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板艺术走进小学建传承基地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时间:2015.03.23
金钱板,顾名思义,表演者在竹板里嵌上铜钱,在击打竹板的时候,铜钱互相碰撞,发出清亮的声音。往前推30年,不管何种级别的晚会,总有一个节目会是金钱板。而在六十多年前,金钱板更是冠绝锦官城。
邹忠新
邹忠新是四川安岳人,自幼家庭贫寒,5岁起拜师学艺。已经流传了300多年的金钱板,在邹忠新的手里打出了花样,打出了名堂。他把原来在乡场闹市路口的金钱板带进了茶馆,成为茶客们品评的一门表演艺术。邹忠新的金钱板以《武松》最拿手,他因此被“板迷”誉为“西南活武松”。
本周五,四川省曲艺研究院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暨传承基地授牌活动,将在龙江路小学分校举行。作为已故金钱板大师邹忠新的弟子,罗大春告诉记者,他每周都会给小学生们授课,“师父生前一直希望将金钱板传承下去,在校园传授金钱板,也是对师父的告慰。”
“说不尽的锦城旧事,道不完的巴蜀风情。”六十多年前,那是成都票友的黄金年代。当时全城东西南北中都有曲艺书场,曾炳昆的相书、贾树三的竹琴、李月秋的清音、涂绍全的扬琴和邹忠新的金钱板一度冠绝锦官城。不知不觉,蜀中“活化石”、曲艺大师邹忠新已故去了近两年。“以前是酒好不怕巷子深,现在是酒好就怕巷子深,师父生前担忧金钱板会失传,作为他的弟子,我们一定会让这门表演艺术继续传下去,让老师放心。”华西都市报记者近日采访了邹忠新的三位弟子张徐、朱长贵、罗大春,为了延续金钱板的艺术生命,他们竭尽所能。
境遇
邹老生前担忧这门艺术被时代的洪流所湮没。事实上,残酷的现实已将金钱板艺术逼上了窘境。
2013年5月13日,邹老先生永远地放下了他手中的金钱板。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邹老心系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重病之际依然口传唱段,生怕这门艺术被时代的洪流所湮没。然而邹老的担忧并非多余,因为残酷的现实已将金钱板艺术逼上了窘境。
金钱板传统曲目,多以中国古典小说为蓝本,改写成唱词,配合打板的节奏说唱,但这些,年轻人并不热衷。“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金钱板以前深受欢迎,但现在大家对文化娱乐的可选择性高了,年轻人不了解金钱板,直观地说明了这个现象。”邹忠新的关门弟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牡丹奖”获得者张徐评说道,“一代代年轻人若对传统文化淡漠无视,不知道自己的文化根底,那也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除此之外,金钱板的文化环境恶化还体现在表演者的酬劳上。与那些出场费动辄几十万的明星相比,金钱板从业者的收入普遍不高。“一般一场10多分钟的演出,费用在800到2000元之间,有些金钱板艺人的收入还要更低些。”朱长贵透露,为了生活,他们还常常有其他类型的演出,比如川剧变脸、相声、小品等。
已经演了千余场金钱板节目的张徐直言,现在学习金钱板艺术的年轻人也是越来越少。“功夫、形体、亮嗓、表演……都要学,学习更多是需要热爱,有兴趣,靠自觉,要动脑筋。金钱板是需要下功夫的。”观众少,收入不高,学金钱板要下苦功夫等等原因,让年轻人绕道而行。
传人
已有 300 多年的金钱板艺术是否还能后继有人?金钱板艺人正在竭尽所能改变窘迫的现状。
“我们这些金钱板艺人会尽自己所能,延长它的艺术生命,展示它的艺术魅力,也会尽力去教更多人学习金钱板艺术。”张徐的徒弟、学生也不少,“要想学出来,热爱是必须的。他们各有各的特点,还有几个比较酷爱金钱板的。有一个不会演,但他非常爱写金钱板,创作不少。”
邹忠新的弟子罗大春,还在成都的几所小学建立了曲艺传承基地,定期指导爱好的同学学习金钱板。除了在校园里传播金钱板,罗大春还免费教金钱板爱好者学习,“各行各业都有,有大学生,还有江苏的学生坐着飞机来(学习)。”罗大春不仅免费教学,送常常自费赠送学生金钱板,“师父把技艺传给我们,把金钱板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责任。”
