效率。这么大的水电站,只有员工214人,人均装机容量达到2.1万千瓦。而在传统水电站,420万千瓦的装机规模,至少需要六七百人来维护。

  高效来自于哪里?华能澜沧江公司董事长王永祥告诉记者,窍门是“运维合一”。

  长期以来,电力行业遵循细分专业的管理模式,电气、机械、通讯、检修等专业要单独设立部门,部门内部还要划分多个专业班组,存在专业衔接不紧密、岗位设置繁琐、机构庞大等问题,员工发展也在单调、重复的工作中受到限制。小湾电站大胆创新运维管理模式,按照“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将传统生产运行多个部门的职能进行合并,组建了运维部。在员工岗位设置上也改变了传统的细分专业模式。

  “运维合一”虽然能提高效率,却也对运营管理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技术设备是新的,管理模式也是新的,传统的技工已经不能适应需求,校园招聘成为唯一选择。”小湾电厂厂长张洪涛说。

  然而,电站地处云南深山峡谷,远离城市,远离繁华,现在交通条件改善了,从小湾回昆明也需要七八个小时的车程。一群刚走出校园的“毛头小伙”能待得住吗?张洪涛告诉记者,刚开始年轻人的确待不住。如何才能让青年员工待得住、能发展,让他们在有限的条件下能够快乐工作、快乐成长,成为电站领导班子日夜思索的一个难题。

  为使员工快速适应“运维合一”生产管理模式的要求,迅速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电厂构建了全面立体的培训体系,并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载体,营造了浓厚的学理论、提技能、强素质氛围。

  为更好地磨练队伍,电厂充分利用设备调试、机组检修时间,让新员工大胆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每一名新人到小湾,都会分派一名“老师傅”一对一指导。年轻的“老师傅”带着更年轻的“小徒弟”,不仅传授技术经验,还兼顾心理辅导,尽量缩短新人对环境的适应期。

  电站打造了小湾讲坛、小湾艺术沙龙、《小湾青年》电子杂志三个平台,以文化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每周六下午,电站开展员工讲学活动,讲课者有厂领导,有中层干部,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还有刚参加工作的新员工。讲学者在传授他人知识的同时,自己也得到提升。

  虽然身处大山深处,小湾青年的生活丰富多彩。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普洱茶、书画、摄影、钓鱼等10来个协会定期组织活动。

  有声有色的工作,有滋有味的生活,有情有义的相处,吸引了大批青年员工。小湾电站员工离职的现象越来越少,主动申请来小湾工作的人越来越多。

  27岁的运维部运维二班班长徐德新认为,小湾的技术挑战最吸引人。“这里有世界最高的拱坝、水电站中最大的水位落差、最新的管理运行模式。”在他眼中,技术挑战就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运维三班班长纪正堂今年28岁,上个月结婚,20多个兄弟姐妹自编自导自演,节目一个接一个,最后一起唱“爱你一万年”,独特的“小湾婚礼”令他难忘。在小湾,年轻员工结婚,厂领导班子都会集体参加,电站青年艺术团会为新人献上精心准备的节目。

  常年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令小湾青年感触良多。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27名青年员工成为首批校外辅导员,与当地三个小学27个班级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并开展每月一次的授课活动,内容有水力发电、防灾减灾、演讲口才、艺术、文体等,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29岁的水库部水工班技术负责人陈豪说,小湾生活让我更加了解人生、了解中国。小湾青年在感受到群众生活的不易甚至贫困后,在力所能及提供帮助的同时,心灵也受到洗礼。

  在最近的一次员工讲学会上,青年员工响亮地提出“不做中国的路人,不做小湾的路人!”

  无数个夜以继日的努力,保证了电站高效优质运行。从首台机组投产到6台机组全部建成仅用了不到11个月时间,均实现了一次启动成功,一次试验成功,一次并网运行成功,为国内同类机组安装新纪录。6台机组均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80天无非计划停运,创全国大型水电厂新纪录。

  一大批年轻员工在小湾迅速成长为生产运营管理骨干。华能集团党组书记黄永达介绍,目前小湾7个专业班组的21名负责人中,80后有19人,占90%。投运以来,小湾电站还向澜沧江流域各单位输送优秀人才百余人,电厂已成为新型水电人才的培养基地。2011年,小湾电站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今年小湾电站党委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当地彝族兄弟说:“这是千年一遇的水电站!”

