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低碳节能 >> 正文

建设低碳环保家园

来源:滨海时报 作者: 时间:2014.09.26

昨日,第五届生态城市博览会继续举行,多个平行分论坛、配套活动纷纷举行。与会的中外嘉宾、学者、客商借助本次活动的大平台,展开交流、对接、合作。记者注意到,在这些活
  动中,以“低碳环保”为主题的论坛非常抢眼,环保技术、低碳产品成为多个会场的主角,节能环保建议、低碳发展模式更是成为诸位学者专家纵论的焦点。
  1 关键词:环境容量
  经济建设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水、大气、土壤污染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三大防污关键,应对雾霾天气,解决大气污染又是重中之重。在2014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暨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推广对接会论坛上,南开大学教授,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环境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冯银厂表示,大气污染具有复杂性、艰巨性、综合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在防治上要注意两个层次,一是源头控制,二是末端治理。
  冯银厂建议,在进行大气污染防治的过程中,要结合自然禀赋,在环境承载力约束下合理规划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模。他建议:一是要确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红线;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定位城市发展方向与规模,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服务的手段,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导和服务;三是以环境容量优化产业发展模式,确定产业发展的环境准入门槛和污染物排放绩效标准。
  记者 张维维
  2 关键词:供热改革
  供热节能技术将登上舞台
  “中国供热计量改革一路走来不易,随着城市的发展,供热节能、计量等重要性愈发突出,在这些方面我们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北方供热计量收费改革是低碳的大市场,
  但很多部门认识不到位,不积极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在中国进展缓慢。而当今世界有很多好的范例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引进来,以建筑节能为抓手,并运用“东方智慧”,因地制宜,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加以改革就能成功运用。”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韩爱兴在2014智慧供热与节能技术国际高峰会议上,对中国供热现状和发展等进行了详细阐释,并就推动供热深化改革提出了设想。此外,多家单位还介绍了供热创新技术和理念,有望登上未来中国节能降耗的大舞台。记者 赵力
  3 关键词:公私合作
  PPP模式机遇、挑战并存
  提及PPP模式,多数市民可能并不熟悉,其实该模式早在国内不少城市的供水、燃气领域探索发展多年。“对于PPP模式并不能简单定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具体情况,都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在“PPP模式如何支持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论坛上,亚洲城市发展中心中国区办公室主任、高级PPP专家阿道夫·盖莱罗就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的基本概念、特点等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在他看来,相较传统模式,公私合作模式风险更小、实施更快、服务更多、技术更丰富,不过目前PPP模式在中国面临挑战,且项目可融资性遭遇瓶颈,未来地方政府的思维方式应有所转变。
  “面对新一轮PPP的发展趋势,在加强对PPP项目的理解的同时,还应厘清政府职能,强化政府责任和对基层政府的履约约束。”广州天则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旭指出,在公共服务体制创新方面,应探索特许经营全覆盖,建立公平开放的统一大市场,并探索融资与运营相分离的PPP模式。
  大岳咨询有限公司主任咨询师焦军则表示,PPP推广的实施还应理顺机制,成立各级协调机构,并明确规则,构建适应PPP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建立PPP项目库。
  记者 张广艳
  4 关键词: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产业向“园区化”发展转型
  “城市矿产与资源再生”论坛上,多位专家针对“科学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的发展方向”等热点话题展开了多轮讨论。
  “再生资源被比作城市矿产,其包括金属类再生资源、塑料类再生资源以及废纸再生资源,虽然目前中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当,但产值却不足美国四分之一。”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刘强表示,近年来,中国正在加速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并实施了“十百千示范行动”,要实现建立10大循环经济示范工程,100个循环经济示范乡镇和城市,1000个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目标计划,而随着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聚集,园区化发展将成为该产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式,而政策支持对象也将从个人企业转向园区。“以园区开发为切入点,不仅将实现资源的规模化聚集,更可以实现产业与地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互融,提高经济效益。” 记者 黄硕
  5 关键词:一体化
  一体化是京津冀环境发展唯一出路
  京津冀环境保护、区域环境管理与控制、大气污染防治、VOCs污染防治……这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京津冀环保一体化形势与对策研讨会上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吸引了来自京津冀及周边的多家环保机关单位企业代表共200余人参加。
  “一体化是解决京津冀环境和发展问题的唯一出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指出,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进入新的瓶颈期。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促进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必须通过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区域一体化的措施,从更大的范围内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自然资源配置,统筹环境保护工作。京津冀一体化和长三角、珠三角一样,是对现行分割式发展模式的突破,是对现行生活模式的新发展。记者 赵力
  6 关键词:回归本质
  房地产和绿色城市发展背道而驰
  “中国现在的房地产变得非常畸形了,不是为了居住,是为了投资,为了发财,有钱人可以买几十套房子,要买豪宅,大量的土地使用到这类住宅上去非常不正常。”23日下午,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转型发展论坛上,来自同济大学教授陈秉钊的一番演讲引发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陈教授指出,背离了居住本质的房地产业与绿色城市发展道路背道而驰,中国的房地产业急需回归住房的本质。
  陈教授表示,房地产本身是解决老百姓的居住问题,衣食住行是民生的基本需求,所以住房的建设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但问题是中国现在的房地产变得非常畸形,并不是为了居住,而是用于投资、炒房。用这类房地产来拉动经济发展,显然与绿色城市发展、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陈教授举例说,背离居住本质的房地产业已严重威胁土地资源,毒化社会风尚,而其重要推手一是政府的土地财政,二是房地产开发的暴利;与此同时,房地产业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所以房地产应该回归居住的本质,对那些已经背离了居住本质的建设和投资,应该由政策来加以引导。“不是靠行政手段不许老百姓买房子,谁多耗用资源,谁要多交税。这才是公平的,这才是正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