10岁小姑娘朱红叶,4岁起就跟随父亲朱长贵学习金钱板,如今小姑娘站上舞台,四五段经典金钱板段子如《赶驴》、《照镜子》等表演起来毫不费力。张徐的00后小弟子“福娃小叮当”,也曾在本报主办的第三届巴蜀笑星擂台赛上,表演金钱板节目。
对金钱板从业者进行宣传包装,增加曝光率会不会好些?“包装是一种手法,作为我们从业者来说,可以配合,但是这些不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情。现在有的演员把功夫下在包装、炒作上,而不是在艺术上,有些是昙花一现,有些是有名无实。刻意不好,要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修艺
比传统段子失传更危急的,是金钱板演员、创作队伍和阵地的萎缩。但这门艺术本身也要与时俱进。
“曲艺不景气,现在最缺的是高水平的段子和高水平的演员。”张徐介绍,金钱板要求一个人打、唱、演,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出要求都很高。“从业者应该加强创作,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加强对生活的了解、提炼。”为了更好地展现金钱板艺术,张徐他们对金钱板的表现形式,做了很多探索和创新,比如将金钱板与交响乐、与歌舞、与相声结合,而朱长贵还尝试将RAP等现代元素融入到了金钱板中,无他,金钱板也要与时俱进。
去年四五月间,经过再加工、由张徐、朱长贵等表演的大型金钱板音乐剧《车耀先》,正式与蓉城观众见面。该剧以“金钱板”为主要元素贯穿于音乐剧形式中,同时还生动展示了老成都的民俗风貌、传统文化及地方特色。“我师父生前也一直在创新,在师父的基础上,我对金钱板的节奏、句式、唱腔,也会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融入其中。”目前正在成都各个区县上演的金钱板《一百五十万》,正是张徐的创新之作。作为一个十多分钟的节目,张徐的台词只有120行,但故事里除了自己,张徐还要诠释其他7个人物。“说口号的话,别人不喜欢听,要写得生活化、接地气,段子不要太长,人物的描述要尽量简短的,这也是一种尝试。”
邹忠新
邹忠新是四川安岳人,自幼家庭贫寒,5岁起拜师学艺。已经流传了300多年的金钱板,在邹忠新的手里打出了花样,打出了名堂。他把原来在乡场闹市路口的金钱板带进了茶馆,成为茶客们品评的一门表演艺术。邹忠新的金钱板以《武松》最拿手,他因此被“板迷”誉为“西南活武松”。
本周五,四川省曲艺研究院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暨传承基地授牌活动,将在龙江路小学分校举行。作为已故金钱板大师邹忠新的弟子,罗大春告诉记者,他每周都会给小学生们授课,“师父生前一直希望将金钱板传承下去,在校园传授金钱板,也是对师父的告慰。”
“说不尽的锦城旧事,道不完的巴蜀风情。”六十多年前,那是成都票友的黄金年代。当时全城东西南北中都有曲艺书场,曾炳昆的相书、贾树三的竹琴、李月秋的清音、涂绍全的扬琴和邹忠新的金钱板一度冠绝锦官城。不知不觉,蜀中“活化石”、曲艺大师邹忠新已故去了近两年。“以前是酒好不怕巷子深,现在是酒好就怕巷子深,师父生前担忧金钱板会失传,作为他的弟子,我们一定会让这门表演艺术继续传下去,让老师放心。”华西都市报记者近日采访了邹忠新的三位弟子张徐、朱长贵、罗大春,为了延续金钱板的艺术生命,他们竭尽所能。
境遇
邹老生前担忧这门艺术被时代的洪流所湮没。事实上,残酷的现实已将金钱板艺术逼上了窘境。
2013年5月13日,邹老先生永远地放下了他手中的金钱板。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邹老心系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重病之际依然口传唱段,生怕这门艺术被时代的洪流所湮没。然而邹老的担忧并非多余,因为残酷的现实已将金钱板艺术逼上了窘境。
