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孙红军的“高调谋略”:不如宣传出去,让更多人做好事
来源:大河报 作者: 时间:2014.07.08
以前,孙红军喜欢偷偷做好事,认为“做点好事就说出去,丢不起那人”;如今,孙红军在柘城县无人不晓,善于宣传的孙红军总会把做过的好事通过其企业微博、微信等平台及时播发,引来媒体的跟进报道。随着去年孙红军跟随国家领导人出访欧洲,今年他又带领团队义务服务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柘城县,孙红军像“来自星星的你”一样充满着无限传奇。 “高调”的孙红军和他的团队做好事已达到“走火入魔”的癫狂状态。孙红军是怎样一个人?他为什么要对做过的好事“高调宣传”?大河报记者通过在柘城县一周的独立调查,试图还原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真实孙红军。在孙红军开的免费拉面区,居民们可以免费吃面稀罕:拉面免费吃,一天能送出1000多碗 6月3日中午,柘城县学苑路,一年前这还是一片荒芜,现在却是人山人海的休闲广场。三楼美食广场的免费拉面区,冷气飕飕,上千平方米的大厅300多名食客人头攒动。
“还真有吃饭不要钱的饭店!”58岁的老张一口气吃掉一大碗拉面,觉得还没吃饱。 “还能再来一碗吗?”老张不好意思地问服务员。
“当然可以。”
“你每天都来这里吃免费拉面吗?”记者凑上前问。 “也不是,一个星期大约来吃一次。”老张是附近村庄的村民,他告诉记者,刚开始听说这里吃饭不要钱还不敢相信,后来试着来吃一次,还真不收费。老张和全村人第一次吃到了“免费的午餐”。
看到邻桌的小男孩把餐巾纸扔一地,老张主动当义工,小心翼翼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吃人家的嘴短,得做点好事,要不然我良心过不去。”老张说。
这个美食广场,是孙红军所辖的地产公司所建,今年5月6日开始对外开放。麻辣面是柘城一大特色面,为让更多人吃到地道的麻辣面,孙红军专门请县里最有名的路永生师傅来做面,免费请所有居民吃,不收一分钱。“自开业以来,天天来吃面的人都要排老长的队,一天都送出去1000多碗。”路师傅说。
在广场二楼,孙红军还开了一家免费理发店,所有的居民来这洗头、剪发都是免费的。一些免费吃饭或剪头的顾客,过意不去,执意要捐钱,后来设了捐款箱,顾客捐款全部用于慈善。
手大:只要是帮别人,他有一个能花仨 时间回到2013年春节前,孙红军自费70万购买了5辆中巴车,专门接送自己的农民工回家,后来延伸到免费接送全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回家。这一举动经媒体报道后,憨憨的孙红军形象蹿红于互联网,就连柘城县委领导见了孙红军也拍着他肩膀说:“干得不错!”
6月3日下午,在孙红军老家柘城县岗王乡孙楼村,记者见到他72岁的母亲李振荣,老人家头发斑白,面色红润,身体硬朗。据她介绍,孙红军兄妹四个,其父亲曾是义马煤矿的工人,经常不在家,四个孩子全由母亲一人抚养长大。“小时候,他最‘上劲’,也是挨打最多的一个。”李振荣说。
虽然调皮打架,可他却最爱帮助人。孙红军的小学班主任张秀玲告诉记者,当时学生的桌子都是泥台子做的,他看见谁的烂了,就自己和泥给人家修。“今天,看到他做这么多好事,我也不奇怪,天下做好事的企业很多,可没有他这样做的。”
李振荣说:“红军手大,只要是帮别人,他有一个能花仨,我也劝他省点,他说‘要那么多钱干吗,人也不能活两辈子。’”
20岁时,孙红军在广州建筑工地开吊车,每月工资有1800元,而当时一般干部的工资也只有四五百元。虽然有如此高的收入,可孙红军比“月光族”还惨,经常入不敷出。因为那时,很多老乡也到广州等地打工,只要有老乡路过他那儿,他就好酒好菜地招待;没有钱,他给钱;没有车票,他给买车票;没有工作,他也帮着找工作。他在哪儿,哪儿就是老乡的“投靠站”。热情好客,出手阔绰,在老乡眼里,孙红军就是这么一个人。孙红军带着公司员工为孤残贫困户义务收割小麦 腼腆:做了一点好事就向外说,咱丢不起那人 在发小孙清学眼中,孙红军是一个性格矛盾的人:大胆仗义,有时却羞涩腼腆。
2004年,孙红军在皇集乡开砖瓦厂时,偶然看到附近村一位孤寡老人还住在地窨里,地面上只简单地搭个棚。孙清学告诉记者,孙红军有一天说:“我要给老大娘建个房子,不能让老人家住在潮湿阴暗的地窨里,要是俺娘这样,我有多难过?”上午刚说过,下午,孙红军就带着几个工人,拉着砖去了老人家。
据孙红军回忆,当时他只给老人盖了一间房子和一间厨房。帮老人把家当从地窨搬到了新砖瓦房后,老人激动地握着孙红军的手,一个劲地说感谢,还几次差点下跪磕头。孙红军说:“盖这个房子并没有花多少钱,他没想到自己的一个举手之劳,竟让老人如此激动,竟可以改变老人的晚年生活。一种自豪感,从孙红军心底油然升起。”
从那以后,孙红军的身影经常出现在附近乡镇的敬老院,他把攒下的钱买衣物食品慰问老人,总是“悄悄地去,悄悄地走。”尽管老人们都和他熟起来,但孙红军从不宣传自己,他认为:“做了一点好事就向外说,咱丢不起那人!”
