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大学校园 传承传统文化魅力
来源:云南网(昆明) 作者: 时间:2014.10.27
云南网讯 (记者 杨之辉)彝族水膏疗法、纳西族东巴画、乌铜走银制作技艺……10月24日,由云南省文化厅和云南中医学院联合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在云南中医学院举行。一批国家级、省级传承人走入校园、展示绝活,受到学生的欢迎。
此次活动的主题为“弘扬民族文化,铸造精神家园”,旨在通过非遗知识宣传、中医药传统医药保护项目技艺展示、节目互动等方式,加强大学生人文环境的熏陶,,让学生们直接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并与大师们近距离交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促进我省非遗事业和民族文化的发展。
云南省卫计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郑进表示,云南素有“药材之乡”的美誉,少数民族众多,经过长期的发展,各民族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在民间蕴藏着丰富的民族药文化知识。“特别是傣医学、藏医学、彝医学等不仅有传统医药理论体系,而且有文字记载,是发展民族医药的重要宝库。”“非遗”进校园活动,加强了医学生对传统医药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云南民族医药学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的责任,中医药院校更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任。”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玛琳表示,云南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是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悉,云南中医学院在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同时,高度重视民族医药的传承弘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民族医药人才的培养和民族医药理论及文献整理研究。通过不间断的努力,2006年“民族医学”申报成为云南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11年该校成立了民族医药学院,“傣医学”与“傣药学”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了云南省高校“云南民族药现代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民族医药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基地”等云南民族医药研究发展平台。编写了多部民族医药的著作,编写了首部傣医学教材,开办了傣医学本科专业,实现了傣医执业医师的开考,建立了从专科到博士的傣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在科研、教学等方面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此外,由该校承建的云南省唯一的省级传统医药博物馆—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2012年正式挂牌为云南省科学教育普及基地。自建设以来已接待国内外各界人士近万人,已成为弘扬云南传统医药文化的窗口以及中医药、民族医药爱好者和科研工作者的交流平台。
此次活动的主题为“弘扬民族文化,铸造精神家园”,旨在通过非遗知识宣传、中医药传统医药保护项目技艺展示、节目互动等方式,加强大学生人文环境的熏陶,,让学生们直接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并与大师们近距离交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促进我省非遗事业和民族文化的发展。
云南省卫计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郑进表示,云南素有“药材之乡”的美誉,少数民族众多,经过长期的发展,各民族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在民间蕴藏着丰富的民族药文化知识。“特别是傣医学、藏医学、彝医学等不仅有传统医药理论体系,而且有文字记载,是发展民族医药的重要宝库。”“非遗”进校园活动,加强了医学生对传统医药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云南民族医药学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的责任,中医药院校更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任。”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玛琳表示,云南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是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悉,云南中医学院在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同时,高度重视民族医药的传承弘扬。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民族医药人才的培养和民族医药理论及文献整理研究。通过不间断的努力,2006年“民族医学”申报成为云南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11年该校成立了民族医药学院,“傣医学”与“傣药学”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了云南省高校“云南民族药现代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民族医药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基地”等云南民族医药研究发展平台。编写了多部民族医药的著作,编写了首部傣医学教材,开办了傣医学本科专业,实现了傣医执业医师的开考,建立了从专科到博士的傣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在科研、教学等方面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此外,由该校承建的云南省唯一的省级传统医药博物馆—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2012年正式挂牌为云南省科学教育普及基地。自建设以来已接待国内外各界人士近万人,已成为弘扬云南传统医药文化的窗口以及中医药、民族医药爱好者和科研工作者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