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河:我是普通人,经历也很平凡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4.09
23年前的1990年3月3日,一支由6名不同国籍的科学家组成的科考探险队的壮举震惊世界——经过220个昼夜的艰苦跋涉,徒步行进5968公里,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不借助机械手段徒步横穿南极大陆。六人之一的那个站立在南极冰层上,手举五星红旗,脸庞瘦削黑红还有些冻伤的中年人,就是我国徒步穿越南极大陆第一人——秦大河。自那次徒步横穿南极探险考察后,当时还没啥名气和头衔的秦大河一时成了“明星”。
在《我是秦大河》一书中,秦大河这样描述自己:“我是个很普通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公民,一个普普通通的科研人员。和每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一样,我的经历也是很平凡的,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名字的由来,出生时住在黄河边
1947年1月4日,秦大河降生在黄河之滨的兰州市。很巧,当时他的父母就住在傍依着黄河的王家庄。也许是由于这个原因,父亲给他取名叫大河。
在他出生前后,父亲辗转于陕西、甘肃、宁夏、北京等地,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所以,他们兄弟姐妹的名字,似乎都带上了比较明显的地理色彩。如大他5岁的哥哥,出生在陕西武功,那里是秦岭地区,所以名叫大山;他的姐姐出生时,父母在宁夏工作,故名爱宁;他的妹妹同秦大河一样,也是在兰州出生的,所以取名叫爱兰。
关于这些,他从来没有问起过父亲,他猜想,这与父亲个人的事业和志趣,不无联系。
人缘很好,总被推选为班干部
1953年秋6岁那年,他上了小学。
小学阶段,一共换了三所学校。一、二年级是在兰州小西湖一带的西竞寺小学读的。三、四、五年级转到了兰州军区总医院附小(现西湖小学)。六年级时,他父亲所在的西北畜牧兽医学院改为甘肃农业大学,举家迁往武威黄羊镇,他便转学到了甘肃农业大学附小,一直到毕业。
在老师眼里,他爱学习、听话、老实、遵守纪律,从来不打架,是个好学生。和任何一个时代所有的好学生一样,很讨老师喜欢。同学之间,也没有吵嘴打架的不良习气,因此他人缘不错,每年选班干部,同学们都推选他。
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是名列前茅,学得很轻松,六年的小学生涯就这么顺顺当当地过去了。然而,怎么也没有想到一次算术考试竟得了一个3分。那时候,实行5分记分制,3分就是60分,刚刚及格。
那是六年级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他的算术成绩一向在前三名,这次,他落下去许多。老师和母亲倒没有过多地责难,可是,他内心深处是非常不安的。他深深地自责,丝毫没有对自己留情。
这是他生平得的第一个3分,他很为此羞愧。于是,在假期里把学过的课程,很细心地复习了一遍。新学期开始又格外专心,努力了一段时间,他终于赶上去了。他又重新保持了名列前茅的好成绩。临到考初中时,他已感到挺自信了。
一上初中,就开始住校生活
1959年秋天,他考人了兰州回中(现在的兰州西北中学)。因为家在武威,他第一次远离家庭住校上学。
这么小年纪就离家住校,父母当然很是牵挂。母亲时常给他写信,告诫要专心学习,不许跟同学打架等等。母亲每月寄给他15元钱,买饭票、买作业本,之后就所剩无几了。临到放假时,母亲便给他寄10元,其中2元5角买回家的学生半价车票,剩下的钱,按母亲信上的交代,买些东西带回家。回家以后,要一一向母亲报账。一直到现在,他从不随便乱花钱,也很看不惯花钱如流水的习气。
开始住校以后,生活上的一切事务,都得要自己料理:自己洗衣服,用仅有的15元钱,自己筹划着买饭票、买作业本之类的,这使他较早地形成了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一段,正值国家经济暂时困难时期,生活上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加之又远离父母,独立生活,遇到的困难不少,大多都得自己克服。
