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政协委员为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建言献策
来源:天津北方网 作者: 时间:2014.07.18
天津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已经成为亚洲东部候鸟南北迁徒的必经之地,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7月16日,天津市政协20余名委员来到宁河七里海湿地进行考察和调研,他们纷纷为加强天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出了宝贵建议。
“现在天津湿地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湿地退化,面积减少。”来自民盟市委会的李桂珍委员说,一个世纪以来天津市湿地面积呈现出持续减少的态势,由上世纪初占国土总面积的45.9%减少到现在的11.22%,而且呈现持续减少态势。
“造成湿地减少不仅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李桂珍表示,天津地区降水量不断减少,加上气温升高使地表蒸发量增大,对湿地的存在构成巨大威胁。房地产业的迅速崛起,对城区及边缘区部分湿地造成影响。此外,体制不顺也使得自然保护区面临诸多困难。天津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建立四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虽然这些保护区全部建立了管理机构,绝大多数也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但分属林业、农业、环保、海洋等部门,保护力度不够。
针对这些问题,民盟市委会为加强天津市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一是,加快湿地保护的相关立法。建议针对天津市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尽快制定出台符合实际的湿地保护地方法规。建立完善的保护政策体系,建立对威胁湿地生态系统活动的限制性政策和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活动的鼓励性政策,协调湿地的恢复和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发挥湿地的综合效益。
二是,建议在不影响野生动物植物生息繁衍栖息地、不污染湿地、不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利用湿地资源,合理开发旅游产业,进一步提高湿地的旅游、休闲、度假、科普等方面的活动质量。
三是,保护与利用并重。建议应及早转变重利用轻保护的思想,保护与利用并重,在保护与利用冲突时,坚持保护为先的原则,减缓对湿地资源过渡利用的后果。
四是,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建议市政府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向广大群众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湿地的认识。
五是,加强对湿地周边地区居民的湿地文化普及和监督。加强对湿地周边居民的知识普及,加强日常监督。使居住在湿地周边居民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减少农业药物的大量使用、减少随意占用湿地,有利于湿地发展。
六是,建立湿地生态用水保障机制。保障基本的生态水量供给,持续发挥湿地生态功能。从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出发,为缓解天津市属于缺水较严重的情况,尽快建立生态用水保障机制,解决湿地生态用水问题。同时,严格防范湿地的污染问题,保证湿地水源质量,更好地发挥解毒降污作用。
七是,加强湿地科研与资源监测能力建设。建立湿地科学研究机构,对湿地的保护和恢复、调查和监测、信息交流等提供科技支撑,为保护管理、科学决策服务。(记者 付文超)
“现在天津湿地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湿地退化,面积减少。”来自民盟市委会的李桂珍委员说,一个世纪以来天津市湿地面积呈现出持续减少的态势,由上世纪初占国土总面积的45.9%减少到现在的11.22%,而且呈现持续减少态势。
“造成湿地减少不仅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李桂珍表示,天津地区降水量不断减少,加上气温升高使地表蒸发量增大,对湿地的存在构成巨大威胁。房地产业的迅速崛起,对城区及边缘区部分湿地造成影响。此外,体制不顺也使得自然保护区面临诸多困难。天津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建立四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虽然这些保护区全部建立了管理机构,绝大多数也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但分属林业、农业、环保、海洋等部门,保护力度不够。
针对这些问题,民盟市委会为加强天津市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一是,加快湿地保护的相关立法。建议针对天津市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尽快制定出台符合实际的湿地保护地方法规。建立完善的保护政策体系,建立对威胁湿地生态系统活动的限制性政策和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活动的鼓励性政策,协调湿地的恢复和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发挥湿地的综合效益。
二是,建议在不影响野生动物植物生息繁衍栖息地、不污染湿地、不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利用湿地资源,合理开发旅游产业,进一步提高湿地的旅游、休闲、度假、科普等方面的活动质量。
三是,保护与利用并重。建议应及早转变重利用轻保护的思想,保护与利用并重,在保护与利用冲突时,坚持保护为先的原则,减缓对湿地资源过渡利用的后果。
四是,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建议市政府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向广大群众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湿地的认识。
五是,加强对湿地周边地区居民的湿地文化普及和监督。加强对湿地周边居民的知识普及,加强日常监督。使居住在湿地周边居民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减少农业药物的大量使用、减少随意占用湿地,有利于湿地发展。
六是,建立湿地生态用水保障机制。保障基本的生态水量供给,持续发挥湿地生态功能。从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出发,为缓解天津市属于缺水较严重的情况,尽快建立生态用水保障机制,解决湿地生态用水问题。同时,严格防范湿地的污染问题,保证湿地水源质量,更好地发挥解毒降污作用。
七是,加强湿地科研与资源监测能力建设。建立湿地科学研究机构,对湿地的保护和恢复、调查和监测、信息交流等提供科技支撑,为保护管理、科学决策服务。(记者 付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