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荒漠治理 >> 正文

刘立峰:沙漠排污治理“挤牙膏”尴尬了谁?

来源:荆楚网 作者: 时间:2014.10.11

  10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内蒙古阿拉善盟腾格里工业园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持续近一个月的沙漠污染事件终于引起党中央的重视,内蒙古称入冬前处理完污染物。公众的疑惑终于收到满意的解答。有网友表示:上面不说话,下面就装聋作哑,当初那个拿人格担保的环保局长,现在在干啥?(10月5日《新京报》)

  9月6日,《新京报》报道了内蒙古工业园区向腾格里沙漠腹地排污问题,随后引发媒体广泛关注,对此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称监管不到位有企业偷排现象,而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局长马巴依尔却称:“我敢拿人格担保,污水没有埋到沙里面。我们怎么可能把污水埋到沙子里呢,这不可能是事实。”“从去年3月开始,一滴污水都没有排进废水池”,估计他说完这句话,全国的环保局长都笑了。

  那么,此位环保局局长的人格值几分钱呢?这不由让笔者想到河北沧县那位“红豆局长”,“红色的水不等于不达标的水,红小豆煮出来的水也是红色的。”而这样说谎话不打草稿、不知脸红的环保局长我们已经见得太多,而他们的说谎本领远比执政本领更高,而为了让谎言变得更有说服力,他们还往往将党性、人格拿出来做担保,不过,他们却是从不敢把官帽拿出来做担保。可见,他们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的官帽远比党性、人格更值钱。为什么环保局长最擅长说谎呢?这倒并不是他们脸上没长臊肉,而是个人利益与地方政府利益、企业利益联手之下让他们不得不学习说谎、经常说谎,当谎言说到自己都不信时,自然也就修炼得炉火纯青、不知羞耻了。

  早在2009年起,陕西、宁夏、内蒙陆续被曝光一些企业违规向沙漠排污,而这些违规企业的理由就是“通过自然晾晒和自然风干蒸发、固体物人工收集等措施,达到污水无害化处理”的污水处理方法,最让人忧虑的是,如此严重违反常识的处理方式,却得到了环保厅的环评批准。2010年,媒体曝道宁夏有企业两年多将大量污水排向腾格里沙漠。2012年,央视再对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违规向沙漠排污进行过曝光,随后15家企业停产,另6家有污染预处理设备的企业仍可生产。而早在2005年,《中国环境报》曾刊发文章,提出“我们要警惕一种观念,认为沙漠空间广阔,环境容量大,可以无限排污。……而有的旗县政府甚至还为招商引资出台了颇为诱人优惠政策,这些‘土政策’规定:‘环评’可以不做,土地低价租用,数年内免税,排污费10年不收,废水允许排到沙坨子里等等。”而看看内蒙古、宁夏、陕西三省区近十年GDP在全国排名均上升10位左右的“可喜”局面,我们就明白此种向沙漠排污的强势“动力”之源了。

  就在9月初媒体报道内蒙古企业向腾格里沙漠排污快一个月,新闻再度面临“烂尾”危机之时,国庆假期,内蒙古相关部门却忙碌了起来,先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政府主席巴特尔,以及自治区环保厅长都先后并分别召开相关紧急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对腾格里沙漠污染问题的重要批示,10月2日,自治区环保厅紧急约谈各盟市环保局长。10月3日,自治区环保厅召开盟市环保局长座谈会……。我们不禁疑问:去年8月,中华环保联合会法律中心调查人员检测在距离腾格里工业园区2公里左右的当地牧民的饮用水中所含致癌物质苯酚超过国家标准410倍,对此从来没人重视,而今天长达5年的沙漠污染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才知道重视了,如此“挤牙膏”作风可曾羞愧脸红?

  在今天中央压力之下内蒙古自治区高度重视沙漠排污的时候,我们不由想问:那位信誓旦旦以人格担保没有向沙漠排污的环保局长何在?为什么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呢?这时候,我们可能才真正明白环保局长是个多么受气、窝火、高风险的岗位,有时候他们面对贴着地方GDP功臣“护身符”企业排污想管却管不了,而一旦环境污染被曝光他们却是首当其冲的“替罪羊”,此种处境下,许多环保局长也不得不随“污”逐流,与污染企业同“饮”一池污水之利,并“近污者黑”,修炼成了为自己、为企业、为GDP而说瞎话不脸红的本领。

  《公务员法》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公务员必须遵守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不过,此项官员说谎问责却基本流于形式化。去年9月,国务院下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政府是大气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对治理大气污染工作不力,没有完成任务的严格责任追究。对此,笔者认为,为了维护党性与官员的人格尊严,为了扶起那被环境污染推倒的党和政府公信力,是时候出台严肃的公务员说谎罪与水污染、地表污染政府主体责任规定了,也只有将大气、地表、水源污染责任与政府领导责任挂钩,才能真正管住那些说谎的嘴,不作为的手,不知羞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