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耍猴艺人被判有罪续: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传承
来源:河南商报 作者: 时间:2014.10.16
10月11日那天,在新野县耍猴艺人鲍凤山还为死去的猕猴阿丹悲伤时,他的一个同乡在长沙表演猴戏时被执法部门驱离。原因跟他失去阿丹一样:外出表演时没有野生动物运输证。
因为这个“罪名”,鲍凤山与另外3个同村村民,被关押了35天后,被判有罪,但不予以刑事处罚。
这两起因耍猴而起的波澜,令新野猴戏的传承人赵增举更加担忧新野猴戏的命运。虽然2009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新野猴戏在全国演出时的环境却越来越差。
甚至在有着数百年猴戏传统的村庄里,年轻人也因耍猴戏辛苦、不挣钱、被人看不起而不愿意再以此为生。
鲍凤山是新野县樊集乡鲍湾村人。今年9月23日,他被千里之外的黑龙江东京城林区基层法院判决犯非法运输珍贵野生动物罪,不过免去刑事处罚。与他一起受审的还有他的亲弟弟鲍庆山,以及同村村民田军安、苏国印。
之前,这些以耍猴戏为生的人,也曾经屡次因“非法运输珍贵野生动物”被驱赶。只是这次要比他们想象得严重。
7月9日那天,鲍凤山与田军安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闹市区耍猴表演时,森林公安突然到场。因鲍凤山拿不出野生动物运输证,被带走,关押。
这场变故令胆小的鲍凤山措手不及。因为等他被解除羁押,到动物园找到自己的猕猴阿丹时,它已经死去,被冷冻在冰箱里。
鲍凤山哭了。
这只猕猴是他父亲交给他的,陪着他走南闯北12年。“其实阿丹是一只公猴,但由于自幼聪明,从小爱藏在我兜里跟着我出去玩儿,我就给它取了个女孩儿名。”
这4个农民与新野县猴艺协会会长张俊然,都不认可非法运输野生保护动物的罪名。目前提起上诉,要为新野猴戏正名。
被判有罪的耍猴人低声下气走江湖
鲍凤山所在的新野县,一直被称为猴戏之乡。仅鲍湾村,就有40多户村民现在仍以四处耍猴戏为生。
该村村民杨林贵也是一名老艺人,已经58岁,曾被《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马宏杰跟拍了十多年。杨林贵说,耍猴艺人从过完农历年开始,就在河南、河北附近耍猴戏,一直到田里的麦子成熟,才回家收麦。之后再一路向北,到天凉快的地方去耍猴,一直到秋收再回家。秋收之后,他们就收拾行囊再到南方城市卖艺。
他们管耍猴戏叫走江湖。秘诀就是“低声下气”。有一名艺人听说了鲍凤山的遭遇后,说可能是在面对森林公安询问时,说话不好听了。因为很多耍猴艺人都遭遇过警察、城管甚至保安的驱逐。
鲍凤山说,在遇到牡丹江森林公安之前的一场演出,不到一个小时就换了四个场地。这种情况,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杨林贵仍然记得在外地耍猴的一次经历。当地森林公安到他的演出现场,将他带回公安局。最终他买了两包烟之后才被放了出来。
比起公安等执法部门的驱逐,艺人们更害怕是路人的捣乱。
10年前的冬天,杨林贵与两个同乡在广东佛山的一个都市村庄里耍猴戏。一个年轻人拿棍子捅正在耍戏的猕猴。杨林贵不高兴了,说了一句,“老乡,你怎么这样?”
这句话居然激怒了那个年轻人。杨林贵被年轻人喊来的帮手围在中间拳打脚踢。“我不敢动,有个人用砖头打我的头,血直流。”杨林贵说。
后来,围观的群众报了警。杨林贵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面对警方的询问,他用手捂着流血的头,不承认有人打了自己。“最后缝了四针。”杨林贵说。
难以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很早之前,新野猴戏的境遇要比现在好过得多。
新野县是有名的猴戏之乡,相传东汉时期新野就已经出现猕猴。佐证就是近年来在新野出土的大量汉画砖上,人、猴、狗在一起狩猎、嬉戏的画面屡见不鲜。明清时期,新野猴戏就已经非常流行。当时,耍猴人多半将这营生作为养家糊口的生计门路代代相传。
很多媒体曾报道称,新野猴戏被评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只是省级,2009年才评的。”新野猴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增举说。耍猴戏的人主要集中在新野县的樊集、施庵、沙堰三个乡镇,现在只有1000多户在耍猴戏。
张俊然说,多年前仅鲍湾村就有500多户耍猴戏。当时他听老人们讲过一个场景,耍猴艺人在农闲时会到新野县城乘长途车去湖北襄樊(现湖北襄阳)耍猴戏,人太多了,大巴车都运不过来。
不过,现在耍猴戏的人大都是老一辈人。马宏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耍猴戏的艺术价值已经越来越小了。
杨林贵也明显感受到了这种变化。30年前,他最初接触猴戏时,耍猴都要唱戏,并让猴子戴面具、穿戏服,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现在耍猴就是人猴互相打闹,否则就没有人看,挣不了钱。
多种原因作用下,新野县的年轻人对猴戏越来越不感兴趣。他们觉得,耍猴戏辛苦,不挣钱,而且总被人当成要饭的,看不起。
是否还能靠猴吃饭?
张俊然一直在为鲍凤山等人的事儿奔波。2009年,他成立了一个猴艺协会,旨在帮助艺人维权。其实他还有一个想法,想把散乱的新野猴戏艺人组织起来,统一管理。他说:“这对艺人来说是好事,对我也是,因为将来我可以收会费。”
张俊然说,鲍凤山等人的遭遇或许是个好事,因为这或许是一个机会,能让大家意识到,外出耍猴戏可能会遇到各种风险。
他希望借此机会能解决新野猴戏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同动物保护观念之间存在的一些矛盾。
在张俊然家旁边,有一个猴王庙,相传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修建的。据清史记载,吴承恩曾在新野做过县令。因此有人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灵感就来源于新野的猕猴。
这毕竟只是传说,不过新野很多人确实是靠猴吃猴。也正因为这样,按照新野县的传统,猕猴就像家人一样,吃饭时先让猴吃,然后人才能吃,因为猕猴是自己挣钱的门路。等猕猴老去,无法表演时,主人需要为它养老送终,埋在自家的田地里。
“我们的猕猴都是祖代传下来的。”鲍凤山想起他的阿丹,没有像其他老去的猕猴一样,被葬在田里仍心存愧意。
鲍凤山说,他的儿子正劝他不要再耍猴戏,或许真的要改变靠猴吃饭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