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传奇老人漆友朋的时间去哪儿了?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3.27

中国绿色时报3月27日报道(记者  丁贤生  刘小虎) 他叫漆友朋,93岁高龄,是江西目前年龄最大的护林员。许多人劝他在家颐养天年,但他依然以山为邻,以树为伴,执著地守护着这片林子。
  3月11日,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漆友朋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林子里,查看树木长势。《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赶赴江西省高安市黄沙岗镇挂榜村采访他时,漆友朋刚从林子里回来。一双解放鞋、一把镰刀、一把锄头,一张布满皱纹的脸,令人肃然起敬。
  漆友朋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我这辈子就干了两件事,一是种树、二是护林。多种树、管好林,有好处,时间都花在这上面了。”漆友朋说。
  人虽老矣  树已成林
  漆友朋没有想到,他一生的时间会与这座山、这片林紧紧联系在一起。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挂榜村的山林因乱砍滥伐,逐渐成为荒山。望着5000多亩的荒山,漆友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树不能死,山不能荒,人家不管我来管,砍掉的树,我要一棵一棵补回来。”从此,他的种树生涯就再也没有间断过。
  想种树,先育苗,可种子从哪儿来?1985年,他与家人商量,打算把家里的两头小牛卖掉,但遭到家人强烈反对,妻子又哭又闹,子女死活不肯。在那个年代,耕牛可是农民的命根子,但倔强的他瞒着家人偷偷把牛卖了,把换来的300多块钱全部买了种子,还用家里5亩责任田来育苗。这些疯狂举动让亲属们也看不下去了。弟弟漆良朋说他:“你一心就是山和树,老婆崽女也不管,等你老得爬不动了,看谁会管你!”
  但漆友朋不为所动。为了能栽更多的树,当时年逾80岁的他还经常爬到树上去采种子。村民漆桂生说:“有好几次,他差点从树上掉下来,我都看得心惊胆战。”说起这事,漆友朋的二儿子漆升堂告诉记者:“特害怕,都80多岁了还在爬树,万一摔一下,他自己吃苦,我们崽女也跟着受罪。”
  想种枫香,但苦于买不到苗。他通过多年试验,终于掌握了枫树苗的培育方法。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他育了2万多株树苗,一些客户想出高价收购,当时一棵苗最高能卖一毛钱,一下就是2000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但他就是不卖。他说:“用那些树苗换那几千块钱不划算,我把枫树苗种到山上,可以看着它们天天长大,如果我把苗子卖了换钱,钱很快就会花掉。”
  漆友朋总是嫌时间不够用,为了不耽误种树,42年来一直吃住在山上,从没回家过一个团圆年。2007年大年三十,漆升堂到山上,说:“爷(当地对爹的称呼),今年就回家过个年吧,村里人都说我们做崽女的不孝,您就替我们想一想吧。”漆友朋说:“我习惯了,住在山上种些树更舒服。”
  就这样,年复一年,打穴、栽树、填土、抚育,他用坏了十几把锄头,换了十几把铁锹,崴伤过脚也划伤过手,先后种下50多万棵松树、杉木、槠树、枫树,染绿了漆和山3000多亩荒山。
  谁敢砍树  就先砍我
  护林是一件苦差事,可对漆友朋来说,却是一种享受。他说:“我对树有特殊的感情,看着自己种的树一天天长大,比看着自己的儿子还要高兴。”
  1972年,51岁的漆友朋和另外15位村民一起,被分配到了漆和山的村办林场当护林员。16个人,每人卷着铺盖、扛着锄头,搬进了不通路、不通电,离家20多公里的漆和林场住了下来。山里蚊虫叮咬、毒蛇和野蜂袭击,待遇补贴低下,其他15位同事打起了退堂鼓。漆友朋跟记者讲了一件事:1975年,有一个叫漆武野的护林员晚上出去解手,被毒蛇咬伤,结果抢救不及时中毒身亡了。经过这事后,其他护林员都陆续离开了,只有漆友朋一个人仍在坚守着。
  这一守,就是整整42个年头,不管刮风下雨,漆友朋每天一走就是20多公里山路,一年要磨掉五六双解放鞋。熟悉漆友朋的人都知道他一天只吃两餐饭的习惯。他说:“一天要走好多路,中午回来做饭看不了多少林子,我省下的时间,可以在山林里多转一转,多做点事。”
  山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靠山吃山,不时有人来偷偷砍树。为了保护好这些树,漆友朋没少挨打骂,但他啥也不怕、谁也不管,甚至面对手持砍刀的歹徒,都毫无惧色。有一次,一伙人趁夜上山偷树,遭到漆友朋劝阻,对方见只有一个老头,仗着人多势众,一拥而上,一顿拳打脚踢,把漆友朋打成重伤。还有一次,漆友朋拦住了一个偷树贼,对方威胁他不要多管闲事,拿起砍刀就要砍树,漆友朋挡在树前,说:“你要砍树,就先砍我,今天只要有我在,你就别想砍一棵树。”
  如此危险的经历,在漆友朋42年的护林生涯里,已数不清有多少次了。村民漆桂生还告诉记者一件事:有一次老人上山护林,不小心碰到一个野蜂窝,数百只马蜂把他叮得在地上打滚,后来是村民们把他送到医院才得以脱险。
  靠着这种犟劲,漆和山的树苗一天天平安长大成林,村民终于理解了他当初不近人情的苦心,对他越发尊敬了。走进这片林子,只见参天大树遮天蔽日,飞鸟在绿海中随处可见。记者问道:“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这片林子里,值不值得?” 漆友朋平静地说:“我对这片山林非常有感情,这种感情别人是体会不到的。每天能看着它们、守着它们,我心里才能踏实,感觉特别值得!”
  种树育人  绿色夙愿
  漆友朋的事迹在全国传开了,他被推选为“2013年感动中国候选人物”,顿时成了名人,但那张布满沧桑的脸却显得十分坦然,只有眼前的树林,才能给这位老人无尽的能量。
  采访中,漆友朋拿出精心保存的各类荣誉证书给记者看,有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全国绿化奖章、中国好人榜等等。他说:“种了一辈子的树,国家给了我荣誉,政府给了我奖励,但我只是做了想做而又应该做的事。”
  随着年事已高,漆友朋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他的山和他的树。他告诉记者:“我还想继续种树,但是现在年纪大了,手脚没有原来利索了,只好请人种树。”言语间透出几分遗憾。“山上能种树的空地也不多了,我今年种了2000多棵树,花了一万多块钱,把政府奖的钱、别人捐的钱、子女孝顺的钱和我的务工补贴都用上了。”
  漆友朋的事迹感动和影响了身边的人。高安市林业局局长胡平如说:“为了让老人过上一个暖冬,去年我们花了3万块把老人的房子翻新了一下。他的这种坚守、奉献和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林业人学习。”黄沙岗镇党委书记梁宏波说:“老人还会把省下的钱捐给敬老院,其实他比敬老院的大多数老人都要年长,我觉得他就是身边的活雷锋,现在我也把每月的差旅费省下来给敬老院的老人改善伙食,是他的事迹影响了我。”
  在漆友朋的带动下,不少村民也加入了义务植树的行列。现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漆友朋全家大大小小近20人到漆和山给老人拜年后,留在山上陪着他一块种树。
  “希望儿孙辈把树一直种下去,为后人造福。”漆友朋说。如今,几个儿子都表示愿意子承父业,继续沿着他的足迹走下去,这让漆友朋很欣慰。他对子女说:“我走了之后,你们一定要把骨灰撒到这里,我要一直陪着我种的这些树,这是我最后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