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10年减少6800万平方米湿地 湿地保护成生态保护重要内容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4.16
历时2年多时间,贵州省于2013年底完成了第二次全省湿地资源的调查。4月10日,省政府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调查结果:截止2012年底,全省湿地总面积为20.97万公顷。调查数据显示,与2003年的第一次湿地调查结果同口径相比(在相同的湿地类型、相同的地块、相同的起调面积的前提下进行比较),全省湿地面积减少了0.68万公顷,减少率为3.14%,湿地资源的保护已经成为全省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
湿地面积消减 人为因素是最大威胁
根据调查,贵州20余万公顷的湿地“家底”仅占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的0.39%,1.19%的湿地率(即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也比全国的湿地率低了4.39个百分点。“贵州是典型的湿地小省。”贵州省林业厅副厅长黎平表示。而过去十年间全省湿地面积的消减,也使得有着“地球之肾”美誉的湿地生态系统在贵州显得倍加珍贵。
“湿地资源的消涨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等一些自然因素会使湿地面积减少、功能改变。”但对于过去十余年间贵州湿地面积的减少,贵州省野生动植物管理站站长冉景丞认为,“主要还是人为因素造成湿地威胁。”
长期从事湿地保护工作的冉景丞发现,过去由于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的认识不足,对湿地盲目开垦和改造,造成了全省自然湿地面积的不断消减。同时,不合理的陡坡垦荒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造成的泥沙淤积也是湿地减少的重要原因,“特别是一些河流上游水源涵养区的森林遭到过度砍伐,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河流泥沙含量增多、流域内水库淤积,湿地面积和蓄水能力不断缩小,功能逐渐衰退。”
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近几年来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污水收集配套管网建设的滞后,仍旧严重制约这污水处理设施效益的发挥。冉景丞表示,工业废水治理设施不健全且运行率较低,致使流经城镇和工矿区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伴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一些小型污染型企业的发展,全省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越来越多,各种污染物最终大多汇聚到湿地中,导致水质恶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危害。”
冉景丞说:“我们发现很多地方出现了自然湿地人工化和湿地生态功能改变的现象,有的湿地甚至已经完全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功能。”
贵州湿地保护持续发力
“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决定了贵州湿地资源极其珍贵、脆弱。”贵州省林业厅副厅长黎平介绍,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在“两江”流域具有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一直以来,由森林-湿地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发挥了极强的水质净化功能,为贵州和“两江”中下游地区持续输送清洁淡水。“贵州湿地的安危直接影响着‘两江’水生态的安全。”
伴随着湿地功能的日益凸显,处于起步阶段的贵州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加快。仅2013年,全省新增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个,正式授牌国家湿地公园1个,新增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6个。2014年3月,省林业厅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机构得到省编委正式批复。
同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等的湿地保护工作也亮点频传,省人大连续组织的赤水河保护行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铜仁市委市政府把湿地保护建设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的政绩考核,威宁县委县政府调动各方资源参与草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
黎平表示:“这次湿地调查摸清了贵州省的湿地资源‘家底’,我们将根据这次调查掌握的情况,采取更有针对性、力度更大的措施,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据黎平介绍,专门针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目前正在加紧制定当中,未来将进一步把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的管理轨道,强化依法“治湿”。黎平指出,下一步将提升湿地保护管理的科技支撑水平,做到科学“管湿”;同时创新湿地保护与管理机制,借助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推动湿地保护事业发展。“要尽快构建全省湿地保护体系,解决有‘人’保护和有‘钱’保护的问题,扩大湿地面积,提高湿地保护率特别是自然湿地保护率。”(记者 赵曌 实习生 高原)
湿地面积消减 人为因素是最大威胁
根据调查,贵州20余万公顷的湿地“家底”仅占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的0.39%,1.19%的湿地率(即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也比全国的湿地率低了4.39个百分点。“贵州是典型的湿地小省。”贵州省林业厅副厅长黎平表示。而过去十年间全省湿地面积的消减,也使得有着“地球之肾”美誉的湿地生态系统在贵州显得倍加珍贵。
“湿地资源的消涨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作用,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等一些自然因素会使湿地面积减少、功能改变。”但对于过去十余年间贵州湿地面积的减少,贵州省野生动植物管理站站长冉景丞认为,“主要还是人为因素造成湿地威胁。”
长期从事湿地保护工作的冉景丞发现,过去由于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的认识不足,对湿地盲目开垦和改造,造成了全省自然湿地面积的不断消减。同时,不合理的陡坡垦荒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造成的泥沙淤积也是湿地减少的重要原因,“特别是一些河流上游水源涵养区的森林遭到过度砍伐,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河流泥沙含量增多、流域内水库淤积,湿地面积和蓄水能力不断缩小,功能逐渐衰退。”
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近几年来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污水收集配套管网建设的滞后,仍旧严重制约这污水处理设施效益的发挥。冉景丞表示,工业废水治理设施不健全且运行率较低,致使流经城镇和工矿区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伴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一些小型污染型企业的发展,全省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越来越多,各种污染物最终大多汇聚到湿地中,导致水质恶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危害。”
冉景丞说:“我们发现很多地方出现了自然湿地人工化和湿地生态功能改变的现象,有的湿地甚至已经完全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功能。”
贵州湿地保护持续发力
“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决定了贵州湿地资源极其珍贵、脆弱。”贵州省林业厅副厅长黎平介绍,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在“两江”流域具有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一直以来,由森林-湿地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发挥了极强的水质净化功能,为贵州和“两江”中下游地区持续输送清洁淡水。“贵州湿地的安危直接影响着‘两江’水生态的安全。”
伴随着湿地功能的日益凸显,处于起步阶段的贵州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加快。仅2013年,全省新增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个,正式授牌国家湿地公园1个,新增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6个。2014年3月,省林业厅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机构得到省编委正式批复。
同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等的湿地保护工作也亮点频传,省人大连续组织的赤水河保护行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铜仁市委市政府把湿地保护建设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的政绩考核,威宁县委县政府调动各方资源参与草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
黎平表示:“这次湿地调查摸清了贵州省的湿地资源‘家底’,我们将根据这次调查掌握的情况,采取更有针对性、力度更大的措施,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据黎平介绍,专门针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目前正在加紧制定当中,未来将进一步把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的管理轨道,强化依法“治湿”。黎平指出,下一步将提升湿地保护管理的科技支撑水平,做到科学“管湿”;同时创新湿地保护与管理机制,借助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推动湿地保护事业发展。“要尽快构建全省湿地保护体系,解决有‘人’保护和有‘钱’保护的问题,扩大湿地面积,提高湿地保护率特别是自然湿地保护率。”(记者 赵曌 实习生 高原)
来源:金黔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