  持续帮扶,小湾电站造福一方

  小湾电站,横跨澜沧江,连接云南省的两个县:凤庆和南涧。电站所在地是两个小湾镇,一个是凤庆的小湾镇,一个是南涧的小湾东镇。以前这里山高地少,交通闭塞,生产落后,生活困难。

  来到离电站不远的小湾东镇岔江村,只见村里盖起了不少白墙黑瓦的小楼房。彝族村民查国雄家的院子里,有三座房屋:一座是他爷爷过去盖的土坯房,一座是他父亲过去盖的木头房,一座是他现在盖的小楼房。他告诉记者,这些年,靠跑运输、在电站打工挣了钱,日子好多了。说着说着,查国雄不禁冒出一句:“这个水电站千年一遇!”

  一个凝聚现代科技和文明的电站,突然来到一个闭塞、落后的少数民族山区,带给当地群众的不仅是惊叹,也有新风和机遇。

  岔江村98%的村民是彝族。7月13日,在岔江村党员大会上,彝族村民党员查文海用流利的普通话告诉记者,从前买东西要走30里山路去赶集,如今村口的小卖部就能买;从前几乎没有人会讲普通话,如今除了特别年长的老人,几乎人人会讲。

  在工程建设的带动下,缺少商品经济意识的乡民开始做起买卖,发展产业。小湾东镇涌现出一大批商店、饭店、运输车队,传统的山区农业乡镇已经发展成电站后勤服务基地。2001年查文海开始依托电站工程跑运输,一年就能收入5000多元。前年,查文海换了辆新的东风大卡车,如今光这样的大货车岔江村就有27台。有的运输个体户还走出大山,到外地去拉活。

  如何与所在地和谐发展,是世界水电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华能小湾电站自工程开工以来,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开辟多种渠道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华能集团副总经理寇伟,曾任小湾电站筹备处负责人,参与了小湾电站建设的全过程,他说:“发电输往外地,那电站能给当地留下些什么?从一开始,我们就认真考虑怎样将环境优势变成致富渠道、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

  小湾电站水库移民涉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保山市3州市、8个县区的42547人。在征地及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随着国家及云南相关政策的调整,华能不断按照“靠高不靠低”的原则追加概算,由国家原审定的25.5亿元调整为102.6亿元,增加了3倍。

  在修建对外交通的生命线岔小公路时,华能澜沧江公司不惜增加投资1000多万元,绕道10多公里,穿过拥翠、碧溪等5个乡镇、112个自然村,使数万群众摆脱崎岖山路。小湾电站水库淹没凤庆县鲁史镇漭街渡大桥,原来准备改为汽车轮渡交通,投资仅需2800万元。华能澜沧江公司从当地长远发展考虑,将轮渡方案调整为新建漭街渡大桥,总投资追加到1.8亿元,沿江两岸交通条件大大改善,方便了10多万群众的生产生活。

  6年来华能小湾电站累计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帮助电站周边地区建设完善农村中小学,援建农村卫生室、农村文化室,整治村容村貌,解决饮水困难,资助乡村教师、医生业务培训;资助4万名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助300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转业培训,资助100名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小湾电站还连续6年派出人员常驻电站附近的两个村子,帮助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7月中旬以来,小湾电站驻岔江村指导员邱小弟正忙着分发598张村农业合作社股权证。这个由电站扶持建立的村农业合作社,集中承包电站营地绿化、水库复绿、边坡守护以及其他零星工程,并发展特色农业,村民自由入股,年底分红。今年,小湾电站专门拨出30万元,为全村598户每户购买一股,让每家每户都能享受到合作社的发展果实。

  背靠小湾电站这棵大树,南涧县小湾东镇的经济总量由全县倒数第二跃居全县之首,隔河相望的凤庆县小湾镇也不逊色,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年收入四年翻了一番多。

  电站在建设中及竣工后所缴纳的各类税费,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从开工至今,小湾电站上缴税费达28.48亿元,建成投运后正常年份小湾电站上缴税费达11亿元。

  “能源于水,有容乃大。”在小湾电站,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小湾电站员工正是以奋进精神和宽广胸怀,创造中国水电史上的新纪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小湾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