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作假是教育分裂的佐证
来源:红网 作者: 时间:2015.03.03
3月2日《中国青年报》教育周刊版上,刊登了署名“黄涛”的文章——《我是怎么劝小学生作假的》。透过这位深圳小学老师的反思,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目前教育的分裂。因而,它是一篇并不多见、值得一读、值得反思的好文。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文章如实地记录了作者让孩子作假的真实情节,提供了一个教育分裂的佐证。比如,为了在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中“统一思想和认识”,以便取得好的评价,他引导孩子在回答“你家离学校很近吗”这个问题时,把开车半个小时以内的距离都归入“很近”的选项。比如校园周遭正在拆迁,尘土噪音不尽人意,但在孩子回答“你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好吗”时,让孩子把环境理解成“校内环境”。于是鸟语花香、干净整洁,答案就成了唯一“很好”的单选。——这就是现实的教育。
显然,老师在这里表现出双重的人格。一方面为了完成学校交办的任务,他得启发引导孩子按“需要”不是按“实际”填写问卷,毕竟这是五六千人精心准备了两年的调查,关系到迎检工作的成败和全区的荣誉。再说,这也是各地往常的“惯例”,没有什么好稀奇的。一方面这么做了,又要受到良心地谴责。他自省:“当祖国母亲这位自己人隐隐约约觉察到教育的不均衡问题,并且需要更多更详细更真实的信息来调整和改革的时候,我们自己却暗地里划地结党,把母亲当外人进行欺骗。”这种出于教师良知的检视,又是对作假行为的叛逆。
双重人格必然带来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上的负担。你看,在面对“你们学校实验室的条件好吗”和“你从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次数多吗”这样两个问题时,孩子不愿选择“很好”“很对”而要选择“一般”,并且质疑老师让他们撒谎作弊时。老师虽然会用“我们的母亲也有缺点,我们自己可以责怪,但是别人绝对不行,因为我们爱我们的母亲,我们也绝不会在外人面前揭母亲的丑,曝母亲的短。”来平息孩子的不满,取得认知的“提高”。但并没有得到引导成功的喜悦,反倒认为“祖国难道不也是大家的母亲,是我们每个人的自己人吗?”当我们对“母亲”进行欺骗的的时候,“我们的母亲该有多伤心,我们祖国家庭的繁荣进步发展强大该有多艰难!”如此二律背反,正是分裂的恶果。
无疑,这一作假例证是对“诚实教育”——上课要诚实、考试要诚实、做作业要诚实、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实……一个近似冷酷的解剖。把“诚实”只存在墙壁上的宣传语里,只体现在课本的文章里,只发生在别人身上,只流传在他人的故事里,淋漓尽致地暴露出来。当要求诚实的妈妈为了家里的利益占了邻居阿姨的便宜,当要求诚实的爸爸为了面子对亲戚说了谎话,当要求诚实的老师却要求学生一起弄虚作假的时候,我们培养出性格分裂的孩子,岂不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所以杜绝分裂教育,让其回到德智体美和健康人格的轨道,实在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同时也提醒我们,问卷调查也有失实的时候,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得到客观公正令人信服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