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践行“讲话精神”振兴陕西文化:再造一个感知文化的古道驿站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15.01.23

    第一次踏上离延川县城西北15公里,距延安市区50公里的文安驿镇这块土地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拆迁后的一片残垣断壁及废墟,但是作为艺术家,我们用浪漫主义的思维想到的却是“一千年古道驿站”、“一千孔古窑居建筑”、“一千五百名知青生活”和“一部路遥人生小说真实原型”古镇昔日的繁华。我们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这块土地,毅然决然地在这里投资,要为延川、为延安、为陕北、为黄土高原再造一个能够感知驿站文化、高原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的古道驿站。
  72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了“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根本方针,开启了人民文艺创作的新纪元,创作出了大量代表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宣传和鼓舞作用,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72年后,习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他反复强调并告诫大家:“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并且号召文艺工作者“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同时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创作的方向,并高度肯定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希望我们“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用我们的文艺作品,“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作为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我们能够赶上这个美好的时代、赶上这个大好的时机,是多么的荣耀、多么的幸福、多么的让人激动。我们一定要坚定心中的信念、拿起手中的画笔、奏响奋进的旋律,描绘这个朗朗乾坤、催人上进的美好画卷,放开歌喉,讴歌这个时代的伟大创举。
   “蓝田先祖,半坡炊烟、幽王烽火、白鹿驰原、秦扫六合,汉度关山、李白杜甫,司马长卷、唐风汉韵,锦绣斑斓”,薛保勤先生的《送你一个长安》就是对我们陕西历史文明的真实写照。“条条大路通长安”描述的是公元618年的大唐盛世,“条条大路通罗马”则描绘的是公元1500年的欧洲文艺复兴,我们陕西的古代文明,足足领先了欧洲一千年。
   近现代以来,特别是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在照金创建了第一个西北山区革命根据地,为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央红军会师陕北、为共和国的诞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块沃土上,发生了多少个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多少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历史人物,多少个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永远怀念的革命英烈。
   我们想一想,在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丰富创作元素的大地,为什么我们走不出画室、走不出工作室,去拥抱这片沃土、去感知这片热土。我觉得,创作不出“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委靡之风”的好的艺术作品,就对不起先贤,对不起先烈。
   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陕西的文艺事业,我们各界文艺工作者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的领导下,创作出了大量的、富有正能量的作品、建设了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文学界,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为代表的陕西文学军团,曾经在中国文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美术界,以石鲁、赵望云创建的“长安画派”,始终坚持“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创作理念。以刘文西为代表的“黄土画派”,坚持扎根人民、扎根陕北高原的创作思想。以赵振川先生为代表的长安画派传承人,继承发扬画派作风,走进陕南、走进秦岭。特别是近年来,以王西京为代表的陕西省美协,以美术基础设施建设和美术人才培养为着力点,举办了“长安精神十六人作品进京展”、“长安精神优秀中青年作品提名展”、启动了“陕西千年人文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云集了数百位画家、完成上千幅创作构图,并成立了“陕西省美术发展基金会”、创建了“骊山创作中心”、“秦岭写生基地”,带动了陕西美术事业大发展,提升了陕西美术在全国的影响力,加快了陕西从美术大省迈向美术强省的步伐。
   同时,在王西京主席的倡导下成立的陕西大美术文化产业集团,已成为中国美术界唯一一个以美术行业为主体的专业集团公司,是艺术走向市场、艺术走向社会、艺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个大胆尝试。作为董事长,作为一个专业的美术工作者,我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更应该带领着团队,按照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利用陕西的历史文化,结合陕西的文艺特点,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用我们的思想、用我们的行动来实现文艺强省、文化强省的中国梦。
   2014年,当我们与延安的领导、延川县委书记刘景堂、省美协主席王西京、陕西省旅游集团总经理周冰,第一次踏上离延川县城西北15公里,距延安市区50公里的文安驿镇这块土地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拆迁后的一片残垣断壁及废墟,但是作为艺术家,我们用浪漫主义的思维想到的却是“一千年古道驿站”、“一千孔古窑居建筑”、“一千五百名知青生活”和“一部路遥人生小说真实原型”古镇昔日的繁华。我们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这块土地、爱上了这里的人民,为了实现我们的畅想,我们毅然决然地在这里投资,要为延川、为延安、为陕北、为黄土高原再造一个能够感知驿站文化、高原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的古道驿站,打造一个中国文艺工作者创作基地、人民群众的体验基地、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过仅仅半年多时间的奋战,一期主体工程已顺利建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省委书记赵正永,省政协主席马中平,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副省长白阿莹、祝列克到文安驿施工现场进行调研,随时随地解决现场施工中的困难。这一切的一切,都深刻体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和人民群众手拉手、心连心。有了政府和群众的支持,就给了我们投资者、建设者更坚定的信心、更强大的动力。我们始终没有把文安驿作为文化园区来建设,更没有当作地产项目来开发,而是把它作为一个艺术品,用一个艺术创作的心态,倾心来完成她的每一笔、每一划,努力把她打造成为艺术家创作、体验、展示的平台和基地。
   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要求,艺术作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艺术精品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文安驿项目正是按照这一要求实施的。项目投资达4亿多元,我们现在根本没有考虑赚钱的问题,我相信她未来必然赚钱,而且会赚大钱,当地的人民群众必将会伴随着项目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项目的成长而成长,必将从中得到实惠、走向小康,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未来将充满挑战。对照讲话精神,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利用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创作出更多讴歌人民、讴歌时代、讴歌我们伟大事业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