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江苏南通:“德得相通”呵护“凡人善举”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3.26

新华社南京3月25日电(新华社记者冯诚 朱旭东 王骏勇)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坚持用“德得相通”激励机制呵护“凡人善举”,用真情关爱、礼遇道德模范,在社会上形成“好人有好报”“模范受尊敬”的社会导向,一曲曲“凡间大爱”之歌不断在南通唱响。

  凡间大爱 久久为功

  前不久,南通海安县一辆面包车与轿车相撞导致侧翻,车辆损毁严重,8名乘客被困。家住附近的水电工赵顺秋冲了出来,用肩膀顶住面包车避免继续侧翻。在和众人一起救出被困伤员后,57岁的赵顺秋突然毫无征兆地瘫倒在地,送医院抢救无效去世。医生分析,赵顺秋因救人用力过度,导致心源性猝死。

  经警方调查,确定此次救援中共有9名见义勇为者,都是普通市民。地方政府追授赵顺秋“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称号,同时授予他和其他8人“海安县见义勇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一群体,再次生动诠释了南通的“凡人善举”。

  南通人把普通人的美德善行称为“凡人善举”。这些“凡人善举”在南通妇孺皆知,已形成由点到面、由个体向群体的“滚雪球效应”:从寻找第一个捐资助学不留名的“莫文隋”到现在上千个扶贫济困的“莫问谁”,江海志愿者由成立之初的34人发展到14万多人,邮递员在送信沿途帮扶孤寡老人的“爱心邮路”由1条变成137条,支教群体由第一批赴云南宁蒗的33名教师发展为赴甘肃会宁、新疆库尔勒等地区的1000多名教师……

  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南通市委书记丁大卫说,这种不断扩大的先进典型群体效应,使单个的“凡人善举”升华为感召民众的榜样,成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文明典型。

  弘扬正能量 见证真善美

  当医生江振华坚持给病人做完手术却因肝衰竭而昏迷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积极抢救的同时,有患者家属迅速爆料给媒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媒体在随后的采访挖掘中,又发现了江振华更多感人故事。

  在南通,从政府机关到社会群体,从传统媒体到网络空间,到处都有守望“真善美”的力量,并且积极地传播“真善美”,用正能量带给人们信心。

  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章树山介绍说,市里建立了由党委牵头、媒体互动、整体推进的典型选树、宣传和推广机制,通过社会推荐、组织评议、媒体公示、激励表彰、宣传推广等一系列步骤,用群众的眼睛,保证了典型选树的广泛性、群众性、权威性和本真性,使民众在思想观念上产生共鸣。

  修车为生的老人胡汉生13年累计捐款10多万元;江海志愿者服务创建者徐尔铸用15年时间开展志愿者服务;乡村医生王秀冲坚守麻风病残老村38年……这种坚持与坚守,更让人们看到了普通人行善的信心、决心与恒心。

  胡汉生老人生前在《修车小结》中这样写道:“人不能虚度了光阴,像我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挣钱做了好事,何乐而不为?”这些细节的真实流露,都是因为有那么多寻找美、发现美的眼睛在,点点滴滴见证着社会的真善美,感染了更多人。

  “德得相通”让好人有好报

  南通非常重视对生活困难道德模范的帮扶,努力做到在生活上、身体上关心呵护,在工作上、求学上解决困难,为他们开展人身保险、就医方便、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一系列关爱和帮助……

  在过去的不到一年时间,南通先后送别了4位“英雄”——江海志愿者总站首任站长徐尔铸、昔日“排雷英雄”现今“爱民模范”尤建华、修车老人胡汉生、“海安好人”赵顺秋。他们救治期间,南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到医院看望,嘱托医院积极救治。他们去世后,市领导又前去参加追悼会,并发出向典型学习的决定。

  志愿者也开始与赵顺秋的家庭结成对子,在生活上长期提供各类帮助,志愿者之一的海安无锡馄饨店经理曹红梅为英雄赵顺秋的儿媳开展经营指导。胡汉生老伴,目前每月能有1200元生活补贴,家庭生活得到改善,老人捐资修建的水泥路,被当地政府正式命名为“汉生路”……

  南通市长张国华说,在选树培育精神文明典型过程中,南通市努力为典型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生活上切实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坚持“德得相通”的激励机制,使先进人物得到社会的尊重、支持和关爱。

  南通正积极筹备“南通市美德基金会”,准备将基金会作为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引导和帮扶作用,继续倡导“好人有好报”“模范受尊敬”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