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开辟文艺繁荣发展新境界的重要里程碑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14.12.04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深刻回答了文艺“为谁创作、创作什么、怎样创作”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事关文艺发展前途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是指导新时期党的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继72年前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之后党的文艺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推动我国文艺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走向繁荣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顺应伟大时代呼唤,向文艺界发出了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员令。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摆脱任人宰割、贫穷落后的命运,进行长达170多年坚持不懈的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掌握了自己命运,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已由一个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文艺是时代的最强音,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在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文艺始终是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不屈不挠、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党和国家的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社会的转型期、发展的关键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伟大征程。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使命需要伟大的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鼓与呼,是新的伟大时代对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呼唤。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他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努力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文艺界要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准确把握中国发展脉搏,顺应伟大时代的呼唤,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投身共圆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要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书写时代风貌,从历史视野、现实关怀和未来指向中寻找结合点,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聚精会神搞好创作,不断推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优秀作品,多维度地反映当代中国的时代要求和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文艺的强大感召力把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努力铸造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将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为实现共同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适应伟大斗争需要,为文艺战线吹响了坚持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矢志不渝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进军号角。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创造了独树一帜、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武力侵略和文化入侵,中国遭受了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遭受了亡国灭族的空前劫难,所受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为世界所罕见。中国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建立独立自主、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实践中不断艰辛探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我们伟大祖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劲态势崛起在世界东方,日益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对世界产生着日益重大的影响。
由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正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一方面,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目光聚焦中国,了解中国、借重中国开始成为各国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西方国家也不得不由过去居高临下地贬低蔑视中国转而焦虑不安地正视和平视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出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偏见,西方始终视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为对其数百年来对世界统治地位和价值观念的威胁和挑战,对我国未来发展心存疑虑和防范,更加变本加厉地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反华舆论不断翻新,企图丑化我国国际形象、牵制我国发展强大。特别是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迅猛发展,世界进入经济大动荡、体系大变革、格局大调整的时代,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相互激荡、碰撞,全球“文化战争”正在打响、文化版图正在重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发展道路、两种社会制度、两种价值观念交锋较量日趋激烈,前所未有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这种较量不仅表现为硬实力的较量,而且日益表现为文化软实力的较量。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不断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着力打造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大国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在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在形象上更有亲和力、在道义上更有感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悉世界发展大势,反复强调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国内外各种势力的歪曲攻击和挑战,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的优秀作品。
讲好故事,事半功倍。文艺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生动表达,最具感召力、传播力、影响力。文艺语言是人类沟通最有效的方式途径,也是进行伟大斗争最有力的战斗武器。当代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历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使13亿多中国人摆脱贫穷落后,正以矫健的步伐迈向富裕民主文明的现代强国。这是人类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奇迹,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故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价值观念无比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最充分的体现和最生动的实践。我们不仅要善于创造伟大的“中国奇迹”和“中国故事”,还要善于抒写好伟大的“中国奇迹”、讲述好伟大的“中国故事”。在这方面,文艺工作者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和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应该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导各族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精神命脉和文化根基。
要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抓住世界聚集中国的有利时机,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文艺话语,不断创新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努力用人类共通的文艺话语和国外易于接受的艺术形式,推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讲述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道路,展示好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传播好当代中国的声音,引导世界各国人民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人民想什么、期盼什么,中国为世界做了什么、还要做什么,不断增进各国人民对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认知和认同,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为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树立我国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体现各族人民意愿,向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新要求。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工作者必须把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诉求日益增加,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不断提升。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文艺发展的总体水平同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包括文艺在内的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面对各族群众的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怀着对人民的真挚情怀、对文艺的真切期望,强调指出,文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就没有生命力。他语重心长地告诫,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他明确要求,文艺工作者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反映人民心声,自觉做人民的孺子牛,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工作的主体,把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作为文艺创作最根本的任务,紧跟时代潮流、把握人民需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不断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挖掘素材,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提炼主题,从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中获取灵感,把人民的冷暖幸福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笔端上,用发现的眼光、升华的艺术热情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坚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真正做到用最深的情感融入人民群众、最多的笔触表现人民群众、最美的作品奉献人民群众。
