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境健康 >> 正文

谁来守护医生的健康

来源:健康报 作者: 时间:2014.10.29

10月12日,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医生张普柱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5岁;10月2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42岁的麻醉医生昌克勤晕倒在手术室内,至今仍处在昏迷状态;10月25日,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医生丁易在泰国参会期间,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48岁。短短两周内,北京三甲医院倒下3位骨干医生。人们在唏嘘扼腕的同时,更多了一份思考:医生太累了,谁来保障他们的健康?
  医生是健康的守护者,在外表光鲜的背后,他们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压力,特别是大型医院的医生,加班是常态,看不完的病人、做不完的手术,还有大量教学、科研、支援基层的工作,还要处理好医患关系,经常“累到没力气吃饭、忙到没时间回家”。多数时候,因为拯救患者是职责所在,他们常年超负荷运转。卫生部门4年前曾做过一次小样本调查,在4032名被调查的医生中,1/4的医生有心血管疾病,近一半医生有高血压,40岁以上医生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两倍,有63.03%的医生感觉比以前更累。近些年,接连出现医生猝死事件,我们忍不住要问:如果越来越多的医生失去了健康乃至生命,谁还愿意来当健康的守护者?
  大医院的医生这样透支健康和生命,如此不堪重负,归根到底,是由于目前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致使大批患者蜂拥而至大城市、大医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需要全社会合力推医改向深层次掘进,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建立真正有效的分级诊疗模式,从而消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当然,在医疗体制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变革的情况下,真正改善医生的生存状态,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者转变观念,在人力资源支配方面更加客观、合理、人性化;需要医院和科室对一线医生多一点体恤,多一点关怀,多一点专业的心理支持;更需要社会各方,尤其是患者给予医生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合作。
  医生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应该更关注自身健康。近些年,我们身边涌现出一些医学界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他们隐瞒自身病情,坚持在一线奋战,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还有一些医务人员因工作繁忙,常常忘记参加体检。其实,爱惜自己、珍惜健康的骨干医生,能够为病人服务更长时间,应该说是病人之幸。另外,医生做好自身健康管理,也是对公众很好的示范。每位医生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医生不仅要对病人负责,更要对家人负责。
  国民幸福指数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测量仪”,这同样适用于医学界。优秀的人力资源是持久发展的根本,如果我们能为医生提供有序的工作环境、体面的薪酬、充裕的假期,换来的将不仅是医生的幸福,更是患者和社会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