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访谈 >> 正文

辽宁章古台林场护林员李东魁,坚守27年——与林为伴 且听松涛声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时间:2014.06.19

他是一名护林员,27年与深山和树林为伴,工作在护林一线,在平凡中书写着坚守的精彩。
  早上5点钟,东方刚刚有一抹亮色,护林员李东魁就早早起了床。简单洗漱后,他用开水烫了下昨晚剩下的米饭,伴着自家腌制的咸菜简单填了几口就准备出门。
  今年51岁的李东魁是彰武县章古台林场清泉作业区唯一的一名护林员,而他的看护范围则是面积达8500亩的森林,这片森林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是三北防护林的一部分,也是阻击风沙南侵的一道重要屏障。
  由于光线较暗,出发前老李仔细地用手电筒检查了一下自己的工具袋,斧子是用来修剪树枝的,钳子和铁丝是用来修补护林围栏的。工具确认无误后,他就把老伴昨晚准备的玉米饼和水瓶匆匆装进了布袋里,然后全部放到了马鞍上,默默地牵着那匹陪伴了他5年的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寂寞了,就对着大山喊几声
  1977年,24岁的李东魁从部队转业后就来到了这里,细细算来,他一个人在这里已经工作了27年。“原有4个人,如今只剩下我一个了。当时这儿只有一间茅草屋,窗户玻璃残缺不全,屋子里昏暗潮湿,没水没电。”
  记者随着老李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没有路的沙地上继续前进,天色也渐渐放亮。老李说,以前这里全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流动沙丘,“一旦遇到刮风天,风卷着沙让人睁不开眼睛,不要说路,就连站在对面的人都很难看见。现如今,这里已经成了片片绿洲。”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工作地点。老李把马拴在了一棵松树上,然后开始用斧子修剪起树枝来,“这些小树苗是去年栽种的,是大家伙儿一镢一锨栽植起来的,得有人管好它啊!”老李动情地说。
  记者跟着老李向前走,忽然老李喊了一声:“小心,站着别动。”然后他迅速地护住记者,然后用木棍戳了树底下的一片灌木丛,只听“啪”的一声,一个铁夹子将木棍牢牢夹住。“这几年生态好了,野猪、狍子、野兔等动物也多了起来,有些人就打起了歪主意。”
  继续向前,偌大的林子里看不到一个人影,只传来阵阵的松涛声。“白天巡山护林,忙忙碌碌还容易过,到了晚上我就写日记,把当天所见所想记下来。实在受不了了,就对着大山吼几声。”
  习惯了,觉得是林子一部分
  到了中午,老李停了下来坐在一棵松树下,拿出了玉米饼和水瓶,这就是老李每天的简易午餐。老李指着蓝天白云和地上的一棵棵松树,“有人把这里叫做‘鬼地方’,可我觉着这里很舒服,我也成了这片林子的一部分。”
  下午,老李又牵着马来到了林子的护栏处,原来护栏上有了几个破口,“这些偷猎者就是从这过来的”,老李边说边拿出钳子和铁丝,修补了起来。修补好后,已是下午4点多,老李在松树上做了个记号,就往回赶。
  “逢年过节你能回家团聚吗?”记者问道,“过年过节都是任务最重的时候,越是节假日,进山游玩的人越多,防火的任务也最重,晚上还要出来巡逻。”
  回到家时,天已经完全黑了。老李媳妇准备好了晚餐。餐桌上,老李打开了话匣子:“我这辈子最对不住俺媳妇。老父亲病重,是她在床前尽孝,孩子也是她一手拉扯长大。家里仅有的6亩责任田,是她一人春种秋收。”
  “难道没有怨言吗?”记者问道。妻子王玉华接过了话:“咋能没有怨言呢,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就连菜都是女儿从十多公里外给送来的,可俺就是拧不过他。”
  当被问到老李看林子每月领多少工资时,老李笑着说:“工资不发现金,局里给了我十几亩荒地,平时就种些玉米和花生,收成最好的时候每年能有个6000元左右的收入。”
  李东魁,这样一位常年与深山和树林为伴,工作在护林第一线的普通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平凡中书写着别样的精彩。(记者  刘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