四、反映文艺发展的要求,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开辟了追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的新境界。改革开放以来,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涌现出大量脍炙人口、广受欢迎的优秀作品,文艺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但是,不容否认,受市场经济大潮和开放国际环境的影响,文艺领域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有作品缺精品、有作家缺名家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存在着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低俗媚俗庸俗的不良倾向。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纠正,文艺就有可能丧失应有的理想追求,迷失前进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肯定文艺事业发展成绩的同时,针对文艺创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文艺工作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能沾满铜臭气;文艺作品应该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他明确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坚守艺术理想,讲品位,重艺德,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总书记的讲话深刻揭示了文艺的本质属性和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明确提出了党对文艺工作和文艺工作者的原则要求,为文艺事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讲话直面问题、切中时弊、拨云见日、振聋发聩,给人以震撼、给人以警醒、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文艺工作担负着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以优秀的作品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的光荣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志存高远,坚持以文载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以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传播正能量为己任,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和立身之本,脚踏坚实的大地,放飞想象的翅膀,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用艺术感染力让人们发现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
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铭记总书记的指示,坚定不移地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通俗易懂而不低俗媚俗、点燃希望而不驱使欲望,让人们在得到感官娱乐和精神愉悦的同时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在得到审美享受的同时使灵魂经受洗礼、思想受到启迪、心灵得到温润、情操得到陶冶,在提高审美鉴赏力的同时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用光明驱散黑暗,用清风驱散阴霾,用美善战胜丑恶,为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风尚作出不懈的努力和贡献。
要坚持德艺双馨的高标准,沉得下身子、留得住风骨、守得住底线,克服浮躁心理,甘坐冷板凳,聚精会神搞创作,以精良的艺术作品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为时代聚精神,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使自己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要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以对文艺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开展文艺评论和文艺批评,确保文艺空间清朗清净。
要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遵循艺术规律,尊重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不断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活力,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努力开创文艺工作新境界,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董云虎)
一、顺应伟大时代呼唤,向文艺界发出了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员令。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摆脱任人宰割、贫穷落后的命运,进行长达170多年坚持不懈的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掌握了自己命运,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已由一个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文艺是时代的最强音,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在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文艺始终是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不屈不挠、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党和国家的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社会的转型期、发展的关键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伟大征程。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使命需要伟大的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鼓与呼,是新的伟大时代对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呼唤。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他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努力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文艺界要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准确把握中国发展脉搏,顺应伟大时代的呼唤,强化责任担当,积极投身共圆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要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书写时代风貌,从历史视野、现实关怀和未来指向中寻找结合点,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聚精会神搞好创作,不断推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优秀作品,多维度地反映当代中国的时代要求和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文艺的强大感召力把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努力铸造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将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为实现共同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适应伟大斗争需要,为文艺战线吹响了坚持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矢志不渝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进军号角。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创造了独树一帜、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武力侵略和文化入侵,中国遭受了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遭受了亡国灭族的空前劫难,所受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为世界所罕见。中国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建立独立自主、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实践中不断艰辛探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我们伟大祖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劲态势崛起在世界东方,日益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对世界产生着日益重大的影响。
