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非遗传承人孙威:让越窑青瓷薪火相传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时间:2014.09.10
人民网宁波9月8日电 (陈金莲)“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宁波慈溪上林湖作为“海上陶瓷之路”的起航点之一,其烧成的“秘色瓷”曾经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高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始于东汉时期的上林湖越窑青瓷烧制了一千多年,消失近一千年,直到当代才重放光彩。
2011年,越窑青瓷烧制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孙迈华、孙威父子皆为越窑非遗传承人。父子二人多年来扎根上林湖,为恢复沉寂千年的越窑而努力。
人民网“行走新丝路”大型跨国全媒体报道采访组来到慈溪匡堰镇倡隆村金鸡岙2号——慈溪市越窑青瓷研究所、越窑青瓷有限公司,通过与越窑青瓷传承人孙威面对面的交流,探寻越窑青瓷重新回归的背后故事。
据专家考证,上林湖越窑青瓷始烧于东汉,兴起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唐宋时期,至北宋末南宋初停烧。2001年,熊熊炉火重新点燃,中断了千年的越窑青瓷上林湖畔“复活”。
那一年,慈溪市决定全力支持恢复越窑青瓷生产,孙威的父亲孙迈华在这一年被“引进”到上林湖。同年12月,慈溪市越窑青瓷有限公司在匡堰镇成立。经过几个月的瓷土采集、瓷釉配方实验,几十次的试烧,越窑青瓷终于在这里烧制成功。随后,公司又成立了慈溪市越窑青瓷研究所。
这个宁波地区目前唯一上规模的生产青瓷的工厂,距离上林湖越窑遗址不到3公里。走进孙威父子的工厂,成型的,半成型的,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各种陶瓷散落在各个车间。
孙威1981年出生,从小看着父亲做陶瓷长大,耳濡目染,也会一些拉坯、捏泥的技术,却对这个行当不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孙威在慈溪的一所学校当体育老师。放假的时候,也会回来厂里帮忙。孙威的义父、孙迈华的好朋友也是一个做陶瓷的人,也经常来这里帮忙。
有时候,孙威就在旁边看义父工作。“义父工作的时候,衣服上总是干干净净的,活干得也很漂亮,看他工作就是一种享受”。孙威说。
孙威决定去上林湖越窑遗址好好走一趟,在那里,他看到了漫山遍野、层层叠叠的青瓷碎片,彻底被震撼了。回来后,他开始主动研究起青瓷来。那段时间,他翻阅了很多关于越窑青瓷的书籍资料,还经常跑到上林湖越窑遗址捡碎片、找瓷土,把弄回来的黑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泥土按照不同的比例搭配,反复做试验。
2010年的一天,他突然从炖骨头上获得了灵感,文火照样能把骨头炖熟,甚至味道还好过大火炖煮。他觉得他们应该把80%的功夫花在烧窑上。
试验证明,他成功了,从而也突破了这10多年来父亲公司制作青瓷尤其是“秘色瓷”的技术瓶颈。同时,为研究越窑青瓷历代的特征和技术,孙迈华还出资收购大量在民间流传的越窑青瓷代表性器型,并在瓷器上模仿,变成新越窑青瓷的元素。
如今,上林湖国家级“非遗”、上林湖商标、原产地标记,都以孙迈华、孙威父子位于上林湖边的工厂为载体进行保护。慈溪上林湖越窑越来越被公众所知晓,目前不断有人循着“上林湖越窑”这一标记来到越窑发源地,追根溯源感受青瓷的魅力。其中也不乏慕名而来的采购人员,把一批批贴有原产地标记的青瓷从慈溪带出去,被更多的人熟知、认可。
孙威希望越窑青瓷能重振亚洲雄风,回归国际市场。去年5月,孙威已经和意大利的专家进行了对接,要在中国的青瓷上融入国外的设计。目前,他已经拿到了12份设计图纸,等方案确定下来,他们会着手制作,期望在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展示这些产品。
“青瓷是慈溪三大文化名片之一,如何让整个社会都感受到这个文化,我和父亲都希望能出一份力。”孙威说。
作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慈溪市青少年教育基地,该公司一直向社会公众敞开大门,孙威父子也经常受邀为慈溪市多所职高、初中、小学学生上陶艺课,宣传陶瓷历史的文化内涵。
守望青瓷这一路,孙威有些失落,“留不住人才。”他说,来这里实习的人很多,但留下来的几乎没有。但孙威没有放弃,他有更大的理想,在上林湖畔建立青瓷文化基地,融研发、生产、鉴赏、旅游、普及于一体,将越窑青瓷的工艺延续下去。
