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持续发展 >> 正文

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4.01

 本报讯(记者王忠先)去年,通化市及所辖各县(市、区)政府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污染减排工作机制,完成污染物减排和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程146项,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8天,优良率为92.6%。

    重点环保工程强力推进。市本级和所辖各县(市、区)政府建立了污染减排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年初计划81个污染减排项目,实际完成82个,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污染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市区建成2个PM2.5大气自动监测站。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有序开展。按照《吉林省重点流域(松花江部分)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要求,大力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20个,去年开工16个、开工率80%,完工项目14个、完工率70%。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成效显著。所辖各县(市、区)政府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生态示范区创建、有机食品基地申报等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市6个县(市、区)的239个村开展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10个重点推进县中有柳河县、辉南县;10个乡(镇)33个村的生态区建设通过了省级验收,超额完成年初计划。通化县成为我省首家省级生态县。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各县(市、区)政府严格遵守建设项目管理规定,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强化对重点污染源污染防治设施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的监管,依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环境信访案件处理率、结案率分别达到100%和98%。同时,各县(市、区)政府进一步加强对重点放射源、涉及危废企业的环境监管,及时排查消除污染隐患,为全市环境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并开展相应的应急演练。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有序推进,辉南县投资78.8万元用于购买仪器设备及基础设施改造,极大地提高了环境监测保障能力。污染源在线监控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应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的企业有21户,已安装20户,1户企业待搬迁完成后安装。

                                                                                                                                                                                                                                                                               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