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访谈 >> 正文

环保英雄施正荣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 时间:2014.07.14

     2001年1月,施正荣带着技术和在澳洲两年的薪水40万美元,回国创办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几年来,在经历了企业私有化、纽交所上市和金融风暴之后,尚德电力终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组件制造公司。

     目前,尚德电力约99%的光伏产品出口国外,先后在德国、西班牙、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瑞士等国家和地区设立营销机构和服务网络,占有全球市场份额的10%。

     “他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的绿色产业的出现和壮大并非一纸梦想。”媒体给予施正荣这样的评价。

     施正荣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个人持有10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明专利,是世界上首个攻克“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的人。

     目前,经过施正荣的努力,尚德电力已经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专业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硅薄膜太阳电池和光伏发电系统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国际化高科技企业。

     2001年1月,带着技术和在澳洲两年的薪水40万美元,施正荣回国创办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取得无锡市政府的支持后,2002年9月,第一条生产线投产运行,尽管产品性能优异,产品仍然卖不出去,坚持数月后,跟随他的几位骨干相继离开。

     这是施正荣在创业途中摔的第一个跟头,“当时,他们对我说,我们相信你是一个好的科学家,但未见得是一个好的企业领导人。”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

     “从科技人向管理人转变,市场观念最为重要”,施正荣说,要能放下知识分子身段,善于整合资源,科学家往往推崇技术第一,而企业家需要考虑的更多,要将好技术转化为好产品,再依靠好的人才,运用好的销售模式去赚钱。

     2004年,尚德产值翻了10倍,利润接近2000万美元。2005年,在无锡市委书记的帮助下成功完成企业私有化,原先占尚德股份75%的国有股获益十几倍后,相继退出。同年底,VC和PE齐助阵,共同募集8000万美元,成为2005年私募之最,襄助尚德电力成为中国大陆首家登陆纽交所的民营企业,由此,施正荣个人也荣登中国富豪榜首。

     2008年3月,尚德电力对外宣布,将连续8年,向韩国东洋制铁化学株式会社提供多晶硅,合同金额为6.31亿美元。4月,尚德电力打入日本市场,收购日本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一的MSK公司,并且向Soco-voltaic系统公司供应230MSK光伏玻璃板,用于设计、制造和设置一体化光伏(BIPV)系统。

     施正荣被《时代》评为“全球环保英雄”,在2007年,作为唯一的企业家,成为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2008年,被英国媒体评选为 “可拯救地球50人”之一。他使中国光伏产业与国际差距缩短了15年。

     “他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的绿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并非一纸梦想。”媒体给予施正荣这样的评价。

     金融危机之后,尚德电力加快了国内市场布局。尽管在2009年上半年,全球光伏产值下降四成,但施正荣认为,低成本优势使得我国光伏市场份额逆势上升10%到40%,尤其金融危机引发新能源革命和新能源经济,国家将其作为战略型新兴产业大力扶持,反而面临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在今年,尚德电力宣布将投资300亿元,与陕西省政府、青海省政府、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政府和四川省攀枝花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在上述四省(区、市)开发总量为1800兆瓦的光伏并网发电项目。

     尚德电力与中国节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准备在宁夏建设500兆瓦太阳能电站项目,预计总投资为80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当地相关企业1万吨多晶硅生产。另外,尚德电力与中国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三年内在江苏、上海开发总量达500兆瓦的太阳能项目。

     目前,光伏领域的竞争更多呈现在终端控制,对于尚德电力而言,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为产品确定稳定的市场,则可以分散风险,并取得更多收益。

     公司眼下正在研究的“冥王星”技术,分别将普通单晶和多晶硅片的光伏电池转换率提高到 18.8%和17.2%。目前,34MW的“冥王星”电池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到2009年底,公司预计“冥王星”组件出货量为10-15MW,并且,将建设100MW冥王星产品的产能,到明年年底达到200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