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遗产传承 >>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 进校园

来源:鞍山日报 作者: 时间:2014.10.16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传统文化。采访中记者发现,国家、省、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始走进校园,贴近学生,成为课堂中的“新血液”。据了解,鞍山市部分学校纷纷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二课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校本课程,学生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学得知识,学会品味,用行动传承着历史悠久的宝贵文明。
湖南小学:
将满绣传承下去
    14日,记者走进铁东区湖南小学的第二课堂,满绣成为很多女生选择的科目。
    眼前的这位已经从教三年的65岁满绣教师叫尹航,她是第五代满绣市级传承人,也是将满绣艺术带到城区的第一人,她带出来的“小徒弟”有几百名。当天尹航老师教的内容是绣兰花扇,学生们纷纷在已经画好兰花的扇子上进行刺绣。兰花扇要运用平针和滚针两种针法,难度很大。学生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手中的针,不敢放松。讲过要领后,学生们开始绣了起来。
    五年一班的郭禹霆告诉记者,她学习满绣有两年多的时间,满绣是个细致的活,不能太急躁,学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做什么事都比之前有耐心。在了解到满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更是对满绣产生了感情。郭禹霆说,自己的母亲也对满绣十分感兴趣,所以每次上完课回家后都要和母亲讨论一番。
    尹航老师表示,满绣是鞍山传统文化,现在也面临着失传,所以已经退休的她选择到校园里寻找传承人,从娃娃抓起,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学中,尹航老师发现孩子们对满绣都很有兴趣,而且领悟能力和接收能力也特别强,她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满绣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北星小学:
将剪纸艺术纳入校本课程
    进入立山区北星小学的剪纸活动室,仿佛走进传统艺术的殿堂,墙壁上挂满了学生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书架中放了很多关于传统艺术方面的书籍。
    14日下午,五年三班的学生开始上剪纸课了,学生们将彩纸折成五瓣花的样式,将母图剪下来和折纸装订在一起。据剪纸老师王振介绍,剪纸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刻纸环节,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恰到好处,要不然很容易前功尽弃。王老师说,完成一个剪纸需要40分钟,而一个剪纸的精髓在于母图,目前学生的母图都是老师给准备的,所以很多已经熟练的高年级学生开始挑战自己制作母图。学生邢玫露的剪纸作品已经在很多国家级比赛中获得了名次,正在创作母图的她告诉记者,彩纸的颜色很多,图案也十分丰富,但是现在只能依托于老师的母图进行裁剪,所以自己也想创作出漂亮的母图,这样就会更有成就感。另外,剪纸能够锻炼动手能力、培养耐心,在刻到比较细小的地方时,需要慢功夫。她已经有20多个作品,将来也不会放弃剪纸,会一直坚持学习下去。不光女生的手艺好,男生也不差,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在多次比赛中也有很多男生获奖。
    据悉,北星小学的剪纸课在10年前就已经开展,多年来受到了学校师生的喜爱,目前已经被学校纳入了校本课程。从一年到六年,一周一次的剪纸课也成为了孩子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