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各地环保 >> 正文

武隆县接龙乡:保护与发展并进 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实现安居富民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4.11

重庆市五大功能区的划分将武隆列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武隆县接龙乡处于该县的东北部,与丰都交界,平均海拨在1000米以上,拥有森林资源8.7万亩,珍惜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生态地理优势极其明显。近年来,该乡党委政府依托生态优势,做足生态文章,通过生态资源的不断优化配置,走出了一条既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又以生态优势为助力的生态经济安居富民路。

  要发展 先保护

  “生态资源优势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要想利用它,首先我们要保护好它”。近年来,接龙乡始终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在生态体系保护上下足功夫,在宣传教育上强化森林防火、禁止捕杀野生动物、严禁乱砍盗伐林木等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力度,通过在山林路口、山林边设置警示标志标牌及举报电话、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设置了警示屏障;与此同时不断配强护林员队伍,通过责任区域划片,以责任事故倒逼考核,让护林员加大上山巡查力度;另外,对发现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加大处罚力度,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保护与发展并进 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

  “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该乡党委书记张文强始终贯穿着这一观点。近年来,该乡始终把生态资源的保护放在第一位,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形成了以烤烟、高山蔬菜种植为第一支柱产业,以规模性生态猪、生态羊、生态牛等家畜养殖,规模性土蜂养殖,中药材、茶叶种植以及仿生态大鲵养殖,石蛙养殖,冷水鱼养殖等特色养殖业和小规模旅游业等多种生态经济为辅的发展模式,形式了一条依托生态环境为主线,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的生态产业发展道路。例如位于该乡小坪村厂沟境内的仿生态娃娃鱼养殖基地,算是当地政府积极引进与生态资源优势的双向选择的一个典范。目前,该大鲵养殖基地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通过3年来的培育壮大,年产值近500余万元,不仅带动了当地20余户的居民就近就业,下一步还将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与农户签订协议鼓励农户加入到娃娃鱼养殖产业中来,共同致富。

  优化生态体系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据了解,该乡在以保护为前提发展生态产业的同时结合“建设生态宜居接龙,打造休闲度假胜地。”的这一目标定位,加大惠民及民生工程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生态体系建设。

  该乡地理面积114万平方公里,人口却仅有6000余人,因外出务工的青壮年,长年在家不过3000人(老龄化人群及留守儿童几乎占据一半),造成了大量的荒山及土地摞荒,针对这一现象,该乡积极争取“欧投”项目(即核桃苗栽种)8000 亩,不仅有效的利用了闲置的荒山荒地,优化配置了生态环境,更有力的推进了生态产业的发展。

  该乡还通过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切实遏制农村生活污染扩散;将养殖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规划和排污监管等纳入常态化工作,防制养殖面源污染。同时,大力实施“一池三改”项目,积极推广沼气池建设,促进群众使用清洁的新能源,减少燃柴的砍伐,既节约了能源,又保护了生态资源。

  另外,该乡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千年银杏、两河水库、唐八王寨等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景观,更有奇山秀水、原始森林、魅力溶洞让你一览无余,但因受地理、交通不便等限制,一直被“雪藏”。目前,该乡打通了连接仙女湖、丰都县南天湖景区的公路,形成了大仙女山景区旅游环线;放眼未来,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大仙女山,丰都县南天湖等周边景区的热量辐射进来,发展自己的旅游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生态产业,让自身的生态优势进一步发光发热,让更多的人吃上旅游饭,真正实现生态产业安居富民梦。(李创)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