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北京海淀推进志愿服务流程化 2700多志愿项目精准落地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3.26

3月22日上午,北京海淀区鑫德家园,社区内老人正在大学生帮助下“学IT”。王长慧同学手把手教会了刘家伦奶奶用电脑下载音乐,存入优盘,发电子邮件;李子雯同学教马敬平爷爷使用智能手机,老人一上午就学习了存储联系人、发送短信息和上网浏览……

  这些大学生都是海淀“夕阳再晨”志愿服务团队的成员,来自位于海淀区的各所大学。每到周末,他们来到周边社区,帮助老年人使用信息化科技产品。项目负责人、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张佳鑫介绍,3年来他们累计开展科普活动200余次,服务老人5000余人,团队人数已达1000余人。

  北京海淀是全国著名的科教文化区,拥有驻区高校78所,人力、智力资源丰富。同时,流动人口较多,志愿服务的社会需求很大。近年来,海淀区把志愿服务建设与创新社会治理相结合,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精准对接需求,真正在社区落地生效,常年惠民生,并以“爱心超市”为依托,探索建立志愿者适度回馈机制。

  “放飞梦想,对接需求”,海淀区面向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农民工、大学生、园区青年征集梦想,同时招募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认领梦想,为需求方和认领者实现对接。

  这里的志愿服务不是“一阵风吆喝”,不是“一锤子买卖”。海淀区通过试点,建立了志愿服务项目“提出申请—专家评定—社会公布—资金支持—督促检查—结项评估”的一整套运行流程,鼓励高校大学生、社会组织围绕重点人群,持续服务。

  项目化的管理模式催生了一大批海淀志愿服务品牌。区志愿者联合会的“永动的蓝立方”城市志愿服务、“快乐共成长”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健康伴你行”社区健康义诊志愿服务,服务网点遍布海淀;义工联组织的“霞光计划”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定期开展“节日亲情陪伴”“伴老游园踏青”“重阳逛北京”等活动,每年累计服务达20万人次。“海淀正能量联盟”得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海淀高校和部分京外高校的积极响应。

  志愿服务已在海淀区蔚然成风。仅2013年,海淀各地区、各系统、各专业志愿者累计上岗约12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间300多万小时,累计服务群众近500万人次。截至2013年底,海淀区通过验证的注册志愿者47万余人,占全区常住人口总数的13%;注册志愿服务团队2520个,占全市的1/3 以上;登记志愿服务项目2747个,占全市的近1/4。 (记者 余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