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潍坊市委宣传部长初宝杰:坚持便民、利民、惠民理念 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来源:潍坊文明网 作者: 时间:2014.09.26

    近年来,潍坊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围绕为民创建的总要求,坚持创城便民、利民、惠民,狠抓工作措施落实,有效推动了城市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城市环境人居奖等称号,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在2013年度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潍坊市获地级城市提名资格城市第一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成绩获地级城市第二名。
    一、着眼于便民,大力提升城市品质
    创建宜居宜业的优良环境,方便广大市民生活,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个重要出发点。近年来,潍坊着眼于为广大市民衣食住行提供便利,不断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空间布局,提高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城市品质得到很大程度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是完善城市功能。我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搞好城市建设。新建扩建城市主次干道470公里,规划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健康中心、奥体中心、鲁台会展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改造和新建火车站、风筝广场、安顺广场等重点片区,改造旧居住区73个、背街小巷249条。另外,根据市民意愿,我们规划设置了一批方便市民出行的公交站点、出租车招停点;方便市民生活的购物中心和规范的集贸市场;方便残障人士活动的无障碍设施,以及一大批高标准的城市公共厕所,等等。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些深层次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城工作带来的实惠,群众感到生活方便了,生活质量提高了。
    二是建设生态家园。我们以植绿、治水为重点,着力打造优美的自然生态。坚持把绿色作为潍坊的城市本色,转变城市绿化理念,由景观绿化转为生态绿化、平面绿化转为立体绿化、春季绿化转为四季绿化,城市绿量连年以1.5倍的速度递增,现已建设精品园林30多个、绿色景观大道30多条、绿地2200余公顷,形成了以河为轴,以路为廊,以公园、游园、街头绿地为节点,以大环境绿化为屏障的大绿化格局,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1%。坚持以水为脉,在城区形成了20平方公里的水系景观,张面河和人民公园改造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白浪河上游建成10平方公里的湿地公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方城市湿地景观,彰显了“绿染四季、花满全城、水润潍州”的城市风貌。
    三是整治环境秩序。每年年初,我们都组织开展“全民文明月”活动,全面梳理城市环境秩序方面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集中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每年都集中解决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较好地保持了城市环境整洁有序。同时 ,我们积极打造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将市政服务、环境卫生、公共交通等纳入数字化在线全程监管,以不断更新的技术手段,保证了城市环境的持续改善。
    二、着眼于利民,大力提升市民素质
    一是坚持以德育人。一个文明的城市,归根结底是一个“德”的城市。近年来的创建实践中,我们高度重视发挥道德的引领作用,通过大力实施“四德”工程,深入开展“修身律己做文明人”活动,营造了全社会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目前,全市城乡社区已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4652个,上榜群众283万多人。分类推进“道德讲堂”建设,建成各类“道德讲堂”1200处,开展活动1.8万余场次,参与群众超过90万人次。大力开展诚信建设,在政府、行业、企业、农村,分类搞好创建,涌现出潍坊法院诉讼诚信、寿光“信义菜乡”、文明信用户创评等多个典型。认真做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工作,全市新闻媒体累计刊播公益广告30.56万条次;各主要交通路口、广场、公园等场所新设“讲文明树新风”户外公益广告宣传设施5500余处;建成公益广告宣传主题广场、公园7处。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推荐和学习宣传活动,选树全国道德模范3人(王乐义、李学海、沈星),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崔学选、王钦峰、郭庆刚),中国好人27人。
    二是坚持以文化人。这方面,主要是抓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建、管、用”并重,不断丰富广大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推进文化惠民“五大工程”,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广播电视村村通进村率实现100%,新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规范化服务站点254个,建成高标准社区文化中心和镇街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397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农家书屋覆盖率达68%。同时,我们注重通过重大节会的影响,结合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了广大群众生活。如寿光菜博会、青州花博会、高密红高粱文化节等重点节会的文化活动和中心城区的社区文化节等,都搞得有声有色。目前,全市共打造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品牌50多个,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人人都参与、无处不欢乐”的良好氛围。
    三是坚持以情感人。精神文明建设,本质上是人心的建设。近年来,我们坚持将志愿服务作为感化人、教育人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主要形式,紧紧抓在手上,在平台建设、服务形式、典型带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依托民生服务网络,搭建起12343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协调机构,实现了志愿服务供需的有效对接。重视抓社区志愿服务,在全市社区推广“小社区、大服务”志愿服务模式,以社区居民互帮互助的形式,加强社区管理工作。树立打造了“潍坊义工”、“鸢都义工”、“雷锋车队”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扩大了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三、着眼于惠民,大力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文明城市创建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我们坚持把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基本标准,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件件实事,让广大群众不断增强对生活的满足感、对环境的舒适感、对党委政府的信任感。
    一是创新完善公共服务模式。创城过程中,立足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推动建立市区两级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加快建设“网上政府”,建立了“12345”市长公开电话、“12343”民生热线等多位一体的公共服务电话网络,推行在线审批、在线咨询、在线办事,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通过创城,积极推行公共服务部门社会服务承诺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向社会承诺服务事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受到广大群众好评。
    二是大力开展办实事活动。坚持创城与做好民生工作相结合,每年都按照创建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项目化、系统化解决一批民生问题,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创城带来的实惠。如,我们开展的“十佳十差街巷评选活动”,推动市政府对较差街巷进行维修改造,方便了市民出行。每年一个主题,组织公安交警、交通、市政、金融等部门,分类开展文明行业、文明窗口创评,解决了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在市民中树立了公共服务行业的良好形象。
    三是办好重点社会事业。以创城测评体系标准为要求,推动建立社会事业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去年市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到52%。以未成年人测评为契机,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普惠性标准化幼儿园建设,潍坊素质教育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8%,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提高到30元。这些,都使市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潍坊市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便民、利民、惠民,不断增强市民对创建文明城市的认同感、责任感,文明的种子在全市各个角落落地生根。我们致力于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以及其他环境的建设,使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使每位市民经受住文明历练。正是文明创建根植于市民的深厚土壤,激发出群众的无穷智慧,调动起群众积极投入创城的热情,才使文明之树得以在家庭、社区、单位、社会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创建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利于人的素质提升为着力点,通过强化道德、文化的力量,来影响和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打牢城市持续发展的人文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