除了学好功课,做完作业,他的很多课余时间都消磨在阅读各种课外书上。
从儿童时代起,书便成了他的好朋友。当时中小学生中流行的书,他基本上都找来看过。如《红日》、《林海雪原》、《安徒生童话》、《天方夜谭》等,都曾给他留下过美好的印象。一次母亲读完了《高玉宝》,便让他读。一连好多天,他的思绪都被高玉宝的故事牵动着,通过读这本书,他对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产生了深切的同情。
考上武威一中,娶了学霸老婆
在他的学习生涯中,所遇到的淘汰率最高的时期便是初中。入学时,总共有300多名学生。到初中毕业时,只剩下了不足100人。他当时的生活境遇,还算是好的。毕竟有每月15元的生活费做保障。当时,很多同学为了生活,便离开学校,放弃读书,去找工作,或者参军去了。
1962年夏天,他初中毕业后准备升高中。由于父母不在兰州,所以没能报考兰州地区的中学。于是,他和另一位家住黄羊镇的同学,一起回了武威黄羊镇。最终,他和他的同学两人都成了武威一中的高中学生。
在武威一中的三年,他仍然保持着名列前茅的好成绩,各门功课中尤其喜欢数学、物理和俄语。当时,一位同年级但不同班的女生叫周钦珂,引起了他的注意。全年级几次统考,周钦珂总是考得比他好,名次排在他前面。尽管暗地里也在使劲,希望自己的成绩更高一些,但他几乎没有机会超过周钦珂。周钦珂倒不是那种死读书的呆板学生,她在学校文娱活动中,也是很积极的。那时候学生会举办的各种文艺晚会很多,周钦珂总是其中的活跃分子,舞蹈跳得不错。
高中毕业后,周钦珂考取了兰州医学院,他考进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
大学快毕业时,两人的关系才明确了。周钦珂看上了他的老实可靠。毕业后,他当时分到了省农村宣传队和政县分队,她也跟着到了和政县。1971年,他被分配到和政县一中教书,钦珂分配到和政县医院工作。那一年,两人结婚了。当时很穷。结婚的时候,两人的所有存款只够买一块半钢的上海牌手表,其余什么也买不起。结婚仪式非常简单,几乎和过个节假日一样。
毛遂自荐,成了他生活的转折点
在和政县一中教数学,一下就教了七年。他是全校有名的严厉老师,有些学生不理解,偷偷骂他,他也不和学生计较,相信将来他们会理解的。有的家长懂得这个道理,亲自领着子女送到他面前,而且还再三嘱咐:如果孩子不听管教,放心打!最后几年,他带高中三个班的数学,150本作业本都亲自批改,从不马虎。
教师职业是高尚的,他从来不敢敷衍,但说老实话,他也从来没想到当一辈子教师,因为他的注意力在冰川学上。
1976年,他见到一位在地质部门工作的高班同学说:
“你要当一辈子中学教师吗?”
“不。”他说。
“你想不想干地质,如果想去,我来想办法活动。”同学又说。
“我不去。”他说。其实,那时候他已经开始准备报考兰大李吉均的研究生了。
搞科研的心思一直没有动摇过,用他的话说叫“贼心不死”!
1974年放暑假,他回家路过兰州,想拜访一下施雅风、谢自楚的想法又袭来了,过去几次都因为找不到引荐的人,放弃了,这一次不管有没有人引荐,他一定要去,于是就大着胆子来到了中科院兰州冰川所。
通过打听,幸运的是,当天他就在谢自楚的家中见到了谢自楚。他没敢说想到冰川所工作,只说对冰川学很感兴趣,想学习学习。没想到,话刚一完,谢自楚十分热情地请他进到屋里。
谢自楚当时已经是个有名的科学家了,但住房却很差,只有一间屋子,两人坐下交谈了起来,越谈越投机。最后,谢自楚很有感慨地说:现在根本没有人想搞冰川,都认为干这行太苦,你却自己找上门来,真高兴!
没想到,那次毛遂自荐竟成了他生活道路上的转折点。
1978年5月,他被调进了冰川所。当时,他考研究生的一试也通过了。1978年7月,在调进冰川所两个月后,他通过了研究生二试,考取了兰州大学地理系李吉均教授的硕士研究生。
导师治学严谨,态度认真,对事业一丝不苟。秦大河搞研究或写学术报告时,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坚守在工作台前,好像与世隔绝了一般,甚至连吃饭都认为是多余的事。1980年10月,他获得硕士学位后返回冰川所工作。(记者武永明 整理)
来源: 兰州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