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无惧停伐,吉林森工将以生态报国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 时间:2015.03.16
中国绿色时报3月16日报道(记者 尚文博)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扩大天然林保护范围,有序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对此,我衷心拥护。这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重视生态和民生的气魄与勇气,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这一代人紧紧手、咬咬牙挺过去,就能为后代子孙留下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提到停伐,柏广新赞同且充满自信。
这一判断的底气,源自他55年来在林区生活工作的经历,以及他对我国林业事业特别是国有林区改革发展的深刻思考和广泛实践。
柏广新介绍说,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不是一个仓促的决定,而是国家对多年实施天保工程成果的巩固和肯定。如何推动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政策顺利落地?柏广新说,主要依靠两个途径。一是国家通过天保工程进一步加大对森工企业和林区群众的生态补偿力度,进行“输血”;二是通过政策组合拳,帮助森工企业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发展非林非木产业,企业自身“造血”。就像总书记所说的那样,要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起来。
吉林森工集团2005年实施改革,2006年进行产业转型,这几年通过非林产业的发展反哺林业建设,走出一条“生态优先、产业优化、产品优良”的发展之路。用柏广新的话说,“终于实现了森工企业生态报国的夙愿”。据统计,2014年集团木材收入仅占企业全部收入的11%,木材进口加工、森林保健食品、森林生态旅游、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成为企业发展的顶梁柱。2013年至今,集团先后从非林产业子公司的净利润中提取3300万元的生态建设基金,用于所辖林区的森林资源培育管护和环境绿化建设,这一数额随着企业的发展将逐年提高,有效弥补育林基金的不足,成为管护森林的重要资金渠道。
柏广新说:“回顾吉林森工集团9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有感触,广袤的大森林,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是林区群众的命根子。”他表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的科学论断,下一步将继续坚持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特别是非林非木资源的转型之路,大力发展森林经营、森林旅游、林下经济、森林食品和林木精深加工等绿色产业,并且加快走资产证券化的道路;同时,加快发展林产品加工基地和对外贸易,到森林资源丰富的外埠和外国进行森林经营。
谈到面临的困难,柏广新坦言,未来还需要国家对林业发展和国有林区改革加大支持力度,如根据蓄积量测算森林管护费进行生态补偿,在税前提取生态建设基金,免征天保工程区企业非林非木产业所得税,提高中幼龄林抚育标准,加大对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生态移民。
柏广新说,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过程中,森工企业要做排头兵、马前卒,一定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森工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谱写森工企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