转变:不如宣传出去,让更多人加入做好事的队伍 2011年2月,孙红军创立了一家地产公司,开创了全国首家房地产终身免除业主物业费的先河。公司成立之初,虽然只有十几名员工,但他成立了慈善部,派人专门负责慈善事业。在销售中心、每个部门的办公室都设一个爱心捐款箱。“干房产的,怎么还成立慈善部?”员工对于孙红军的行为不理解。孙红军就亲自带领员工一起到敬老院、孤儿院看望老人和孩子,并让员工寻找贫困人员汇报给他,他去帮助那些贫困人员。
柘城县安平镇刘洼村11岁男孩张刘坤,患有尿毒症,家境贫寒,没钱看病。孙红军听说后,连续多年给他支付治疗费用,至今已支付了10余万元。知道他所做的这些好事后,一些新闻媒体要求采访他,都被他拒绝。
一次,孙红军在和柘城县广电局局长张峰杰聊天时,张峰杰告诉他:“你一个人能做多少好事?不如宣传出去,感染更多人,让更多人加入做好事的队伍。” 这席话让孙红军顿时醒悟,那一夜,他失眠了。“是的,我做好事的目的不是希望感染更多的人做好事吗?”孙红军问自己。于是,他开始宣传。越宣传,做的好事越多,做的好事越多,媒体的报道也越频繁,慢慢地,他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一时成为柘城县的名人,社会公认的“好人”。
孙红军曾先后获得“商丘好人”、“商丘市第二届十大 慈善企业家”、“商丘市第三届道德模范”、“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称号,“中国经济杰出贡献人物”等荣誉称号。孙红军要求公司员工每月必须有一天陪父母 感染:六百余名员工比着做善事 为更好地做善事,孙红军先后成立了公司义务帮扶队、义务医疗队。一到麦收时节,孙红军自费租用收割机,带领公司员工下乡帮村民收麦子。四川雅安地震时,他个人捐款60余万,并连夜组织购买了6辆卡车的食物和帐篷送到灾区。今年5月份,他成立突击队,负责全县救灾、救援活动,并自费一百余万购买了两辆洒水车和一辆清扫车,定时为城市打扫街道。
为鼓励员工多做好事,孙红军将做善事作为员工考核的一项。今年4月,该地产公司保安部队长李玉强将9750元的工资全部捐出去。他告诉记者,自公司一成立,他就在这当保安,跟着孙董学会了做好事。
万善孝为先。孙红军孝顺是出了名,他家在郑州,只要回到柘城,他就会回老家陪母亲聊天。孙红军不仅孝顺自己父母,同样也孝顺员工父母。平常,他除了拿出200元“感恩款”给员工父母外,还要求每个员工必须每月给父母寄钱。 在孙红军的公司,有一个让记者震撼的规定:每个员工每月5天假期中,必须拿出一天陪父母,而且要给主管领导发早、中、晚与父母的合影以示证明。孙红军说,这个规定是今年4月份才实行的,就是为了让员工学会感恩、孝顺。
在公司,已形成“日行多善”的局面,“做了好事光荣”、“做好事比创新”,已成为这个团队的核心价值观。目前,孙红军的地产公司共有员工600余人,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主动去做好事,各部门之间比着去做善事,公司员工做善事都进入了“癫狂”状态。 坚持:既然作了,就会一直把“秀”作下去 “作秀!”“有俩钱烧得不知咋好!”……随着孙红军的知名度迅速扩大,一些流言飞语从没停止过。
行善容易,难的是坚持行善。孙红军做好事已有近20个年头了,每年做多少好事,他记不清,也数不清。起初家人和朋友不理解,百姓非议,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大家都知道他是真心实意在做好事。
妻子许玉秀告诉记者,她正是看中红军心地善良、孝顺才嫁给他的。“他想做什么谁也拦不住,我们也支持他做好事。”家人的理解,让他释怀,但是这条行善之路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总是遭遇各种阻碍。
2014年春节,孙红军又把从外地长途回来打工者免费送回家,可在接送外地务工人员回家时,长途汽车站的大巴司机私自收取返乡打工者二三十元的费用。“我们公司是免费接送农民工回家,不收钱,可是大巴司机却私自收取费用。”孙红军感叹道,“这社会,做点好事就那么难吗?” 孙红军没有工夫去理会流言。麦收开始后,他忙着组织车辆人员下乡为全县的孤残贫困户义务收麦,他每年拿出60多万元,义务资助全县100多名贫困学子…… “让别人说我‘作秀’吧,既然作了,就会一直作下去,我希望看到更多的人跟着‘作秀’,我希望看到一个纯朴热情、乐善好施的社会风尚……”孙红军告诉记者。(记者陈海峰 实习生刘梦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