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惠州搭建评议平台建立激励机制打造“好人之城”品牌

来源:惠州文明网 作者: 时间:2014.09.23

一边是“老人跌倒该不该扶”的现实拷问,一边是类似“小悦悦事件”引发的社会舆论风暴,在当前社会发展转型期,如何重构道德之风、弘扬正义之气显得尤为迫切。
  近年来,惠州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着力打造“好人之城”,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等活动,在社会上营造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同时形成了一整套好人推荐、评选、巡演、宣传、表彰、帮扶的长效机制,推动好人评比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如今,“好人之城”已经成为惠州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全市已涌现出古槐基、李惠云、赵喜昌等一大批各类道德典型,形成了广大市民学习好人、关爱好人、争当好人、争做好事的生动局面。
  平台搭建
  每月超过10万人参与评选
  第五届“惠州好人”全民票选中,一名69岁的候选人梁美婵尤其引人关注。这位人称“婵姑”的女子,是在惠州博罗投资的一名港商,她一生未婚,目前却是9个“女儿”的妈妈。截至目前,她已经抱养过18个弃婴回家。这位大家心目当中的“最美妈妈”经媒体报道和市民口口相传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网友的投票评议下,梁美婵成功当选“惠州好人”。
  我们身边并不缺乏好人,缺乏的是发现好人的眼睛。像梁美婵这样的好人都是通过县区层层推荐出来的代表。而这种“发现”正是得益于惠州市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评选机制,对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几类品德突出的人形成全民发现好人、宣传好人的风尚局面。
  打开惠州文明网,“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正在实时在线开展。网民可以在线推荐身边的好人好事,每月得票最多的人经过审核后,将有望成为“惠州好人”。据惠州市文明局副局长刘益明介绍,网民对这项活动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每个月的评选活动中平均都有10万人参加,最高峰达到30万人。
  目前,好人评选机制已经逐步完善,包括网络票选、逐级推荐、媒体推荐、社会推荐、专项推荐,实现“多点开花”。如社会推荐就是充分利用100多个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的示范作用,建立起好人选荐工作联络员制度,而专项推荐则坚持开展“感动惠州”人物、“十佳好母亲”、“十杰青年”、“百佳外来工”、“十佳廉政公仆”等评选活动,全市涌现出1000多位各类道德典型,集中展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
  目前,惠州把“好人之城”建设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建立健全好人推荐评审、宣传引导、实践养成和激励帮扶机制,做到每周有报道、每月有推荐、每季有发布、每年有表彰。除了每月不断涌现的“好人好事”之外,全市共有2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1人入选“中国好人”及候选人,17人次分别被授予“广东省道德模范”、“广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感动广东”十大人物、“广东好人”等荣誉称号。
  机制建设
  激励办法倡导好人好报
  “感谢你们对我的关爱,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工作。”在惠东县大岭镇新家,接过省、市文明办的大礼包后,“广东好人”古槐基连连道谢。了解到好人事迹之后,省文明办主办的“善行南粤千里行”活动来到惠州,分别对“广东好人”古槐基、李惠云、“道德模范”赵喜昌进行慰问。其中,古槐基、李惠云获赠省“关爱好人”基金1万元,赵喜昌则获赠2.5万元慰问金。在省文明办慰问金的基础上,惠州市文明办对上述3人赠予每人5000元的慰问金。
  而同样,收养三弃婴的“感动惠州”人物陈元娣老人此前一度病危,其病情牵动热心市民,一场帮扶“好人”的接力赛跑开始上演。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也为帮助好人的义举“点赞”,并在批示中说:“疾病无情,惠州有爱,好人之城不应忘记曾经感动惠州之人。”当地政府、社会爱心人士在了解陈元娣感人事迹之后纷纷慷慨解囊。最终在社会的相助下,陈元娣康复出院。
  在不断发现好人、宣传好人的同时,“好人有好报”的理念也正逐渐深入人心。刘益明说,当前社会的确存在一些不敢做好事、怕做好事的现象,因此,必须树立“好人好报”的理念,通过机制制度建设形成主导社会的正能量。
  目前,惠州通过精神激励、物质奖励、政治关爱、事业帮扶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好人激励机制,让好人在奉献社会的同时,也得到社会的关爱,充分体现“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如设立“关爱好人”基金,对入选的各类好人代表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目前基金已经吸收各类善款数十万,市财政每年安排了30万元作为社会治安见义勇为专项资金,对见义勇为好人和“感动惠州”人物每人给予1万元奖励,同时制订下发了《惠州市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实施办法》,对各类生活困难的好人给予不同帮扶。
  对话
  惠州市文明局副局长刘益明:让好人之风刮进基层
  南方日报:惠州着重打造“好人之城”,在当下有何现实意义?
  刘益明: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突发期,出现了一些有违道德的不正之风,社会发展无法同传统道德对接,这就迫切需要在新时期重新构建道德风尚。比如,像“老人跌倒该不该扶”这类常识性问题,在当下却成了很大的“问题”,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反映出当下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隐患。惠州“好人之城”建设也正是基于此,希望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
  南方日报:下一步,惠州在“好人之城”建设上有哪些思路?
