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保护 >> 正文

从人海战术走向科学预警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时间:2013.09.16

    走进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水质部,除了能听见敲击电脑键盘的“啪啪”声,还能听见此起彼伏的手机短信声。


    你千万不要以为是水质部的工作人员在开小差,这些短信都是关于太湖的报警信息。


    “去年,我们粗略统计了一下,4个人一共收到了5万多条信息,平均每人每天要收到200多条。”水质部的工作人员钟声告诉记者。


    据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水质部部长郁建桥介绍:“我们设置了水质预警阈值。一旦超过这个阈值,相关监测人员就会收到报警短信,不过这还是第一步。在收到这些报警短信之后,监测人员要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研判,如果确定是水质波动引起的,将会通知地方环保部门去相应的点位进行手工采样,核查数据。”


    这一系列的预警措施,仅仅是太湖监测预警系统的一个缩影。面对太湖流域监测预警面广量大的现状,江苏省不仅建立了科学优化的监测预警方案,还建立了监控预警体系。


    突出5个重点


    “太湖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各方面对监测预警成果的需求大幅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2010年初,我们针对太湖近10年来水质及蓝藻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太湖湖体及入湖河道水质及蓝藻变化规律,结合年度太湖综合治理及应急防控要求,对太湖水污染及蓝藻监测预警工作计划进行了进一步优化,突出5个重点。”郁建桥告诉记者。


    郁建桥详细地解释了5个重点。一是突出重点区域。对太湖湖体进行网格分区,共布设23个监测点位及56个巡测点位,对蓝藻水华聚集程度较高、“湖泛”发生几率较大的梅梁湖、竺山湖及西部沿岸等重点区域一日一测。同时,对15条主要入湖河流和6条主要出湖河流,每周开展监测。


    二是突出饮水安全。对沿湖6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严格执行日测日报制度。


    三是突出重点时段。每年4~8月是蓝藻频发期,也是太湖水质波动较大的一个时期段。4~8月,将对主要饮用水水源地、部分重点湖体和引江济太调水通道每日监测。对水质及蓝藻情况较为平稳的9~10月,部分区域和点位监测频次适当降低。


    四是突出科技支撑。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大尺度蓝藻发生状况跟踪;充分利用太湖蓝藻水华预测模型,实现蓝藻预测预警功能;充分利用水陆流动实验室,实现快速响应;充分发挥已建水环境自动监测站的作用,动态监控水质变化情况;充分发挥国家环境保护地表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分析技术,实现太湖水质深度分析和研究。


    五是突出部门协作。积极整合环保、水利、气象部门及科研单位的信息资源,建立健全部门信息共享、情况报告、专业会商等制度,加强工作衔接,统一采样、分析方法,落实数据质量控制要求,规范信息发布渠道,集成各方面技术、装备、人才和学科优势,形成预警合力。


    高温天加大巡测频率


    今年7月以来,江苏省迎来了超过40℃的高温天,这样的高温对监测预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清晨6点半,宜兴市环境监测站站长张志成就带领监测人员乘坐快艇进行蓝藻巡测,因为长时间巡测,张志成的脸和胳膊被晒得黝黑。


    张志成告诉记者:“4月1日至6月31日,每周要巡测两次;7月1日开始,每周巡测3次。但由于今年高温天持续时间长,适合蓝藻生长,所以经常要进行蓝藻加密巡测。”


    针对一些突发情况,监测预警人员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张志成为记者描述了这样一件事情。一天,他接到电话说大雷山水质浮标站数据出现了异常,遥感卫星因为天气原因看不到相关情况。张志成电话联系了仪器商,在仪器商确定应该不是浮标站的问题后,他带着几名工作人员乘快艇顶着风浪花了近两个小时来到这个远离港口40公里的浮标站。张志成仔细检查了浮标站的周围,他发现原来是水草以及一些藻类混合物缠到了浮标站上导致了数据异常。清除杂物后,数据很快恢复了正常。


    “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种‘狼来了’的事情,但是面对这种情况,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丝毫马虎不得。”张志成说。


    构建监控预警五大系统


    像张志成这样进行蓝藻巡测工作的人员还有许多,他们都是江苏构建太湖流域监控预警五大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据郁建桥介绍,目前太湖流域构建的监控预警五大系统主要包括:一是建设太湖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网,以省、市环保部门为主建设改造18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形成对太湖流域重点监测点位的全覆盖。


    二是建设太湖流域废水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完成前端监控设备建设改造,建立近50个监控中心,进一步强化环境执法监督技术手段。


    三是建设太湖蓝藻预警监测系统,配置太湖应急监测船和应急监测车,建设太湖野外水质与蓝藻综合观测站,建设太湖湖体浮标站和预警站,建设太湖流域遥感数据接收解译系统,实现三级预警。


    四是实施江苏太湖水质监测中心站改造,推动环境监测技术实现新飞跃。


    五是建立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统一发布。


    截至2013年8月,江苏省各级环保系统累计投入太湖蓝藻及水质预警监测工作的人员达12.7万余人(次),获取的各类监测预警数据共计594万条,解译卫星遥感图片2306张,为太湖连续5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