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保护 >> 正文

保护神山圣水 走好特色之路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时间:2013.01.08

 

  吉林省白山市紧紧依托天然优势和有利资源,近几年来,着力把做好重要江河和水源地的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不断提升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及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注重完善环境准入机制等措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健康之路。

  如何优化空间开发格局?
  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重点以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为主,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


  “要保护好青山绿水,给子孙留下生存空间,完善环境准入机制是关键。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是加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白山市环保局局长朱健华态度坚定地表示。


  白山市将环境容量作为区域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依据,科学编制和实施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尤其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划定红线。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重点以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为主,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


  在省级重点开发区域内,重点发展医药、冶金、能源、绿色食品、林产品加工等工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旅游集散中心等服务业,承接周边区域人口转移,建设吉林东南部城镇密集区和产业发展带;对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18处禁止开发区域实施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和文化自然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


  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白山市还量化各项考核指标,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一票否决制”和审批责任“终身制”,实施“以新带老”、“增产减污”和“区域削减替代”的政策制度,推行总量前置审批。深化企业环境信用银行征信管理,限制环境违法企业贷款和上市融资。


  此外,白山市还依法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强制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坚决抑制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依法强制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实行企业环境管理信用等级制度和环境违法公示制度,推动企业自觉落实环保责任。


  对国家支持的、符合环保准入条件的项目,白山市提供“绿色通道”和申报资金项目“直通车”服务,将窗口服务延伸到一线,帮助企业少走弯路。积极把握国家政策机遇,协助企业挖掘项目、储备项目,以项目促发展。创新资源环境管理新机制,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


  在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方面,推进清洁生产,提升“三五二”产业整体竞争优势;指导上市和再融资企业加强环境保护管理,为企业绿色信贷提供优质服务。扶持环保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较发达城市”的目标早日实现。


  怎样避免项目在建设中走弯路?
  努力强化源头控制,对各类影响生态的开发建设项目,督促项目单位落实水源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和服务。


  白山市是松花江、鸭绿江(浑江)两大水系的发源地,是知名的国际矿泉城、生态旅游城和中国最佳投资城,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目前白山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3%以上。


  为让白山的良好生态环境永续长久,“十一五”以来,白山市竭力避免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走弯路,努力强化源头控制,对各类影响生态的开发建设项目,督促项目单位落实水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和服务。


  朱健华说,近年来,全市环保部门共拒批项目20多个,拆迁居民300余户,取缔关停企业27家,6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在实施污染治理工程方面,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343.7万亩,治理小流域214条,占治理总数的48%。累计关停造纸、食品、采砂等企业16家,37家企业和20家县级以上医疗单位完成废水治理,一批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相继投运。


  在今年5月末投入试运行的长白县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设备数据显示,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化学需氧量排放浓度仅为14.25毫克/升,低于国家60毫克/升的排放标准。企业负责人张凤鸣说,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6700多万元,铺设配套污水管网19.3公里,每天处理污水1.2万吨,有效地减少了对鸭绿江的污染。


  数据表明,从2010年市污水处理厂和抚松、临江、靖宇、长白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以来,全市新增日处理城市污水能力12万吨,预计江源区污水处理厂年底建成后,全市日处理污水能力将达到14万吨。


  到2016年,白山市将完成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综合项目39个,总投资达16.5亿元,广泛开展各类污染治理,进一步提高松花江、鸭绿江(浑江)流域水质。


  如何打好资源牌走好特色路?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近几年,随着白山市提出的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打资源牌、走特色路,构建“三五二”产业体系的实施,全市经济社会步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朱健华说。


  在江源区育林新村,映入眼帘的干净街路和错落有致的楼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这个村西侧的鱼塘,水质清澈如镜,鱼虾成群。村党委副书记李冬苓介绍,在建成这个180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之前,全村的生活废水全部流入鱼塘,臭气熏天。


  为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这几年村里已投入432万元用于环境建设,目前已完成生活污水处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并建成1个标准化堆肥场、1个垃圾分类站。今年10月底,白山市完成了第二批30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显著提高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农村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针对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白山市充分发挥“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引导作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推广测土施肥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科学技术,积极推进养殖粪便污水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大力发展人参、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形成良性互动格局。到“十二五”末期,白山市将分别完成20个以上生态乡镇(村)和第3批约60余个村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


  “十二五”期间,白山市全面启动和实施松花江、鸭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严格控制松花江、鸭绿江(浑江)流域水质的同时,还根据自身特点,实施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继续广泛开展各类污染治理、加快主要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塑造“神山圣水,天下白山”的新形象。


  今年以来,白山市已经对松江河镇等14个重点旅游乡镇卫生、各县(市)区城口及周边环境、城市内河淤积和污染、旅游沿线白色污染和柴草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了集中治理。


  未来几年,白山市将结合实施谷坊工程和江河护岸工程,继续加强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治理,使工程措施和保护措施在齐头并进中更好地发挥效能作用。


  为确保生态保护工作扎实推进,白山市将着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落实相关企业在生态保护与恢复中的责任,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突出抓好对矿泉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