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会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团

来源:新疆文明网 作者: 时间:2014.12.16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团12月15日上午在乌鲁木齐举行首场全国巡回报告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14日下午会见了报告团成员。  国家民委专职委员管培俊所率的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事迹报告团由7个民族、10人组成,是从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1496个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中选出的。他们中有新疆各族群众家喻户晓的“当代雷锋”庄仕华、“草根慈善家”阿里木江·哈力克、喀什残友集团董事长刘勇、乌铁局和田车队队长艾尔肯·肉孜,也有来自西藏、宁夏、内蒙古、云南、四川、天津的全国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代表。  会见时,张春贤说,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疆时明确指出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事迹报告团来疆作报告,发挥榜样力量传递正能量,是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新疆连续32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各族人民深知民族团结的重要,民族团结从我做起思想意识深入人心,涌现出许多民族团结典型,模范事迹可歌可泣。  张春贤说,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要向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学习,维护好民族团结。各级党委政府要宣传好民族团结模范事迹,挖掘更多民族团结好故事,在各族群众中广泛传播,形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的良好氛围,努力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管培俊说,新疆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天山南北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报告团成员都是在各自岗位上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代表,我们一定学习宣传好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宣传好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好的经验和成果。  报告会上,大家的讲述真实感人、催人奋进,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造就不平凡的民族团结事迹,展示了各族人民团结友爱、患难与共的深情厚谊,表达了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事迹报告不时被听众热烈的掌声打断,一次次地震撼了与会者的心灵。  努尔·白克力、车俊、韩勇、肖开提·依明、李学军、吉尔拉·衣沙木丁、程振山等参加上述活动。(天山网 记者 王玮) 12月15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团在乌鲁木齐举行首场全国巡回报告会。 报告会现场。    部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 “草根慈善家”阿里木江·哈力克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作报告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团12月15日上午在乌鲁木齐举行首场全国巡回报告会。  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事迹报告团由7个民族、10人组成,这其中包括新疆各族群众家喻户晓的“当代雷锋”庄仕华、“草根慈善家”阿里木江·哈力克、喀什残友集团董事长刘勇、乌铁局和田车队队长艾尔肯·肉孜。他们与其他来自西藏、宁夏、内蒙古、云南、四川、天津的全国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代表一起“用心演绎民族团结大爱”。    阿里木江·哈力克:助人为乐,乐在其中  2014年8月3日,全国道德模范、新疆“草根慈善家”阿里木江·哈力克带着1000个馕从新疆连夜赶到鲁甸县,准备前往灾区为灾民发放物资、做手抓饭。8日,阿里木江一早携带做手抓饭的食材从鲁甸县向灾区进发。上午,抵达龙头山镇光明村三社,并开始准备制作手抓饭。  阿里木江·哈力克,男,维吾尔族,1971年4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个体工商业者。2001年,他到贵州省毕节市落脚,以卖烤羊肉串谋生。阿里木江·哈力克生活并不富裕,靠卖羊肉串谋生,却因为急公好义、乐善好施,被新疆人民亲切地称为“好巴郎”,被贵州人民誉为“草根慈善家”。  他曾牵着马沿着陡峭的斜坡,给山坳里的孩子送去新书包和文具;曾只身前往玉树地震灾区救灾;一件15元的粗线毛衣,这个身材壮实的新疆汉子一穿就是4年多,一个馕加一杯水,常常就是他的一顿饭。  他历经8年,烤卖30万串羊肉串,攒下10多万元钱,全部用来捐款助学。他就是阿里木江·哈力克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从新疆走出来的“草根”慈善家。  庄仕华:军民一家人,共筑新疆情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根植新疆40载,多次荣获“十大优秀共产党员”、“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拥政爱民十佳好军人”等荣誉,曾获得中国医师最高奖“中国医师奖”并先后获得“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拥政爱民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等称号,并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当代雷锋”荣誉称号。  从军40余年,庄仕华和同事们一起帮助过570多位困难患者、46名贫困学生,长期资助64户特困家庭。  “我有个汉族亲人叫庄仕华!”乌鲁木齐县萨尔达板乡大泉村维吾尔族大妈帕塔木汗总是如是说。18年前,帕塔木汗的丈夫乌拉孜不慎掉入废矿井里,生命垂危,最后是庄仕华将他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16年前,帕塔木汗的女儿古丽被查出乳腺瘤。庄仕华得知后,带头捐资为古丽做了手术。4年前,庄仕华又帮她家盖起了新房。  “为牧区群众巡一次诊、看一次病、送一次药,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庄仕华如是说。如今,利用节假日组织义诊已成为医院的一个传统,庄仕华和他的同事们就像一粒粒种子,在边疆生根、发芽,结出民族团结的累累硕果。  喀什残友集团董事长刘勇作报告 中国铁路总公司乌鲁木齐铁路局和田车队队长艾尔肯·肉孜作报告   刘勇:守望残友情,共筑团结梦  3岁那年,刘勇因摔伤致残。从最初找不到工作,到开办 “中华残疾人服务网”、发展到拥有一个慈善基金、28家分公司,吸纳3000名残疾人就业的残友集团,一路走来刘勇自强不息。  2011年5月,刘勇随深圳援疆队伍来到喀什,并帮助68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维吾尔族残疾孩子掌握了一技之长。2012年4月10日,刘勇荣获了第七届“中华慈善奖”之“最具爱心慈善楷模”。2013年8月,在新疆自治区第三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活动,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残疾人培训和就业服务的深圳残友集团副董事长、喀什残友董事长刘勇获得了团结友爱奖项。  刘勇经常说,自己本身就是残疾人,但他通过自己的劳动产生自己的价值,他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用同样的方式受到社会的尊重。  多年来,刘勇基金会累计向慈善机构捐款达500万元,刘勇还在喀什成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刘勇本人也入选新疆“奋斗改变命运”典型人物。    艾尔肯·肉孜:让新疆各族群众乘上实现中国梦的“金火车”  艾尔肯·肉孜是中国铁路总公司乌鲁木齐铁路局乌鲁木齐客运段和田车队队长。和田车队是一个由汉、维吾尔、哈萨克等7个民族450名职工组成的和谐团队,各族职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2011年6月28日,“和田玉龙号”列车正式开行。它一头连着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一头连着和田玉的故乡,环绕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连接古丝绸之路上的21个市县。艾尔肯·肉孜所在的车队,就担负着这趟列车的乘务工作。  在这辆列车车上,少数民族旅客占到90%以上。不光要做好日常服务,还要善于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2013年1月30日15点40分,和田玉龙号从莎车站开出不久,41岁的乘客阿台克·托乎提提前分娩。火车离前方站还远,来不及送医院,拥挤的火车上,阿台克·托乎提和她舅妈急得团团转。当值列车组成员一边通过广播找医生,一边组建起“临时产房”,10多分钟后,“哇—哇,哇!”,“临时产房”传来婴儿稚嫩的啼哭声。  在得知阿台克·托乎家庭经济困难后,列车交接班时车组成员还发起捐款活动,很多热心的旅客也纷纷赶来献爱心。当5600多元捐款交到阿台克·托乎提手中时,阿台克·托乎提激动地眼泪刷刷地往下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和田玉龙号”开行3年多来,已安全运送旅客550万人次。不仅带动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而且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坐火车走出去,走向了富裕、美好的新生活。(天山网 记者 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