而慈溪市正在规划的上林湖越窑文化产业创意园,将成为青瓷产业的创意研发、文化交流中心。孙威在受邀参加创建创意园论证会上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创意园,吸引更多人来关注青瓷文化。在他看来,通过市场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无疑是青瓷守望的又一春,在原产地标记的护航下,慈溪上林湖越窑青瓷必将薪火相传。
2011年,越窑青瓷烧制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孙迈华、孙威父子皆为越窑非遗传承人。父子二人多年来扎根上林湖,为恢复沉寂千年的越窑而努力。
人民网“行走新丝路”大型跨国全媒体报道采访组来到慈溪匡堰镇倡隆村金鸡岙2号——慈溪市越窑青瓷研究所、越窑青瓷有限公司,通过与越窑青瓷传承人孙威面对面的交流,探寻越窑青瓷重新回归的背后故事。
据专家考证,上林湖越窑青瓷始烧于东汉,兴起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唐宋时期,至北宋末南宋初停烧。2001年,熊熊炉火重新点燃,中断了千年的越窑青瓷上林湖畔“复活”。
那一年,慈溪市决定全力支持恢复越窑青瓷生产,孙威的父亲孙迈华在这一年被“引进”到上林湖。同年12月,慈溪市越窑青瓷有限公司在匡堰镇成立。经过几个月的瓷土采集、瓷釉配方实验,几十次的试烧,越窑青瓷终于在这里烧制成功。随后,公司又成立了慈溪市越窑青瓷研究所。
这个宁波地区目前唯一上规模的生产青瓷的工厂,距离上林湖越窑遗址不到3公里。走进孙威父子的工厂,成型的,半成型的,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各种陶瓷散落在各个车间。
孙威1981年出生,从小看着父亲做陶瓷长大,耳濡目染,也会一些拉坯、捏泥的技术,却对这个行当不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孙威在慈溪的一所学校当体育老师。放假的时候,也会回来厂里帮忙。孙威的义父、孙迈华的好朋友也是一个做陶瓷的人,也经常来这里帮忙。
有时候,孙威就在旁边看义父工作。“义父工作的时候,衣服上总是干干净净的,活干得也很漂亮,看他工作就是一种享受”。孙威说。
孙威决定去上林湖越窑遗址好好走一趟,在那里,他看到了漫山遍野、层层叠叠的青瓷碎片,彻底被震撼了。回来后,他开始主动研究起青瓷来。那段时间,他翻阅了很多关于越窑青瓷的书籍资料,还经常跑到上林湖越窑遗址捡碎片、找瓷土,把弄回来的黑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泥土按照不同的比例搭配,反复做试验。
2010年的一天,他突然从炖骨头上获得了灵感,文火照样能把骨头炖熟,甚至味道还好过大火炖煮。他觉得他们应该把80%的功夫花在烧窑上。
试验证明,他成功了,从而也突破了这10多年来父亲公司制作青瓷尤其是“秘色瓷”的技术瓶颈。同时,为研究越窑青瓷历代的特征和技术,孙迈华还出资收购大量在民间流传的越窑青瓷代表性器型,并在瓷器上模仿,变成新越窑青瓷的元素。
如今,上林湖国家级“非遗”、上林湖商标、原产地标记,都以孙迈华、孙威父子位于上林湖边的工厂为载体进行保护。慈溪上林湖越窑越来越被公众所知晓,目前不断有人循着“上林湖越窑”这一标记来到越窑发源地,追根溯源感受青瓷的魅力。其中也不乏慕名而来的采购人员,把一批批贴有原产地标记的青瓷从慈溪带出去,被更多的人熟知、认可。
孙威希望越窑青瓷能重振亚洲雄风,回归国际市场。去年5月,孙威已经和意大利的专家进行了对接,要在中国的青瓷上融入国外的设计。目前,他已经拿到了12份设计图纸,等方案确定下来,他们会着手制作,期望在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展示这些产品。
“青瓷是慈溪三大文化名片之一,如何让整个社会都感受到这个文化,我和父亲都希望能出一份力。”孙威说。
作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慈溪市青少年教育基地,该公司一直向社会公众敞开大门,孙威父子也经常受邀为慈溪市多所职高、初中、小学学生上陶艺课,宣传陶瓷历史的文化内涵。
守望青瓷这一路,孙威有些失落,“留不住人才。”他说,来这里实习的人很多,但留下来的几乎没有。但孙威没有放弃,他有更大的理想,在上林湖畔建立青瓷文化基地,融研发、生产、鉴赏、旅游、普及于一体,将越窑青瓷的工艺延续下去。
而慈溪市正在规划的上林湖越窑文化产业创意园,将成为青瓷产业的创意研发、文化交流中心。孙威在受邀参加创建创意园论证会上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创意园,吸引更多人来关注青瓷文化。在他看来,通过市场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无疑是青瓷守望的又一春,在原产地标记的护航下,慈溪上林湖越窑青瓷必将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