金钱板传统曲目,多以中国古典小说为蓝本,改写成唱词,配合打板的节奏说唱,但这些,年轻人并不热衷。“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金钱板以前深受欢迎,但现在大家对文化娱乐的可选择性高了,年轻人不了解金钱板,直观地说明了这个现象。”邹忠新的关门弟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牡丹奖”获得者张徐评说道,“一代代年轻人若对传统文化淡漠无视,不知道自己的文化根底,那也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除此之外,金钱板的文化环境恶化还体现在表演者的酬劳上。与那些出场费动辄几十万的明星相比,金钱板从业者的收入普遍不高。“一般一场10多分钟的演出,费用在800到2000元之间,有些金钱板艺人的收入还要更低些。”朱长贵透露,为了生活,他们还常常有其他类型的演出,比如川剧变脸、相声、小品等。
已经演了千余场金钱板节目的张徐直言,现在学习金钱板艺术的年轻人也是越来越少。“功夫、形体、亮嗓、表演……都要学,学习更多是需要热爱,有兴趣,靠自觉,要动脑筋。金钱板是需要下功夫的。”观众少,收入不高,学金钱板要下苦功夫等等原因,让年轻人绕道而行。
传人
已有 300 多年的金钱板艺术是否还能后继有人?金钱板艺人正在竭尽所能改变窘迫的现状。
“我们这些金钱板艺人会尽自己所能,延长它的艺术生命,展示它的艺术魅力,也会尽力去教更多人学习金钱板艺术。”张徐的徒弟、学生也不少,“要想学出来,热爱是必须的。他们各有各的特点,还有几个比较酷爱金钱板的。有一个不会演,但他非常爱写金钱板,创作不少。”
邹忠新的弟子罗大春,还在成都的几所小学建立了曲艺传承基地,定期指导爱好的同学学习金钱板。除了在校园里传播金钱板,罗大春还免费教金钱板爱好者学习,“各行各业都有,有大学生,还有江苏的学生坐着飞机来(学习)。”罗大春不仅免费教学,送常常自费赠送学生金钱板,“师父把技艺传给我们,把金钱板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责任。”
10岁小姑娘朱红叶,4岁起就跟随父亲朱长贵学习金钱板,如今小姑娘站上舞台,四五段经典金钱板段子如《赶驴》、《照镜子》等表演起来毫不费力。张徐的00后小弟子“福娃小叮当”,也曾在本报主办的第三届巴蜀笑星擂台赛上,表演金钱板节目。
对金钱板从业者进行宣传包装,增加曝光率会不会好些?“包装是一种手法,作为我们从业者来说,可以配合,但是这些不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情。现在有的演员把功夫下在包装、炒作上,而不是在艺术上,有些是昙花一现,有些是有名无实。刻意不好,要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修艺
比传统段子失传更危急的,是金钱板演员、创作队伍和阵地的萎缩。但这门艺术本身也要与时俱进。
“曲艺不景气,现在最缺的是高水平的段子和高水平的演员。”张徐介绍,金钱板要求一个人打、唱、演,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出要求都很高。“从业者应该加强创作,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加强对生活的了解、提炼。”为了更好地展现金钱板艺术,张徐他们对金钱板的表现形式,做了很多探索和创新,比如将金钱板与交响乐、与歌舞、与相声结合,而朱长贵还尝试将RAP等现代元素融入到了金钱板中,无他,金钱板也要与时俱进。
去年四五月间,经过再加工、由张徐、朱长贵等表演的大型金钱板音乐剧《车耀先》,正式与蓉城观众见面。该剧以“金钱板”为主要元素贯穿于音乐剧形式中,同时还生动展示了老成都的民俗风貌、传统文化及地方特色。“我师父生前也一直在创新,在师父的基础上,我对金钱板的节奏、句式、唱腔,也会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融入其中。”目前正在成都各个区县上演的金钱板《一百五十万》,正是张徐的创新之作。作为一个十多分钟的节目,张徐的台词只有120行,但故事里除了自己,张徐还要诠释其他7个人物。“说口号的话,别人不喜欢听,要写得生活化、接地气,段子不要太长,人物的描述要尽量简短的,这也是一种尝试。”