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参冲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 时间:2014.05.26
这几天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石柱子村村支部书记、惠农柱参专业合作社社长陈希金非常忙,他正在和南方一家公司商谈石柱参整体包装事宜。 “石柱参走到今天历经300多年,把它宣传出去做大做强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2009年,陈希金成立了惠农柱参专业合作社,同年被省农委、省林业厅等授予辽宁特产“石柱参之乡”。 2012年石柱参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同年成功注册国家商标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3年3月石柱参获得农业部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证。 “去年年末我们打算为石柱参申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现在申报材料已经送到国家农业部了! ”陈希金略显疲惫的脸上流露出几分自豪。
“石柱参,也叫柱参。它的市场价格比普通的园参高30到50倍。 ”在惠农合作社,陈希金向记者介绍道,“一根参单支可以卖到四五千元,甚至上万元! ”在石柱子村的山坡上记者看到成片的参园,陈希金介绍说:“种柱参坡度坡向要求非常严格,坡度应该在25°坡到40°坡之间。其次,对土壤的要求也极为严格。含沙量相对比较高的沙壤土比较好,以黄沙土和黑沙土为主。 ”
记者看到柱参的上面设有遮阳苇帘,四面透风。村民李学有告诉记者,遮阳帘主要是为了遮挡阳光,其次是为了挡雨。同时,苇帘本身有缝隙,可以使入射光形成散射,满足人参生长对阳光的要求。“严格要求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模拟野山参的生长环境,因为柱参的种源就是野山参。 ”陈希金说。
石柱参是石柱子村人利用野山参种源,经几百年的人工驯化栽培而来,该参对自然条件要求极为苛刻,异地栽培则发生劣变,当地人说“非石柱子之土、之气、之水不可得”。振江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管继忠告诉记者,“当年,祖辈上的石柱子村人将原始森林的野山参移到园子里种植,如今石柱村民又尝试将园子参移植回大自然。”经过多年实践,林下石柱野山参栽培技术终于实验成功并在全村推广。目前,全村林下散播籽柱参达到1000余亩,预计在3至5年内柱参林下栽培可达5000亩。
“柱参之所以如此珍贵的一个原因是生长年限较长,柱参最短也必须在12年才能出土。柱参的人参皂苷含量远远高于园参。”正因为如此,石柱人参一直是人参市场中的宠儿,被誉为“辽宁一绝”、“国之瑰宝”。现在,石柱子村有80%的农户养柱参,石柱参总生产规模2000亩共2.2万帘,年产鲜商品参500公斤。所产柱参除销往我国南方各省市外,还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年收入500万元。(记者/蔡晓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