由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正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一方面,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目光聚焦中国,了解中国、借重中国开始成为各国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西方国家也不得不由过去居高临下地贬低蔑视中国转而焦虑不安地正视和平视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出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偏见,西方始终视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为对其数百年来对世界统治地位和价值观念的威胁和挑战,对我国未来发展心存疑虑和防范,更加变本加厉地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反华舆论不断翻新,企图丑化我国国际形象、牵制我国发展强大。特别是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迅猛发展,世界进入经济大动荡、体系大变革、格局大调整的时代,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相互激荡、碰撞,全球“文化战争”正在打响、文化版图正在重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发展道路、两种社会制度、两种价值观念交锋较量日趋激烈,前所未有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这种较量不仅表现为硬实力的较量,而且日益表现为文化软实力的较量。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不断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着力打造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大国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在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在形象上更有亲和力、在道义上更有感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悉世界发展大势,反复强调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国内外各种势力的歪曲攻击和挑战,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的优秀作品。
讲好故事,事半功倍。文艺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生动表达,最具感召力、传播力、影响力。文艺语言是人类沟通最有效的方式途径,也是进行伟大斗争最有力的战斗武器。当代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历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使13亿多中国人摆脱贫穷落后,正以矫健的步伐迈向富裕民主文明的现代强国。这是人类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奇迹,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故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价值观念无比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最充分的体现和最生动的实践。我们不仅要善于创造伟大的“中国奇迹”和“中国故事”,还要善于抒写好伟大的“中国奇迹”、讲述好伟大的“中国故事”。在这方面,文艺工作者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和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应该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导各族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精神命脉和文化根基。
要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抓住世界聚集中国的有利时机,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文艺话语,不断创新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努力用人类共通的文艺话语和国外易于接受的艺术形式,推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讲述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道路,展示好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传播好当代中国的声音,引导世界各国人民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人民想什么、期盼什么,中国为世界做了什么、还要做什么,不断增进各国人民对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认知和认同,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为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树立我国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体现各族人民意愿,向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新要求。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工作者必须把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诉求日益增加,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不断提升。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文艺发展的总体水平同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包括文艺在内的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面对各族群众的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怀着对人民的真挚情怀、对文艺的真切期望,强调指出,文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就没有生命力。他语重心长地告诫,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他明确要求,文艺工作者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反映人民心声,自觉做人民的孺子牛,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工作的主体,把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作为文艺创作最根本的任务,紧跟时代潮流、把握人民需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不断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挖掘素材,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提炼主题,从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中获取灵感,把人民的冷暖幸福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笔端上,用发现的眼光、升华的艺术热情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坚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真正做到用最深的情感融入人民群众、最多的笔触表现人民群众、最美的作品奉献人民群众。
四、反映文艺发展的要求,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开辟了追求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的新境界。改革开放以来,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涌现出大量脍炙人口、广受欢迎的优秀作品,文艺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但是,不容否认,受市场经济大潮和开放国际环境的影响,文艺领域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有作品缺精品、有作家缺名家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存在着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低俗媚俗庸俗的不良倾向。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纠正,文艺就有可能丧失应有的理想追求,迷失前进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肯定文艺事业发展成绩的同时,针对文艺创作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文艺工作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能沾满铜臭气;文艺作品应该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他明确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坚守艺术理想,讲品位,重艺德,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总书记的讲话深刻揭示了文艺的本质属性和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明确提出了党对文艺工作和文艺工作者的原则要求,为文艺事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讲话直面问题、切中时弊、拨云见日、振聋发聩,给人以震撼、给人以警醒、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文艺工作担负着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以优秀的作品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的光荣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志存高远,坚持以文载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以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传播正能量为己任,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和立身之本,脚踏坚实的大地,放飞想象的翅膀,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用艺术感染力让人们发现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
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铭记总书记的指示,坚定不移地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通俗易懂而不低俗媚俗、点燃希望而不驱使欲望,让人们在得到感官娱乐和精神愉悦的同时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在得到审美享受的同时使灵魂经受洗礼、思想受到启迪、心灵得到温润、情操得到陶冶,在提高审美鉴赏力的同时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用光明驱散黑暗,用清风驱散阴霾,用美善战胜丑恶,为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风尚作出不懈的努力和贡献。
要坚持德艺双馨的高标准,沉得下身子、留得住风骨、守得住底线,克服浮躁心理,甘坐冷板凳,聚精会神搞创作,以精良的艺术作品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为时代聚精神,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使自己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要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以对文艺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开展文艺评论和文艺批评,确保文艺空间清朗清净。
要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遵循艺术规律,尊重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不断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活力,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努力开创文艺工作新境界,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董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