  刘益明:要想形成处处有好人、好人有好报的社会风气,关键还是要提高知晓度,让全民参与到“好人之城”的建设上来。因此下一步,惠州将加大宣传和活动普及面来提高知晓度,依托道德讲堂、媒体宣传、公益广告、活动等载体,深耕基层领域,发动每个社区开展活动,张贴善行义举榜,让好人之风刮进基层,营造全社会人人学习好人、个个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南方日报 记者 徐乐乐)
  一边是“老人跌倒该不该扶”的现实拷问,一边是类似“小悦悦事件”引发的社会舆论风暴,在当前社会发展转型期,如何重构道德之风、弘扬正义之气显得尤为迫切。
  近年来,惠州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着力打造“好人之城”,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等活动,在社会上营造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同时形成了一整套好人推荐、评选、巡演、宣传、表彰、帮扶的长效机制,推动好人评比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如今,“好人之城”已经成为惠州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全市已涌现出古槐基、李惠云、赵喜昌等一大批各类道德典型,形成了广大市民学习好人、关爱好人、争当好人、争做好事的生动局面。
  平台搭建
  每月超过10万人参与评选
  第五届“惠州好人”全民票选中,一名69岁的候选人梁美婵尤其引人关注。这位人称“婵姑”的女子,是在惠州博罗投资的一名港商,她一生未婚,目前却是9个“女儿”的妈妈。截至目前,她已经抱养过18个弃婴回家。这位大家心目当中的“最美妈妈”经媒体报道和市民口口相传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网友的投票评议下,梁美婵成功当选“惠州好人”。
  我们身边并不缺乏好人,缺乏的是发现好人的眼睛。像梁美婵这样的好人都是通过县区层层推荐出来的代表。而这种“发现”正是得益于惠州市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评选机制,对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几类品德突出的人形成全民发现好人、宣传好人的风尚局面。
  打开惠州文明网,“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正在实时在线开展。网民可以在线推荐身边的好人好事,每月得票最多的人经过审核后,将有望成为“惠州好人”。据惠州市文明局副局长刘益明介绍,网民对这项活动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每个月的评选活动中平均都有10万人参加,最高峰达到30万人。
  目前,好人评选机制已经逐步完善,包括网络票选、逐级推荐、媒体推荐、社会推荐、专项推荐,实现“多点开花”。如社会推荐就是充分利用100多个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的示范作用,建立起好人选荐工作联络员制度,而专项推荐则坚持开展“感动惠州”人物、“十佳好母亲”、“十杰青年”、“百佳外来工”、“十佳廉政公仆”等评选活动,全市涌现出1000多位各类道德典型,集中展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
  目前,惠州把“好人之城”建设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建立健全好人推荐评审、宣传引导、实践养成和激励帮扶机制,做到每周有报道、每月有推荐、每季有发布、每年有表彰。除了每月不断涌现的“好人好事”之外,全市共有2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1人入选“中国好人”及候选人,17人次分别被授予“广东省道德模范”、“广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感动广东”十大人物、“广东好人”等荣誉称号。
  机制建设
  激励办法倡导好人好报
  “感谢你们对我的关爱,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工作。”在惠东县大岭镇新家,接过省、市文明办的大礼包后,“广东好人”古槐基连连道谢。了解到好人事迹之后,省文明办主办的“善行南粤千里行”活动来到惠州,分别对“广东好人”古槐基、李惠云、“道德模范”赵喜昌进行慰问。其中,古槐基、李惠云获赠省“关爱好人”基金1万元,赵喜昌则获赠2.5万元慰问金。在省文明办慰问金的基础上,惠州市文明办对上述3人赠予每人5000元的慰问金。
  而同样,收养三弃婴的“感动惠州”人物陈元娣老人此前一度病危,其病情牵动热心市民,一场帮扶“好人”的接力赛跑开始上演。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也为帮助好人的义举“点赞”,并在批示中说:“疾病无情,惠州有爱,好人之城不应忘记曾经感动惠州之人。”当地政府、社会爱心人士在了解陈元娣感人事迹之后纷纷慷慨解囊。最终在社会的相助下,陈元娣康复出院。
  在不断发现好人、宣传好人的同时,“好人有好报”的理念也正逐渐深入人心。刘益明说,当前社会的确存在一些不敢做好事、怕做好事的现象,因此,必须树立“好人好报”的理念,通过机制制度建设形成主导社会的正能量。
  目前,惠州通过精神激励、物质奖励、政治关爱、事业帮扶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好人激励机制,让好人在奉献社会的同时,也得到社会的关爱,充分体现“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如设立“关爱好人”基金,对入选的各类好人代表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目前基金已经吸收各类善款数十万,市财政每年安排了30万元作为社会治安见义勇为专项资金,对见义勇为好人和“感动惠州”人物每人给予1万元奖励,同时制订下发了《惠州市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实施办法》,对各类生活困难的好人给予不同帮扶。
  对话
  惠州市文明局副局长刘益明:让好人之风刮进基层
  南方日报:惠州着重打造“好人之城”,在当下有何现实意义?
  刘益明: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突发期,出现了一些有违道德的不正之风,社会发展无法同传统道德对接,这就迫切需要在新时期重新构建道德风尚。比如,像“老人跌倒该不该扶”这类常识性问题,在当下却成了很大的“问题”,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反映出当下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隐患。惠州“好人之城”建设也正是基于此,希望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
  南方日报:下一步,惠州在“好人之城”建设上有哪些思路?
  刘益明:要想形成处处有好人、好人有好报的社会风气,关键还是要提高知晓度,让全民参与到“好人之城”的建设上来。因此下一步,惠州将加大宣传和活动普及面来提高知晓度,依托道德讲堂、媒体宣传、公益广告、活动等载体,深耕基层领域,发动每个社区开展活动,张贴善行义举榜,让好人之风刮进基层,营造全社会人人学习好人、个个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南方日报 记者 徐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